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讲义 第四十六卷(2)
普贤行是什么?清净心跟平等心;清净心是普,平等心是普。你心不清净、不平等就有界限,有界限就不平等;换句话说,你还有分别、还有执著,就不是普贤行。我们布施供养,瞻礼称名,这都是修行,大家平常做的,可是你有分别、你有执著,你这个不是普贤行,你算得是菩萨行,不是普贤菩萨行;普贤菩萨行里头没有分别、没有执著。离一切分别执著,我们一瞻一礼是普贤行,布施供养也是普贤行,乃至于说我们穿衣吃饭都是普贤行;落在分别、执著里面就不是普贤行。普贤行他与法界相应,他没有界限,我们一般讲这个功德最大,不可思议;念念与虚空法界相应,这是属于理一心。凡是往生的人,最后一念一定是没有一切分别执著,他走了,最后一念还有分别执著,他又退堕了。可是我们怎么能够保证,自己最后一念没有分别执著?这太难太难了。
所以修行,修正我们错误的思想、见解、行为,一定要在平常生活之中,离妄想、分别、执著,功夫得力,自己才真正有把握往生。在日常生活当中,无论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有也好,没有也好,有也不分别、不执著,没有也不分别、也不执著,你就得自在;没有想得到,有了又怕丢掉,患得患失,那你一天念十万声佛,一天磕十万个大头,你也未必能脱离六道轮回。什么原因,六道轮回是执著造成的,你还有这么严重的执著,你怎么能摆脱?十法界是分别造成的,只要有分别、有执著,你就没有办法脱离六道跟十法界,你所修的不是普贤行。普贤行简简单单告诉诸位同修,于一切法都不生分别执著心,无论你修什么法都是普贤行,刚才说过穿衣吃饭都是普贤行,这个重要!
果然一切不分别、不执著,你就转境界,你就不会被境界所转,《楞严经》上跟我们讲五十种阴魔,任何一种阴魔都不会贴你的身。你要问为什么不贴你的身?因为你没有身,他贴个什么?你有身,他才能贴得上,你没有身。明明有这个身,怎么没有身?有即是无,你有这个身,你不执著这个身是身,就没有身。冤家债主为什么会找到你身?你执著这个东西是你的身,他就找著了;你不执著它,他真的他看不见你,他找不到你。因为执著这个身是我,他看到了,他找到你,他来报复;你不执著这个东西是身的话,他找不到你,没有。这个道理要懂,什么样的妖魔鬼怪都沾不上你的边。那你在哪里?尽虚空、遍法界是自己,妖魔鬼怪也没有离开虚空法界,你包容他,他不能包容你。不管他怎么作怪,那只是很小很小一点毛病,像你这个身体哪个地方痛痒,搔搔就好了,不会伤害。你有分别执著麻烦可就大。
所以给你说真话,人不会生病,病从哪里来?妄想、分别、执著来的。人不会衰老,怎么老了?妄想、分别、执著老了。人也不会死,为什么会死?妄想、分别、执著,你就死了。离开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没有。你在虚空法界与一切众生有缘,经上讲随类化身,应机说法,你说多自在!随类化身,现相即是无相,无身即是有身,有无是一不是二。说法是帮助众生觉悟,虽然尽心尽力在帮助他,也是若有若无,佛在《金刚经》上所讲,‘度无量无边众生,而实无众生得度者’,所以你找佛的麻烦找不到,实无众生得度者。你要毁谤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说他一生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法,你要说佛说法叫谤佛,你怎么能批评他?他一句话没说,一个字没说,说即无说,无说而说,说跟无说是一不是二,你细细体会这个意思,他高明。我们有说,人家抓到你才毁谤你,你说错了;他没有说,他错在哪里?有说就有过,没说没过,诸位细细体会这个意思;他做,‘作而无作,无作而作’。
