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脱公路开工数月:85%筑路官兵已患高原心脏病(组图)

打印 被阅读次数

2009年06月          人民武警报

雪山尊荣,恰似一座承载着前世今生、连接着梦想与现实的宫殿,凝固、厚重,在喜马拉雅烈日照耀下,巍然耸立,剑指苍穹,在古老与现代划下了一道难以逾越的界限。墨脱应该是一个极地吧!在中国大陆2100多个行政县中,她是至今唯一不通公路的县。墨脱应该是一个极限吧!在武警交通官兵转战祖国大江南北的40多年岁月里,何等急难险重不曾攻克?要去墨脱了,我内心升腾起一股悸动的暖流,静静默念着那神话图腾般的名字,独自遥想远行墨脱,不觉间,内心沉醉,身神异处,眼前便明晃晃地浮现出雕塑一般的嘎隆拉雪山和在雪山中奋战的交通官兵。 

2009年4月下旬,通往墨脱的公路全面动工。祖国又一次选择了武警交通部队,在2008年9月率先启动的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嘎隆拉隧道,武警交通部队官兵就已打响了攻坚战。 

把公路修到墨脱去!这是一个足以震撼世人的消息,在中国筑路军人的伟大史诗中,修建墨脱公路无疑将是厚重无比、精彩绝伦的篇章。 

嘎隆拉隧道,墨脱公路的咽喉。交通战士们在冰冷刺骨的隧道里作业,风钻、炮眼、坚石、烟尘,所有的隧道元素,成为官兵在寂寞嘎隆拉的生活音符。两个地震带、三个大断裂层,雪崩、泥石流、岩爆、高寒极低气温、洞内不完全燃烧释放的有毒气体,无时无刻不威胁着筑路官兵的生命安全。“将士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阵之时,则忘其亲,击鼓之时,则忘其身。”在党和人民最需要他们建功立业的时刻,交通将士们义无反顾。大年三十夜,鞭炮齐响,万家团圆,坚守在隧道建设一线的将士们点响最后一组排炮,完成最后一组掘进,在风雪弥漫的雪野里书写着武警交通部队官兵的无限忠诚。 

是什么拴住了他们的心?是悠悠的白云,是烈烈的高原雄风,还是不变的忠诚? 

“隧道里缺了谁都行,就是缺不了老胡。”项目部主任程春明说。 

“老胡是谁?他有什么能耐?” 

三级士官胡芝华长得很阳刚,1米75的个头,轮廓分明的面庞,身材挺拔。其实老胡年龄不大,今年才28岁。长期在隧道一线劳作,吸入过多的有毒气体,加上紊乱的生活规律,休息不充分,胡芝华看上去像40岁的小老头,大伙戏称他“老胡”。 

在隧道施工中,老胡还真是个“腕”。二郎山、鹧鸪山、海子山……武警交通二支队承建的所有重点隧道建设项目,他都参加过。在隧道高压用电、通风处理方面,胡芝华更有绝活。隧道洞口里高压用电线路复杂,由于地下水丰沛,岩层渗水,很容易造成漏电、断路,万一引起人员触电,后果极其严重。从2008年9月开工以来,胡芝华没有离开隧道半步,整个嘎隆拉隧道工地没有发生一次人员触电事故。胡芝华对隧道的通风设备更是在行,洞口安置的一台大功率的通风机,一个劲地向洞内送风。胡芝华说,只有通过强压向洞内充气,形成强大的空气流,才能增加洞内深处的氧气供应,稀释洞中有毒气体,减轻战友们的痛苦。

有阵子,胡芝华总觉得头皮痒得难受,就顺势一抓,没想抓下一把头发。这可坏了,原本头发就稀疏,再弄出几块“荒漠”出来,那不难看死了。其实胡芝华也想到拉萨治疗一下头发,可话到嘴边怎么也说不出口。他知道,工地上他走不开。项目部主任程春明心里很清楚,为难地说,“你将病情写清楚,我托人到拉萨专家门诊咨询,给你配齐药,带上来!” 

老胡感动得难以自禁。 

令人欣慰的是,一个疗程下来,老胡的头发居然长出来了,大伙奔走相告。 

据统计,嘎隆拉山隧道自开工以来,95%的官兵主动提出放弃休假,没有一个人主动要求调离嘎隆拉山隧道工地。 

军医李占奎跟我谈了这样一个故事,3月份,部队组织体检,由于许多人无法离开工地,部队专门请了波密县医院的医护人员到工地进行体检。这些常年在山沟沟里呆着的官兵,看到漂亮的女医护人员,都有点傻了,只知道怔怔地盯着看,或傻笑。 

医护人员开始觉得很不自在,心想这群傻当兵的怎么回事啊,没见过女人啊?有的小护士都快有点生气了,是啊,隧道兵平日要是看到工地上来了生人,就像看到亲戚似的。他们中间90%以上自开工以来,就几乎没有离开嘎隆拉半步。医护人员听说这些情况后,禁不住流下了热泪…… 

体检完,医护人员特地和官兵们举行了一场联欢。官兵们和医护人员手拉手,在欢快的藏族锅庄舞蹈旋律下,跳啊、唱啊,跟过年似的。 

好些日子,大伙都不能平静…… 

体检报告很快就出来了,医护人员把结果送到工地的时候,手一直在颤抖。 

体检结果令人触目惊心,由于长期在高湿度、低气压、严重缺氧的高原隧道里施工,85%的官兵血红蛋白粘稠度增高,心室心肌扩张变形、肥大,不同程度地患上高原性心脏病。90%的官兵患有咽喉炎、风湿病、胃病。几乎所有的官兵的手指关节粗大,指甲凹陷…… 

是怎样的忠诚?让这群英勇无畏的钢铁将士,以血肉之躯,向着“老虎口”、大断层最危难的攻坚点,慷慨挺进,赴汤蹈火! 

