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佳:朗朗演出观后记

亚特兰大笔会是由一群居住在亚特兰大的中文写作爱好者组成。笔会提倡中英文写作,互相交流提高。欢迎有兴趣的人士加入。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在一个夏日的傍晚,伴着高远的晴空、淡淡的白云和微拂的清风,坐在树荫下的草坪上,享受着红酒美食,欣赏一曲朗朗的钢琴演奏如何? 刚过去的周末我就度过了这样一段美好时光,只是朗朗的演奏并不如我期待地那样完美。 十年前,朗朗才十七岁,因为临时替代生病的钢琴家Andre Watts,在芝加哥RAVINIA 音乐节上演奏了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而一举成名。此后,朗朗的演出成为音乐节不可或缺的保留节目。而今年是他的RAVINIA演出十周年,演出更有特别的意义。朗朗演奏了普罗科菲耶夫的C大调第三钢琴协奏曲。据说这首协奏曲在技巧上难度极高,但效果惊人,被称为“吃力而讨好”的作品。我不懂音乐,判断不出曲子技巧的难度大小,但从朗朗游刃有余的演奏上我没看到他的“吃力”。从露天音乐厅外大屏幕看,他完全沉浸在音乐之中,琴键于他如手中玩物,他“玩”起来,如入无人之境。正如第二天的芝加哥论坛报>的评论所说:“那斧凿般的敲击,闪亮的赋格式的推进和恰到好处的速度,从技巧上来看,朗朗的普罗科菲耶夫是无可挑剔的。 对于朗朗,没有什么是困难的。在令人眩目的结尾高潮处,朗朗使芝加哥交响乐队和指挥Eschenbach气喘吁吁。”

那么,朗朗的演奏是否“讨好”了观众?别人我不知道,至少没有完全地“讨好”我。在我看来,他的演奏无疑是精彩的,却华丽有余,真诚不足。而且,他和乐队的配合也有不默契之处。芝加哥论坛报>上的评论说:我没找到的是和速度相配合的钢─这首乐曲所包含的巨大力量。华丽的外表下面,朗朗的普罗科菲耶夫似乎有些轻飘。我很同意这个说法。

多次看过朗朗的演出。最早一次是八年前他和亚特兰大交响乐团的一次合作演出。当时他才十九岁,梳着小平头,特朴实。演奏却是充满激情的,最后结束时因为用力过猛,他差点儿从椅子上跌倒,指挥急忙将他抱住,全场掌声四起。

演出结束后,他在大厅里签字售磁带。我们也买了一盘带子请他签字。等待时,我和四岁的女儿说悄悄话。大概很奇怪在那种场合听到有人说中国话吧,他好奇地抬起头来朝我们看了一眼。轮到我们了,我一边请他签字,边和他聊天儿。我问他:“你们是音乐世家吗?”(那会儿对他还很不了解)。他用标准的普通话答道:“我父亲是拉二胡的。” 话说得很郑重。字也签得很认真。现在回想起来,他当时还是个刚出道不久的孩子,还很稚嫩,很可爱。

在音乐节的节目介绍里,有朗朗的一篇采访。上面写到他刚出道时的感受:“就如同你本是第四或第五梯队的队员却突然进了NBA。开始时很困难。大量旅行的同时还要保持高水准的演出是很不容易的。伴着恼人的时差和机场及海关的烦扰,马上进入音乐厅,这时候你会很想念家人和朋友。”这段话看得我心酸。想到他当时的模样,觉得这孩子走到今天真的很不容易。

不过,现在的朗朗是大不一样啦。 在音乐节的节目介绍册里,封面是朗朗的一张照片。他侧身站着,头发被打理得象松针一样,目视左前方。目光中有很多内容,挑衅?不屑?憎恨?高傲?他嘴角略带冷笑,整个面部表情透着一丝诙谐。当然,这是迎合市场的艺术照。其实成名后的朗朗还是很平易近人的,不过却少了些先前的青涩可爱。

2004

年我们搬到芝加哥,以后的每年夏季我们都去音乐节给他捧场。有两次还带着两个宝贝儿买磁带让他签字。此时的朗朗已不同彼时。他非常老练地和大家开玩笑聊天儿,还不时很配合地和粉丝们作些姿势合影。举手投足间似有轻浮之感。记得两年前,签完字后,已经九岁的女儿悄悄评论道:我看他是给宠坏了,你看那等签字的全是女人! 我被小女孩儿的评论吓了一跳。但再一想,她说的也不无道理呢! 难道不是吗?他不是被宠坏了吗?虽然宠坏他的未必是女人,而是名声和时尚之气。

听说朗朗现在一年要参加近200场的音乐会。我去他的网站看了看他的近期演出安排。费城洛山矶伦敦汉堡, 满世界地飞,经常一天一场音乐会。我想这个年轻人是否太过忙碌了?这样的大量旅行和演出,他哪还有时间沉下心来好好体会一下音乐呢?这和他的普罗科菲耶夫中所体现的“轻飘”是否有关呢?