这里面‘有无’意思很深,怕诸位误会,我再做个简单的解释。有说是为众生说,无说是没有为自己说,有做是为众生做,无做是没有为自己做,我这个讲法你就比较好懂。所以诸佛菩萨只有为众生、为社会、为人民,决定没有为自己,你找他自己的麻烦,你决定找不到,为什么?他没有自己,这叫真正觉悟的人。知道自己生活在梦幻泡影之中,知道自己生活在刹那际中,这真觉悟的,所以他才妄想、分别、执著统统都没有,他与事实真相相应。在存在来说他与刹那际相应,在现相上是他与梦幻泡影相应,一丝毫执著都没有,得失不关心,做再多的好事,没事,梦一场;看到许多人做恶事也没事,梦一场。这里面所见到是众生的一切造作,叫业,这就是因果不空,‘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佛观察众生造业。为什么说因果不空?因果相续不空,因果转变不空,因会转变成果,果又转变成底下的因,因果循环,因果相续,看到这个东西。所以教人你要种善因,你才能得善果,这是教什么?没有觉悟的人,帮助你在六道当中受三善道的果报,不要堕三恶道,这是慈悲。我们世间人讲慈悲,佛有没有慈悲这个念头?没有。佛说我很慈悲,大慈大悲,他就变成众生,他又著了相,他又有了妄想、分别、执著,妄想、分别、执著也没有。
在我们这个世间有讲经说法,佛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也讲经说法,如果你真的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去听听阿弥陀佛给你讲什么经,说什么法?没有。说讲经说法对我们凡夫讲,西方极乐世界有没有讲经说法?没有,无说即是说,说即是无说,那是真说,你是真听。经上讲得没错,六尘都说法,六尘是不是说?不是,表法,你见色闻声就开悟,愈悟愈深、愈悟愈广,没有人跟你啰嗦一句一句讲,没有,哪有这么麻烦!那把西方极乐世界是看扁了。每一天供养十方诸佛,供养之中你就悟入妙法,其实这个境界《华严》已经显示得太明白,所以你展开《华严》的时候无量的欢喜,你只要能看得懂它的意思,无量欢喜,哪里要说?处处都是表法,表法就是说法。佛为什么不直截了当跟我们说法,要说这些鬼神的名字,说这些诸天的天王,直截了当说就是;那些都是诸佛菩萨与会,法身大士与会,为什么不说这一位等觉菩萨,那一位法云地的菩萨,为什么不这么说?这样一说就说死了。
佛用这种杂神,用诸天天王表法,活的,叫你看到这一切万物,就晓得统统是华严境界。看到树,树神,看到水,水神,不都是华严境界,华严境界在哪里?我们六根所接触全是。看到一切众生都是法身大士,都是这些杂神众,看到社会各个阶层的领导人物,那都是些天王众、人王众,所以这个经就讲活了。原来《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讲我们社会,就是说我们生活环境,一尘一毛、一沙一渧,无非是华严境界,你说人生活在这里,他怎么不快乐?他怎么不欢喜?周边环境都是诸佛如来,都是法身大士。你要会了,此地就是;要不会,不会到极乐世界去,到那个地方去薰陶;会了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极乐世界,尽虚空、遍法界都是华藏世界。
我们能契入这一层,你才真正感佛之恩,才知道善导大师讲那个话讲绝,‘遇缘不同’,我们遇到的缘太殊胜,无比的殊胜,真正是彭际清所讲的‘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我们遇到了。你怎样才能够契入?你要真修,明白之后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无求。无求,自性就现前,本性就现前;有求,那一念求的心,是自性的障碍。这是说明事实真相,确实梦幻泡影,我们天天在作梦,刹那刹那际相续。注解末后一句好,六十七页第二行,从当中看起,‘故曰如梦勤加,空名惑绝。回观世间,皆梦中事。唯大觉朗然,称大梦觉耳’。诸佛菩萨的境界是大觉朗然,从大梦当中醒悟过来,这是诸佛菩萨。好,请看底下一段经文:
【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
这是说修因,时间更长,前面从一日到七日,然后讲三七日。这个时间长,“千日”,这三年,三年不间断,足见他的恒心毅力。三年不间断,就是每天你有定课,定课虽然不多,但是一天都不缺,这就是经上讲相续,符合净念相续这个要求。到时候一定要做功课,念菩萨名号一千声,时间并不是很长,要有恒心,三年不断。
【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
菩萨派遣护法神保护你,实实在在是因为你自己修持有功夫,这些鬼神对你敬仰,地藏菩萨欢喜,感得鬼神的护卫。这都属于果报,你得到鬼神的护卫。
【现世衣食丰益,无诸疾苦。乃至横事,不入其门,何况及身。】
我们看到这段经文,是我们现前生活环境所必要。现在这个世间有灾难,灾变太多我们没有办法预料到,随时随地都可能遇到,我们怎样来处置?过去李炳老教我们,唯有一心念佛求生净土。所以在大灾难当中你还能够得到平安,你的衣食不缺,要怎么修法?要修布施,不要怕我统统都施完了,我没得吃、没得穿怎么办?你统统施完,你没得吃、没得穿,佛菩萨会送吃的给你、送穿的给你,你要有这个信心。到时候佛菩萨没送来怎么办?自己业障太重,认真努力一心念佛,绝不怨天、绝不尤人,感应道交。“无诸疾苦”,‘疾’是病,你不会有疾病,你不会受到苦难。“横事”是灾祸,天灾人祸,不是预测得到;这些事情你都不会遇到。这些灾变,“不入其门,何况及身”,‘不入其门’就是你居住环境不会发生这些事情,当然你的身不会受到这些危害。想到这一点,现在念佛、念菩萨很迫切,现在确确实实可以消业障,免除一切灾难,消灾免难,唯一修学的方法。
念阿弥陀佛好,念观世音菩萨也好,念地藏王菩萨也好,要一心称念,记住心行相应,感应就殊胜。如果口念,心不相应,还是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伤害众生的事情,伤害社会的事情,你怎么样念也是枉然,为什么?不相应。这个经上一定要记住,前面所讲的原则,每一天称念千遍至于千日,也不能离开这个原则,那就是一心称念。一心里面决定没有夹杂、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才叫一心。而且要知道把你念佛、念菩萨名号,这是一种课堂的作业,课堂里面的学习,学了之后要应用在生活上才管用;不能说我在佛堂里面,做一个小时、半个小时的功课一心,做完之后,又去搞是非人我,又搞贪嗔痴慢,那没用处。要把一心保持在你今天一天当中都不变,我对人、对事、对物都是诚心诚意,都是利益众生、利益别人,这叫真修行,这才叫真正会用功,他有感应道交。决不是想贿赂佛菩萨,我天天念照你这个方法,你保佑我升官、保佑我发财,那个是冤家,我希望他快点死掉,你起这种念头就错了,这是不对的。一定修什么?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处事待人接物。念佛,我的心像佛、愿像佛、行像佛,用在这一天生活当中。明天早晨再念,怕明天忘掉,明天再念一遍。天天这样做,做上三年,你已经做熟了,你一定会永远做下去,所以才得善神拥护,佛菩萨护念。
【是人毕竟得菩萨摩顶授记。】
