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看图说事--但愿“北京户口”不再是块遮羞布
看图说事--但愿“北京户口”不再是块遮羞布
[IMG]http://i40.tinypic.com/nbvlp1.jpg[/IMG]
http://i40.tinypic.com/nbvlp1.jpg
日前,一央视记者因为一北京户口被骗财骗色。如果不是“央视”、记者以及其他富有传奇色彩的词汇综合在一起,谁会关注这背后的“北京户口”问题?
我国的户籍改革就像旧社会老太太的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长年累月的裹脚布生涯,让亿万流动中的中国人难以享受到同等的“国民待遇”。关于户籍改革的呼声一浪超过一浪,但改革的步子走了一年又一年,依然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简直就是“蜗牛速度”。然而,由于户籍制度存在的诸多弊端而带来的亿万人口的“不方便”以及各种资源的分配不公平逐渐显现出来。
据北京市教委统计,2007年底,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京读书的已占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1/3,也就是40多万。40多万学子在京读书,而一旦高考,他们不得不返回户籍所在地,由于录取的分数线各省差别很大,使得教育问题社会化,并因此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沉重负担。一方面,父母要为生存打拼而不得不长年在外奔波;另一方面,子女要受教育,他们要么成为留守儿童、留守青少年,要么跟随父母在外借读;最为紧要的是第三方面,某些政策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有媒体报道,一学习极好的学生因为要回老家参加考试而和同学道别,全班哭成一片;更悲壮的是,一名成绩优异的高三女生怀疑自己会因没有北京户口而报不了名,于是选择了服毒自杀,由于抢救及时,已脱离了生命危险……我们无意责怪这位高三女生,但是自杀能解决问题吗?幸亏抢救及时,万一出现了不幸,你的父母将是怎样的一种悲痛?你有没有替自己的父母想想?
与之同时,曾经被很多人视为“绿卡”的“《北京市工作居住证》”,按规定持有者享受“市民待遇”,但实际上,“绿卡”已经不“绿”了。去年,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线联平明确表示,“绿卡”人员子女不能在京参加明年高考。
“绿卡”的背后其实是一种教育歧视,“市民待遇”和“国民待遇”一样,在不同的地区遭遇着不同程度的尴尬。我们一直呼吁教育公平,呼吁给予每一位公民同等“国民待遇”,但“暂住证”、“外地户口子女高考必须回户籍所在地”等一系列制度让人与人之间从一开始就存在某些天然屏障,而这一系列行政法规和地方政策的根源都是由于我国的户籍管理制度严重滞后所导致的。要真正解决亿万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解决每一个公民应当享受的同等“国民待遇”等诸多不公平现象,就应当把“户籍改革”的步子迈得快一点,再快一点。
尽管“北京户口”问题是中国户籍制度的集中体现,但在我看来,无论是 “北京户口”还是我们的户籍制度,这块遮羞布终将会被扯掉。毕竟,这个社会是与时俱进的。而我们总是希望通过微观努力而促进宏观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