李宗仁逼何应钦参与龙潭作战的前前后后
覃振强
一
1927年5月1日,南京方面的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将东线北伐军编为三路,继续北伐。第一路总指挥为何应钦;第二路总指挥由蒋介石自兼白崇禧代;第三路总指挥为李宗仁。
1927年5月3日,第三路军各部队开始从芜湖等地横渡长江北进,并于5月7日全部渡到长江北岸,时江北敌军为许琨等部,一接战就溃败北逃。5月22日,李宗仁的第三路攻克蚌埠继续向北推进;第一、二路在何应钦、白崇禧的指挥下与第三路齐头向陇海线上的徐州推进;武汉方面的北伐军在唐生智、张发奎的指挥下,于1927年6月1日占领了陇海路中的郑州、开封,形势十分喜人。
1927年6月23日,白崇禧指挥第二路向鲁南攻击前进;李宗仁指挥的第三路已迫近邹县、济宁一线,克复山东已是指日可待了。然而,武汉方面的北伐军自6月12日即由唐生智、张发奎率领,全师撤回武汉,并准备“东征”南京,时宁、汉严重对立。主要情况是:中华民国国民政府1925年7月1日在广州成立时,主席是汪精卫。1926年7月北伐军(总司令是蒋介石)北伐占领武汉和南昌后,当时国民党内就提出中央北迁武汉之事。此时蒋介石的北伐军总司令部在南昌,蒋介石为了独裁,便于自己以军权控制党、政,坚持国民党中央及国民政府要随总司令部迁南昌。而以汪精卫为首的一批党、政、军要员如唐生智、张发奎(系汪的心腹)则主张:国民党中央、国民政府、北伐军总司令部应设于武汉(因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已于1927年1月1日由广州迁至武汉),双方相持不下。
北伐军占领宁、沪、杭后,蒋介石的北伐军总司令部即设于南京。1927年4月18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与中央政治会议在南京正式成立,选胡汉民为国民政府主席,形成宁、汉分裂局面。此时武汉方面也以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的名义,下令撤销蒋介石的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务,以冯玉祥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唐生智为副总司令。
1927年4月,张学良统率的奉军沿京汉路南下,占领了河南省的驻马店一带,威胁武汉,武汉的北伐军才由唐生智、张发奎指挥,驱走了张学良的奉军,占领了郑州、开封后即回师武汉。
7月初,武汉的第四、第十一、第二十、第三十五各军即向长江下游移动,有袭取南京模样。蒋介石在情急之下,急电率部在山东前线作战的李宗仁回南京。经商议后,李宗仁同意蒋介石提出的将李宗仁的第七军从前线调回芜湖以西地区布防,严堵武汉的“东征”军对南京的进犯。
1927年7月上旬,第七军调离鲁南战场后,孙传芳与直鲁联军许琨、徐源泉等部即联合向北伐军进行反攻,留下的北伐军抵挡不住敌军的攻势,节节败退。1927年7月24日,直鲁军许琨等部攻陷徐州,蒋介石在南京闻徐州陷落后,不听僚属劝阻,执意要夺回徐州,还夸下海口说:“攻不下徐州不回南京。”
1927年8月初,蒋介石亲自指挥4个军及第一军两个师等部队与孙传芳、徐源泉军激战。初战尚称顺利,其实是蒋介石中了孙传芳的诱敌深入之计,但蒋还蒙在鼓里。待蒋介石所指挥的部队推进到隐约可见徐州城时,敌人即派主力部队从侧面袭击蒋介石的部队,结果蒋指挥的北伐军大败,溃不成军。敌人则乘胜沿津浦路追击南下,直追到长江北岸的浦口一带。
1927年8月6日,蒋介石回到南京。由于这次指挥作战失利及其它原因,在各方的压力下,蒋介石采取了以退为进的策略,于1927年8月13日宣布辞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蒋下野后即回浙江奉化等待时机东山再起,离宁前嘱何应钦把他的嫡系部队第一军等部撤至杭州,借以保存实力,使孙传芳、唐生智合击李宗仁,待三败俱伤时,便可收取渔人之利。然而事情的发展却是蒋介石始料未及的,孙传芳是被消灭了,但李宗仁的实力却大大增强了,这就埋下了蒋借刀杀人之计未达目的,复职后(1928年1月7日复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即赤膊上阵誓将李、白消灭的祸根,这是后话。
二
蒋介石下野后,南京一带长江北岸尽为孙传芳部所陷,武汉方面的“东征”军也向长江下游推进,有合击南京之势。时孙传芳部与南京北伐军隔江对峙,孙不断扬言即将渡江,将南京的北伐军全面歼灭。
1927年8月24日,孙传芳部于夜间在乌龙山脚以东第一军防区登岸成功,第一军第二十二师防地尽被孙军占领,栖霞山也相继沦入敌手。经第七军军长夏威率部突袭,收复后交第一军防守,又被敌攻陷,夏军长又率部克复,反复3次。此时第一军已全部向南京后撤,正当栖霞山激战之时,龙潭也失守了。号称11个师6个混成旅拥兵10万众的孙传芳所谓“五省联军”正渡过长江南犯。