这是得究竟圆满的果报。此地菩萨是指地藏菩萨,一定得地藏菩萨摩顶给你授记,你所修的因真实,你的果报当然殊胜。佛菩萨会教你怎样修因证果,这是摩顶授记。再看下面一段,这是第四段,‘成度生证果’。经文愈往后面愈殊胜,愈到结尾显示佛菩萨愈慈悲,我们细心观察,看到菩萨苦口婆心劝导我们。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发广大慈心,救度一切众生者,欲修无上菩提者,欲出离三界者。】
这是先把条件说出来,这是哪些人?这是很了不起的人,真正的菩萨。“善男子、善女人”,这一个‘善’字,必然是具足净业三福,这才是‘善’,不是普通的善。世间的善人没有这么大的心量,二乘善人也没有这个心量,所以这是大乘菩萨善。他“发广大慈心”,‘广大慈心’这四个字,就包含净业三福十一句。下面具体说出来,“救度一切众生”,‘一切’是尽虚空、遍法界,不是限定某一个地区,他发这么大心,四弘誓愿里面‘众生无边誓愿度’;“欲修无上菩提”,四弘誓愿里面‘佛道无上誓愿成’;“欲出离三界者”,‘烦恼无尽誓愿断’,你才能出得了三界,这是真正觉悟了。
注解里头注得好,‘此是大菩萨心,习行般若波罗蜜,故能发起度人之心。然慈悲本具,昔著我人,故分彼此。今知同体故发等心’,这几句话说得好,我们有没有发这个心?如果没有发这个心要赶快发,虽发这个心,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是若有若无,这心不恳切、不真实,所以在修学功夫不得力,在生活环境当中境界转不过来,都是没有真正发心,发心一定要真实。真实心一定要‘住真实慧’,此地讲‘习行般若波罗蜜’,在《无量寿经》叫‘住真实慧’,你这个心才能发得起来,所以‘慈悲本具’。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都是我们自性本具,你本来有的,你跟一切诸佛如来无二无别。
现在你这个心为什么没有?因为你著了人我,《金刚经》上讲的四相,你著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金刚经》上讲你著了四相,实际上就是你在境界上起了妄想、分别、执著,你错在这个地方。你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你分此分彼,分自分他,你的慈悲心不能现前;不但慈悲不能现前,真诚不能现前,清净、平等、正觉统统不能现前,本有的性德不起作用。起作用的是什么?烦恼,妄想烦恼起作用,你的日子怎么好过?当然不好过。如果你性德本具的智慧德能起作用,你的日子好过,你就过佛菩萨的生活。我们在讲习当中常说,你过的是高度智慧的生活,现在人讲高度艺术的生活,其实世间人讲艺术的生活有名无实,正如同世间人讲真善美,这个世间真善美是有名无实,唯有佛菩萨是真实的,他过的生活是真善美的生活。所以一定要发这个心,要发救度一切众生之心,舍己为人。
在佛法里面我们供佛,供佛有供灯,灯就是表这个意思,燃烧自己,照耀别人,供灯取这个意思。古时候灯非常明显,用的是油灯,油逐渐逐渐干了,放出光明照别人;蜡烛更明显。所以看到灯,你自己就晓得牺牲自己成就别人,否则的话,你供灯不就白供。香表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香表这个意思。供水,水表清净、表平等。这些供具都是叫你一看到,你就要晓得我要怎么作法,提醒自己,佛菩萨哪里需要这些东西?无非都是为度自己,给自己做得度的增上缘而已。