有业内专家称,修建墨脱公路,艰苦绝伦,不亚于浩大的青藏铁路工程。把公路修到墨脱去!这是中国筑路军人在青藏高原阔步前进滚滚洪流中发出的时代强音! 

教导员刘瑞河告诉记者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由于嘎隆拉隧道地处喜马拉雅断裂带,是迄今为止国内穿越断层最多、地应力最强的高原隧道,被称为“隧道地质病害百科全书”。加之隧道围岩以由中至深岩系、五类围岩为主,以坚硬、半坚硬和松散三大岩石居多,稳定性时好时坏。2009年1月24日深夜,嘎隆拉山外冰天雪地,银装素裹,雪山洞内腹地机械轰鸣,正当掘进突击队官兵群情激奋,向纵深推进的时候,围岩特征突变,呈现出岩层松散的迹象,稳定性极差,官兵们明显感觉山体在轻微的晃动。 

“不好!这可是‘大变形、大塌方’的不祥征兆。”跟班作业的爆破手董耀成赶紧向项目部主任程春明汇报。就在大伙在塌方不远处紧急苦思对策之际,洞内岩体由里及外发生局部坍塌,顷刻间,地动山摇,烟尘四起。“快撤!”程春明一把将身边的官兵向洞外方向一推,一边紧急鸣哨,火速组织官兵撤离。 

没有人员伤亡,但官兵们辛辛苦苦掘进了一个礼拜的战斗成果被活生生埋没。

狭路相逢,勇者胜。程春明分析到,前期官兵们士气高昂,冒然激进,忽略了对岩层的理性分析,当务之急必须集中兵智,对隧道岩体充分进行科学的论证。深夜通往嘎隆拉山的路上,程春明、刘瑞河和工计科长易宇明、爆破手董耀成等一干隧道技术尖兵相互搀扶着,踏冰碾雪,连夜进洞,再次对岩体进行现场踏勘。通过紧急攻关,技术人员们准确判断出岩层特性,逐步形成“TSP超前探控、超声波地质预报”等为核心的科学施工方案。智勇双全的筑路将士针对围岩软化应力重新分配、岩体间摩擦系数降低,导致底层压力增大的实际,对山体变形段采用工字钢钢拱架加固二次衬砌,拱架背部与初期支护的空隙用喷射混凝土的方法进行回填密实,有效抑制山体进一步变形扩大。这种帷幕注浆、密实回填施工法一举填补了国内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的空白。 

官兵们击节叫好,相拥而泣! 

这是一群把责任、荣誉、国家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中国军人,把坚定的理想信念扎根雪山之巅,将深沉的情感流淌在大漠江河,屹立在雪山之巅的中国筑路军人,高擎起青春的鲜艳旗帜,以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攻坚克难,无往不胜。 

军歌嘹亮,气概豪迈,墨脱公路可以修,必须修--阻隔着世世代代墨脱人民走向外界的嘎隆拉雪山背后,有着千万双渴望走出墨脱的眼睛在注视着他们! 

进口告捷!出口告捷!两支果敢勇猛的掘进尖兵兵分两路,冒死挺进,相向突击,已顽强掘进600米……这是一个胜利的信号,这是属于中国筑路军人的荣耀。进出墨脱的人们,再过两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将不再翻越雪山,不再经受苦难,不再面对死神。那时,当我们从容平静地穿越嘎隆拉山时,请别忘了那群可爱的筑路军人,如果可以,请停下来摸摸冰冷的洞壁,感受一下火热的心灵……未来的两三年内,3315米的嘎隆拉腹地,每一米延伸的隧道背后,将印刻着武警交通官兵的威武雄壮。雪山深处,中国筑路军人以血肉之躯,洞穿着如林坚石,用青春书写着大大的军旅人生。 

是的,有一种阳光穿透灵魂,有一种依恋绵延群山,有一种情感涤荡心灵,有一种精神撼人魂魄。人生何处不激情?冷峻嘎隆拉,注定要成为中国筑路军人的主战场,因为他们无坚不摧。二郎山、鹧鸪山、海子山--我国高原公路隧道史上每一块“硬骨头”、“卡脖子”,筑路军人一一征服!神奇嘎隆拉,注定是属于中国筑路军人献给西藏人民、祖国母亲的礼物!修建墨脱公路,中国筑路军人责无旁贷,这是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唯有征服,绝无退路!

在嘎隆拉山内施工的筑路部队官兵

在嘎隆拉山内施工的筑路部队官兵

前往嘎隆拉的路上,一路艰辛

武警官兵在嘎隆拉雪山上施工

嘎隆拉山雪山隧道洞口

中国政府多年来一直致力修通通往墨脱的公路,但几次均遭到挫折,其中嘎隆拉雪山是最大的障碍。

/>

筑路官兵在隧道内日夜奋战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