8月26日,孙军占领龙潭东站,孙传芳本人到龙潭水泥厂坐镇指挥。狂叫要到南京、上海欢度中秋节(1927年9月10日是中秋节)。此时南京城里人心惶惶,不少机关团体都打点行李,准备出城避难,不能走避的,则暗中缝制了五色旗,拟作迎孙军入城之用。
1927年8月28日,李宗仁在这严重的局势下,一夜无法入睡,第二天清晨即到第一路总指挥部与何应钦总指挥研究应付危局对策。但令李宗仁始料未及的是,在此敌大军压境、南京十分危急之时,作为北伐军第一路总指挥的何应钦,竟不设法指挥所属部队反击敌人,夺回失去的阵地,相反,何却指示总指挥部参谋人员包装文件、打点行李,有的已挑出放在巷道上,准备逃离南京。
李宗仁见到此种情景,顾不了旧官场的种种客套话,毫不客气地质问何:“为什么要这样做?”何应钦答:“我的军队不能打了,总司令(指蒋介石)下野后,军心涣散,他们不打,我有什么办法。”说一千道一万,就是不想打了,要逃跑了。李宗仁见何应钦已下定决心要逃跑了,觉得此时光劝说已无济于事了,于是不得不来硬的了。李宗仁声色俱厉地对何应钦说:“敬公(何应钦号敬之)你真的要走,那我可就对你不客气了。”军中无戏言,尤其是在战斗紧张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何应钦对李宗仁此话的分量、用意是明白的,李宗仁在北伐军将领中是个敢说敢为、说到做到、敢打硬拼的人物,他也是非常清楚的,加上此时李之所部特别是第七军、第十九军都在南京,且正与孙军激战中,此时自己若真的要逃走,率部撤出防地,怕李做出对己不利的举动。在欲走不成,欲打部队又不争气的情况下,经考虑再三后,仍无良策,最后只好答应李宗仁不走了。何应钦对李宗仁说“:你要我不走,我不走就是了。”
李宗仁说“:在这危急关头,你一走必然影响民心士气,南京就有可能守不住了。你的军队不能打,让我的军队打,我们生在一起,死在一起,你绝对不能离开南京。”
何应钦被李宗仁这一逼,不敢走了,于是按李的要求,先派员到南京城郊,阻止第一军部队的后撤,并下令所有部队都不准入南京城,还派人四处收编被打散了的官兵,重返前线。何还向李承诺要亲自指挥第一军各部队与李宗仁所指挥的部队并肩作战。
此时,李宗仁已事先与去沪筹款返宁途中坐镇镇江的白崇禧约定,由白命令沪、杭线上第一军的第一、第三、第二十一各师星夜西进与李宗仁指挥的第七、第十九各军及何应钦指挥的第一军第二、第二十二、第十四各师合攻龙潭,全军士气大振。
1927年8月30日拂晓,对龙潭总攻击令下达后,李、白、何指挥部队向孙传芳部在龙潭周围的10个师4个旅约6万余人进行反攻,战斗极为惨烈。至8月31日,北伐军将孙军压缩到龙潭的长江边后全部歼灭,俘敌4万余人、缴枪3万枝。孙传芳见大势已去,登上事先预备的小汽艇渡长江北逃,仅以身免。后来孙传芳跑到东北奉天(今沈阳市)在张学良幕中作寓公。1930年春,蒋、冯、阎中原大战爆发,孙又不甘寂寞,跃跃欲试,向张学良要求给他一些人枪,想重起炉灶,再作冯妇,因遭张学良反对,后又怕张对他产生疑心而偷偷地离开奉天,从此在政坛销声匿迹了。
三
龙潭作战前,武汉方面的唐生智曾与孙传芳约定,双方合击南京北伐军。但当孙传芳军渡长江向南京北伐军攻击时,唐生智却爽约,按兵不动,作壁上观。事后,唐生智曾透露当时他的如意算盘是:待孙传芳军与李宗仁的北伐军拼杀得两败俱伤后,他即出兵,先消灭李宗仁的北伐军,然后再收拾孙传芳所部,从而掌握整个中国。但令唐生智万万没料到的是,孙传芳部在龙潭仅战斗了7天7夜,即全军覆没,从而使唐生智坐取渔人之利的如意打算彻底破灭了。后来唐生智还说孙之所以不等他一起行动,单独过江是被“先入关者为王”欲壑所驱使然。言下之意是孙败有应得。然而明眼人一看,不难看出这不过是唐生智以此说来掩盖其见不得人的野心罢了。当然,更令唐生智万万想不到的是,龙潭战役结束后不久,南京的军事委员会觉得唐生智不除,国无宁日。1927年10月19日,南京的国民政府决定组成西征军,讨伐唐生智。西征军总指挥为李宗仁,下辖第三路(李宗仁兼任总指挥)、第四路(程潜为总指挥)、第五路(朱培德为总指挥)。1927年10月中旬,西征军开始向唐生智部进攻。第三路大军沿长江北岸西进,第四路沿长江南岸攻击前进。此时唐生智共辖有7个军10个暂编师,总兵力10余万人。然唐军士气低落,其部队与西征军接战即溃败,逃回武汉,西征军夹江猛追,唐生智见大势无可挽回,遂于1927年11月11日在汉口通电下野,并乘日舰出国。临行前令其部属保存实力,退守湘境(唐生智,湖南人,其部队多系湖南籍官兵),企图为日后东山再起的资本。
1927年11月15日,武汉为西征军攻克,1928年1月15日,西征军又向湖南进军,追歼唐生智余部。1928年1月27日,西征军攻陷长沙,唐部的李品仙等残部,逃往湖南一带,经白崇禧派员前往收编,将唐生智余部编为4个军,编入李宗仁的第四集团军的战斗序列,由第四集团军前敌总指挥白崇禧率领一部分沿平汉路北上继续北伐。至此,唐生智的美梦彻底破灭。
转自《文史春秋》2 0 0 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