注解最后一句讲出离三界,我们把这一句念一念:‘出离三界者,即圆教初信至七信,见思先去,长别三界苦轮也’。这提醒我们,圆教初信位的菩萨,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了,初信位的菩萨,他断烦恼的功夫跟小乘初果相同。我们就知道,初信位入圣流,他入了圣人的境界,他不是凡夫。虽然初信位的菩萨没有出离三界,在三界里面人天两道修行,决定不堕三途,他得到保证不堕三途。为什么不堕三途?不造三途的恶业,三途的因断掉;换句话说,他不再为自己。见惑里面虽然讲八十八品,归纳起来不外乎五大类。第一个身见,也就是他不再执著这个身是我,刚才讲妖魔鬼怪已经贴不了他的身,他知道身不是我。我们一般方便讲法,身是我所有的,像衣服一样,这衣服是我所有的,衣服不是我,舍掉很容易,舍掉旧的换一件新的。他知道身不是我,身是我所有的,所以在十法界舍身受身,他很容易,他不执著。这个身不好了换一个,就好像衣服不喜欢再换一件,不一定要等到穿旧穿破,随时可以换,这就是讲生死很自在,没有一丝毫贪著。
凡夫之人他迷惑,他认为这是自己,所以很难舍,很不容易舍,贪念,不肯放下。像我们看到小孩,很小的小孩,他对于他自己的穿著很贪爱,要给他换一件衣服又哭又跳不肯换,就是这个样子一样。所以了解事实真相之后,舍身受身一点都不难,不惊不怖,那他那个身愈换愈好、愈换愈庄严。如果说是贪念、执著,不肯舍弃,往往愈换愈坏,人身失掉,再换的身是饿鬼、畜生、地狱,这都是贪嗔痴没放下。佛教我们修行要在这些地方真正去下功夫,断贪心、断嗔恚心,贪心断了不堕饿鬼,嗔心断了不堕地狱,痴心断了不堕畜生,永远离三恶道。再看下一段经文:
【是诸人等,见地藏形像及闻名者,至心皈依。】
这是讲他修行的方法。这句经文里最重要的“至心”,“皈”是回归、是回头,“依”是依靠;真心回头,依照《地藏菩萨本愿经》修行,这叫皈依地藏菩萨。你要不肯依照经教修行,那不叫皈依,你没有回头,你没有照做,依是要照做。经上教我们做的一定要做到,叫我们不可以做的决定不能做,依教奉行才算是皈依,真心诚意去做,你就是至心皈依,这个功德大,太大了,从心里头回头。下面这举事相。
【或以香华衣服、宝贝饮食,供养瞻礼。】
“香华”所表的意思要清楚,‘香’是戒香,要持戒、要守法;‘华’代表因行。通常在大乘法里,‘华’表六度,“衣”表忍辱。“宝贝”,世间人所珍爱,代表财物;“饮食”,养活生命所不能够缺少。以这些来“供养瞻礼”,在菩萨形像面前供养,这是每天课堂里面的作业,应用在生活上,那就是救度一切众生。特别是对一切苦难的众生,我们怎样用香供养他?教导他守法,教导他持戒,我们是用香供养众生。怎样用花供养他?教导他布施,教他修善因才能得善果,教导他处事待人接物要有耐心,要忍辱,就是布施供养。教导他学佛,皈依三宝,接受佛法理论方法去修行,就是宝贝的供养。他有苦难的时候,照顾他的物质生活环境是饮食供养。我们要把课堂里面的作业,落实到生活之中,这才叫修行。如果说只在寺院里面,或者只在你自己家庭里面,天天这样供养佛菩萨,瞻礼称名,你就能救度一切众生吗?你就能证无上菩提吗?你就能出离三界吗?不能。
所以我们每天早晚课诵,无论是在寺庙殿堂,或者是你家里面的佛堂,你要晓得课堂作业。我讲过很多次,早课提醒自己,提醒之后你这一天要照做、要落实,你早晨那枝香就没有白点。点这枝香是我自己这一天,处事待人接物要如法,如法就是持戒,也要劝人守法、守规矩,你这一枝香没有白点。劝人家种善因,断恶修善,这是供花,这个花没有白供。所以这一些表法都提醒自己,自己要做,要劝别人做。晚课反省检点,我今天做的成绩如何?我有没有做到?有没有认真去做?做得自己满意不满意?如果自己觉得不够满意,要忏悔、要改过,明天做得比今天更好,这叫修行;你这早晚二课成就真实功德,不是形式。现在人修行,只有形式,没有实际,所以他不能成就。末后:
【是善男女等,所愿速成,永无障碍。】
“所愿”就是前面讲的三愿,度众生的愿,成佛道的愿,脱离三界六道的愿,都能成就,这是我们一定要记住、要懂得。今天时间到了,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