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有感(白门楼)

读史有感(白门楼)

据说刘备是西汉孝景皇帝第七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但刘胜有120多个儿子(有人说是子孙),他自己估计都叫不全名字,更不要说历史学家了。刘备出生在东汉末年,中间隔了三百多年,实在无法确定了,同样也没有办法否定,我们就承认了吧。
刘胜生活的时代正好是七国之乱刚结束,汉武帝先是猜疑兄弟,后来是猜疑儿子,所以日子过得不舒心,没有说得出的事情,估计只好在家生孩子,数孩子,但数来数去,也肯定没有能够数出那个儿子的后代是刘备。
由于刘备总是把这一点挂在嘴边,今天人们知道刘胜却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出色的后代,所以他就是活着在,也绝不会否定。
到了刘备的时候,“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不光是燕子,人也一样。如果没有了乱世,刘备最多会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
东汉末年的大乱给刘备了机会,原因很简单,没有乱世,皇帝是皇帝,大臣是大臣,加上高干子弟早就卡了位,没有了英雄的位子,而乱世就能凭真本事。
但千万不要向往乱世,历史学家说过,乱世出英雄;但也说过,乱世出独裁,出暴君。这一点近代看得最清楚,从法国大革命到德国,俄国,中国,差不多是这样。
总而言之,民主制度决不可能诞生在乱世,说到底,民主制度根本是大家来妥协。而乱世往往是全有全无,你死我活,不可能妥协。
也许是只有非常人才能结束非常之乱世,而非常人就会走非常的路。
乱世老百姓肯定是要大大的受苦了,所以我这样的普通人就怕乱世,不想做什么英雄,只想过小康的日子,你说我平庸我认了。也极度反感那些网上要打仗,想做英雄的人。
要做大英雄,现在可以到游戏中实现,犯得着为自己的私念,而把千千万万人拖去陪葬。不过转念一想,那不过是一些只会乱叫的无能之辈,在乱世中做炮灰的料,现在的英雄,早挣大钱去了,
当然,不管愿不愿意生在乱世,是由不得自己的。像我父母的一辈,就在乱世中吃足了苦头,他们哪里愿意。

刘备的起步非常不顺利,刚刚打到了一点东西,紧接着一个败仗,又丧失贻尽。徐州是一份不错的家当,结果因为错误的收留了吕布,当他出去打仗,吕布反水,居然把徐州抢了。不过吕布倒是宽宏大量,反过来收留了刘备,但最后还是不能容,刘备只好降了曹操。
这样一来,刘备好像又回到了原点,只能依附别人,但情况却有有些不同了。
当刘备刚起步时,有一次孔融有难,派人向他求救,他大吃一惊地说:
“孔融居然知道我刘备。”
马上派了三千兵马,可见做名人还是有好处,既得到了救兵,还得到了appreciated,真是划算。
而到了这个时候,曹操居然对他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这里说的“本初”,是袁绍,当时拥有最强大的武装。
可见他已经名声在外,成了热得烫手的期货。
在那个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时候,大大小小的割据武装不计其数,最后成了气候的不过三人而已。刘备起步晚,力量又小,这是为什么呢?
至少有两点刘备非常突出,一是屡败屡战,不气馁;二是总有一些能干人死忠于他,所以他能够东山再起。他笼络人心的确有一套。
看了那一段历史,给人感受最深的就是:争夺势力,领土,国家,说到底就是争夺人心,争夺人才。
如果你能团结能干之士在你的周围,听从你的领导,在哪个朝代都能成就一番大事,今天也一样。
说起来容易,做却并非易事。首先,你得要有眼光,知道什么样的人是人才,他可能是屠户,赶大车的,甚至像个乞丐,在你面前捉虱子;他们可能狂妄自大,疯疯癫癫,最常见是扭扭捏捏,要你往他们的家里跑几次,还住在深山里,没有出租车可坐,只有骑马,在风雪之中,苦不堪言。
一般来说,他们都相貌堂堂,但我怀疑那是假的,人们歌颂人总是从相貌开始,人个个都有虚荣心。大慨是:我肯定是极有才气的,相貌就绝不会丑。
比如朱元璋,长得其丑无比,但历史书上却记载他长得很怪,那不叫丑,是“姿貌雄杰,奇骨贯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我无论怎么努力,也想不出来人怎么能够“奇骨贯顶”,肯定是“贯”不了,只有雨伞能那样,倒是认为《明史.太祖本纪》的作者也是“人莫能测”。
千万不要认为我有什么别的意思,我自认为我长得并不“怪”。从解剖学上看,才干和相貌并无联系。
中国的传统是人人都想当皇帝,现在当不成了,就人人都想当老板。所谓人才肯定都有点自视很高的,所以要他们折服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得要他们相信,跟着你打工比自己单干更能获取利益,不会掉脑袋,在今天的中国,就是不会被什么局或委找麻烦,弄得蹲大狱。
这就是所谓领袖的素质,魅力,这个最难。

