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思进
这三十年来,全世界几乎每次金融危机都和房地产有关……租房和买房的比例在50:50对经济发展最有利。
——哈佛大学最近一项研究的结果
一辈子租房又何妨?!
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一年多了,5月26日的美国财经头条新闻却依然和房地产相关:根据The S&P/Case-Shiller公布的房价指数,美国房价还在雪崩之中。去年第四季度破纪录地跌了18.2%之后,上个季度又跌了接近20%,再次刷新历史记录。而且全美国所有地区一起下跌,无一幸免。
既然房价跌到如此地步了,房子应该很便宜了,大家不是都能买得起了?非也。虽然美国房价已经连跌三年,目前回到了2002年的价位,但所有的数据都显示房价依然还在高位,其中最为有力的数据是几天前由联邦经济统计局发布的,整体房屋贷款的总值和GDP之比,占了美国GDP的73%,离1986时的40%的合理点相差甚远(见附图),说明房地产泡沫还远未破灭,还有30%到40%的下跌空间。
这两年,已有2千多万美国人失去了自己的房子;潜在的购房者由于实际收入下降,又担心失业,根本不敢随便购买房屋,而随着美国在未来几年很难恢复增长,失业率也就不可能上升。但房价下跌和股市不同,一个季度下滑超过15%,就可称之为“雪崩”;而股市可能一周之内就能跌去那么多。看来前路漫漫,拥有自己住房的梦想难圆了,好些人不免心灰意懒,觉得生活没了指望。
其实,为何一定要拥有自己的住房,租房住有何不妥?
众所周知,纽约曼哈顿是全球最富有、最有活力的城市之一;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在曼哈顿生活的人,高达90%以上的居民都是租房而住。曼哈顿的房价之高令人震撼,一套百万美元以上的公寓稀松平常。我曾在曼哈顿生活多年,一直租公寓居住。最后那几年每年租金3万美元左右。国内好些亲友大惑不解,时常问我为何不买房,每年3万租金不是“白扔了”吗?当我告诉他们,在曼哈顿就是百万年薪的华尔街银行家,都是租房而住,亲友们头一个反应以为我在“忽悠”他们。
事实上,曼哈顿的地产税高达3%,如果买下我所租的公寓,至少100万,每年单交地产税也要三万,再加上几百元管理费,一、二百水电费,根本是“得不偿失”,这也就是为何90%以上的曼哈顿人甚至一辈子都租房而住。宋美龄女士当年居住在中央公园边上的那套Penthouse,价值7、8千万美元,每年地产税要交200多万美元,就是送给你也住不起。
上个世纪初,纽约市区人口大约800万,现在还是800万,真可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年不断有新移民进入,同时也有相当的人群离开。曼哈顿的活力就在于人口的不断流动。最近,哈佛大学一项研究结果指出,要维持一个地区的活力,租房和买房的比例在1比1时最佳。年轻人,特别是单身人士和无孩子的夫妇适合租房;只有孩子多的家庭才适合买房。住房拥有率太高的地区,其发展速度往往会下降。经济学家安德鲁•奥斯瓦尔德更明确指出,在美国和欧洲,拥有住房的比例与失业率成正比,那些拥有住房率更高的地区,失业率也更高,因为拥有住房把人们固定在了一个地区,迫使他们在当地寻找工作,无论他们是否有适当的技能,也无论这里的经济是处于繁荣还是衰退。
最近看到一则国内新闻,说南京有个年轻人,为了买房,非但要父母拿出所有存款,还逼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掏空所有的养老金,说是没有自己的房子就不能结婚,不结婚的话,就要断子绝孙。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我个人认为,其实在中国更没有必要买房。
1997年我第一次回国探亲,感受到国内最大的变化是商品房多起来了,老百姓可以拥有自己的住房了,当年上海有几栋香港开发商建造的高层公寓,100万人民币左右一套,每年租金10万左右,十年租金便可以买一套。这样的价格无论是买还是租,相对于那时国内普通百姓来说都是“天文数字”。没想到,这些年国内的房价更像火箭般飞涨,去年回国时,当年的豪华公寓大楼,相同的地段房价涨到了500万,甚至上千万。一套上千万的“总统单位”,三房两厅两卫家具电器齐全,如果按十年前的情况,租金也该同步增长,上百万一年也是合理的,令我吃惊的是租金居然只有7500块一个月,我以为眼睛花了少看一个零,再仔细一看,的确是7500块一个月,还注明长期租住可以打折!千万豪宅的租金却不到9万一年,颇感意外,更耐人寻味,我真不明白为何还要买。千万人民币即使存银行,每年至少20万利息,足够支付租金了。
所谓投资房地产,指的是投资土地。正常情况下,只有土地才会随着通胀率而升值。然而在目前中国,个人是不能拥有土地的,即使买了房子,也最多只是拥有70年的住房使用权而已。一旦失去了对土地的拥有,房子本身就只是一堆水泥、钢筋之类的建筑材料而已,就像购买汽车,钥匙一到手立刻折旧。另外,据说国内房子的设计寿命定在三十年,最多五十年。也就说住满五十年,房子就必须拆除了。
在国内,可能人们觉得拥有房子或许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并能给人带来自信以及安定的幸福感。而据沃顿商学院的经济学家格雷西的研究表明,在美国,在收入和人口数量不变的条件下,住房拥有者并不比租房者的幸福指数更高,他们获得自尊的程度在两种情况下也不会有什么差异。那当国人了解到在海外就算是百万富翁也会租房而住时,是否也会释然了呢。
目前,国内的房价高居不下,老百姓望房兴叹。不降价是一辈子都买不起,但即使降价一半,大城市的老百姓还是买不起,同时还伤害高价买入者的利益。然而房子既然是商品了,其价格最终必然由供求关系来调节。中国完全可以借鉴纽约的经验,征收高房地产税来贴补租房者,限制租金增长每年不能超过通胀率。这样的话,富人们享受了成功的快感,普通百姓也会心理平衡。虽然是租房住,但也是居者有其屋,岂非皆大欢喜。
前几年,那个“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在天堂上相遇”的故事在国内流行。大家可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吧,这个故事非但忽悠了中国老百姓,也忽悠了美国老百姓。其实,200多年来,美国的房价一直很便宜,一直保持在个人平均年收入的1.6到1.8倍而已。也就是说,大家一般存个4、5年钱,就能买一栋房子了。记得20年前我刚到美国克里夫兰,第一个周末教授请我们去他的新居——市中心的一栋镇屋——聚会。那时我好奇,又不懂规矩,冒昧地问教授那房子多少钱买的。教授太太大概想我初来乍到不懂规矩,就告诉我3万美金,估计还不到教授的一年工资吧。
后来,美国放松信贷,鼓励人们借钱买房。结果,低收入者都能买房,中高收入者看到房价不断上涨,便用第一栋房子抵押买第二栋,再用第二栋抵押买第三栋……,就这样虚拟需求大增。结果,到06年,克里夫兰的房价涨了6倍,而个人平均收入呢,增加了一倍都不到。泡沫一破,现在克里夫兰到处都是法拍屋,成了这次金融危机的重灾区。显然,银行一旦放松信贷,而大家都借贷买房的话,供求关系就会扭曲,房价就会飞涨。到最后,金融危机必然来临。
其实一辈子租房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