“今天,对我来说,是令人激动的时刻!”朗朗在十周年的音乐节上说,“因为十年前我就是在这里开始了我的国际音乐生涯!”我听了,也很感动。为了酬答观众,朗朗弹奏了一首中国曲子彩云追月>。我以为很不错,既明快又深情,我是喜欢的。

可是,十周年的纪念他只弹了两首曲子,仅半个多小时的长度,这不免使慕名而来的粉丝们感到失望。

 

老秃笔 发表评论于
回复昭君的评论: 是万维博克的昭君吗?朗朗的演奏,激情有余,华丽居多。“文化“明显不足。似乎是朗朗后面的父亲/教师/社会造成。追求名利之下,难免有暴发户的味道。
ILoveHere 发表评论于
同感, 我不太喜欢朗朗, 感觉少了沉淀多了浮躁, 唉~~可怜的孩子

更喜欢李云迪
昭君 发表评论于
我也看了这场音乐会, 和LG 的共识是,后半场的伯辽滋“幻想交响曲”比朗郎的好得多,呵呵。不过大多数在场的中国人恐怕是慕名去看朗郎的,所以对后面的曲子要么不在意,要么不欣赏,可惜了。
星荷 发表评论于
在阿姆斯特丹看过他的演出,只演奏半场,演奏的曲目是拉马2,据说是一首难度很大的曲目,俺不懂钢琴,但觉得演奏充满激情,感染了所有的观众,包括俺,还有旁的一老太,一直在说“perfect",俺很感动,这样年轻的一个中国男孩,可以把这样一首西方的经典钢琴曲演奏地如此挥洒自如。
moonwalker123 发表评论于
If you read his bio, you'll know that his emotional style is learned from a blind Japanese pianist, I forgot his name.

Music is for you to listen not to see.

Support a Chinese professional is actually in turn supporting yourself.
楼上看风景 发表评论于
这次郎郎是和爵士乐钢琴家Herbie Hancook合奏。大家都知道爵士乐钢琴和古典钢琴几乎水火不相容(俺儿子弹古典钢琴8错,但不敢去audition学校的爵士乐队钢琴),郎郎这么干冒了很大的风险,而且即兴弹奏据说很不错,报纸上这次给郎郎的评论很高,而以前几乎每次来给他的评论都不是很好。
春花 发表评论于
第一次看朗朗弹奏钢琴时,就觉得他演奏的样子很做作,尽可能地睁大两只溜溜眼,坐在椅子上,身体随着音乐不停地摆动,仿佛在暗示他的陶醉程度。在敲击个别难度音符时,会努力做出调戏音乐的表情。

我觉得欣赏现场演奏,钢琴家随着音乐的起伏所展现的表情是内心的独白,更重要的也是和观众沟通的一种方式,这种感情要自然流露,而不需要去演。

朗朗钢琴弹得好,演技也在逐步提高。
1800900 发表评论于
No reason to be too picky. No one is perfect. He is good enough.
笑微 发表评论于
朗朗自传里提到小时稍不好好练琴,他爸就逼他跳楼,为此我恨不得上去揍他爸一顿。最近, 小女迷上拉二胡,上网找出朗朗父子在纽约合奏的《赛马》, 不厌其烦地看了一遍又一遍,还别说父子俩配合得珠联壁和, 把赛马演绎得淋漓尽致,我对这位身着中式服装,满脸谦和, 哈着腰上下场的爸爸一下印象好了很多, 不管怎样,父子俩齐心协力,赢得了中外观众的满堂喝彩!
真小姐 发表评论于
我本人非常欣赏朗朗,也许是他和我同年生的吧。家里的钢琴音乐集都是朗朗的。很想有机会听他的演奏会。
阿住 发表评论于
一个有“手舞足蹈”症的高超“匠人”,除了作秀,他能打动人吗?
snowdollca 发表评论于
I never heard his playing, but his style definitely changed to cater the market! Actually his father "contributed" a lot for this! Just say, he is a talented boy for sure, but I do not like his father at all!
土豆沙拉 发表评论于
我听过关于朗朗的两种评价,一种是弹得好极了,让听众非常激动;一种是说他的弹奏中缺少了魂。不过,我最爱听的是我儿子的弹奏,当房间里响起他的琴声时,那是最好听的声音。
岑岚 发表评论于
欢迎米佳!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