我认为曹操并非真的想刘备是唯一跟他一样的英雄,不过是在和刘备套近乎,表示对部下看重,拉拢人心。就像我们经常对太太说:你是天下最漂亮的女人,心里并非这样想。
要是曹操真的这样看,刘备哪里还会有性命。孔融的名气不会比刘备小,挡了曹操的道,不一样丢了性命吗,他恐怕也没有能想到刘备将来会成为自己的劲敌,小看了,当时刘备可是落魄的很,所以刘备的演技也不错。
不知曹操在汉中打不过刘备只好放弃时,有没有后悔。
曹操刘备最后打败了吕布,这就有了白门楼。这是《三国演义》中很少跟历史书记载基本一致的段落,很能反映涉及人物的性格。
“吕布被捆到曹操面前,曾要求松绑,曹操笑说:“绑老虎不得不紧。”吕布又说:“曹公得到我,由我率领骑兵,曹公率领步兵,可以统一天下了。”曹操颇为心动,但刘备在一旁说:“君不见丁原与董卓的下场吗?”吕布死前说:“大耳儿(刘备)最不能相信。””(维基百科)
我们知道刘备素以仁慈著称,在这里却出手就点吕布的死穴,最为凶狠,好心肠不见了。
刘备和吕布的过节应该属于工作矛盾,两人并没有什么私仇。虽然吕布抢了刘备的徐州,但后来在却又“辕门射戟”救了刘备一回。刘备的妻儿曾落在吕布手中,从来没有人说过吕布有过什么不轨,而是好生奉还,那是为什么刘备想要吕布的性命呢?
刘备无疑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因此还是得从政治利益上找原因。同样,我们也只有瞎猜。
刘备肯定是能打的,但不知什么原因,跟吕布就没有赢过。他知道自己肯定将来跟曹操要有一打的,光吕布就肯定要他头痛,如果曹操那时用吕布来对付他,那就大为不妙。
吕布是大名人,好坏难说,自己杀他不太可能在形象上加分,现在用曹操的手,那是最好。
我说过刘备心思深沉就是这个意思。
最可笑的是吕布,到死都没有搞清楚为什么。说实话他不能怪“大耳儿”,而要找一找自己的原因。
陈寿对他的评价是:“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
前两句是说吕布极能打而又无长远的谋略,后两句说他见利忘义,反复无常。
吕布在那一段历史中的角色可最好用搅局者来形容,本人并无建树,但影响极大。他杀了人人都痛恨的董卓,接下来就东投西打,不光是刘备打不赢他,个个都头痛。
吕布数次“叛主”,丁原,董卓都曾是他的老板,却都死于他的刀下。
政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游戏,游戏就得遵守一定的规则。“叛主”的人多了去,但你得有一个能说服大家的理由,找一个,等一个,或则更高明,设一个局,让“主”做一个。
利益大家都爱,不然为什么要争斗。刘备借荆州,夺西蜀也不是那么地道,但高明,在规则以内,大家就都不说什么了。
曹操无疑极爱人才,想得天下的人必须如此,吕布肯定是个干才,但天下固然重要,性命更重要。既然自己不敢用,那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犹豫归犹豫,还是不得不杀之。
刘备的老练,曹操的多疑,吕布的自我感觉利好,在这里都能看到。
但还是有个问题,刘备为什么不想吕布现在降了曹操,将来再把曹操杀掉?这样刘备不就少了一个强敌吗?
也许是政治家跟华尔街一样,最不喜欢的是事情没有确定性。刘备并不惧曹操,堂堂正正地斗刘备谁都不怕,但像吕布这样的人,刘备可能就有点不知如何是好。
连起码的规则都不遵守,就只能出局。
不由想到了现在中国的一些所谓“大鳄”,无疑也是干才,纵横市场,操作股票,明抢暗夺。自认为有靠山,就可以见利忘义,什么规则都不管。
陈寿说得好:“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
所以做人不能太“吕布“。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