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在那里(17)

“历史都是假的,除了名字;小说都是真的,除了名字。”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十七

书上说,下司马镇曾有过“小香港”的美誉。因为在20世纪初经亚东口岸的商品额曾占整个西藏货物吞吐量的80%以上,折合上亿银元。

书上说,书上还说有情人千里能共婵娟呢。你信吗?

其实偶尔信信书也没关系。但当你看到用银元作为计算单位时就应该明白这是亚东的过去了。

现在的下司马镇是个萧条而破旧的边境小镇。由于此地的国防地理因素,大部分旅客都被拒绝前往。
1888年英军入侵西藏就是沿着这条路进来的。并强行将亚东辟为商埠。1962年中印冲突后关闭。印度一度派重兵驻扎在锡金段的乃堆拉山。2006年7月乃堆拉山边贸市场重新恢复。

坚持走这条路,算是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吧。

我要去的乃堆拉山口,这回难度更大了。
那天是礼拜六,乃堆拉山边贸市场开放时间是礼拜一到礼拜四,平时要去就困难重重,这时候想去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对我们这样来路不明证件不全的匆匆过客要求得到“特批”才能上山的要求,我理解为是天方夜谭。
天方夜谭是人写的。有人就有天方夜谭。

这个人就是野驴,他动用了一个很重要的人。那个人不用说话只需露个脸就可以过三关斩六将,我们跟着那张脸终于上到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关口----中印边界的乃堆拉山口。
在中国,刷脸比刷卡还管用。

这边,是我方英勇而坚强的战士在保家卫国,那边,是厚颜无耻的印度大兵在曾经是我们的领土上提枪虎视眈眈。
我走近栅栏,和印度大兵有了如下对话。

我问他,“你的家乡在哪里?”
他说,“这是秘密,不能回答你。”
我再问,“你的家乡离这里远吗?”
他加重语气,“我不能回答你。”
我换个话题,“你如此英俊,家中有几个老婆?”
他轻松下来,“两个。”
我轻声细语地说,“你可曾想念家乡?你可曾想念老婆?你的父母和孩子一定想你了。守在这荒郊野外干什么呢?”
他变了脸色,转身疾步离开。

这时,不远处有个印度大兵用望远镜看着我,另外的大兵拿着照相机对着我。我摘下帽子,对着照相的印度大兵竖起中指。

小爱说,你完蛋了,你上了印度的黑名单了。
我哈哈大笑,放肆地拿起相机对着印度大兵照了起来。

我知道我的行为很没有风度。尤其是作为中国这种泱泱大国国民的风度。
我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有多高尚。我当不了淑女。
我是无职游民,我的态度不代表任何人的立场。
我就是鲜明地表达了我对抢占我们领土的家伙的厌恶。

回来的路上见到噶举寺,噶举寺建于1747年,据说当年规模庞大。
如今这条道除了军车和当地人经过,游客稀少,人迹罕至。
噶举寺的大门前坐着一个正在木头上雕花的木工,神情专注一丝不苟。
噶举寺的院子里蹲着一条被栓上链子的杂色藏狗,咆哮不安来回奔走。
驻藏大臣题赠的“大放光明”匾额已经残破不全。寺旁可见清兵修筑的抗英炮台遗址。后面的凉台,可见东边的懂嘎拉雪山,西面的乃堆拉雪山,南面的则里拉雪山,北面的查果拉雪山,每座雪山的海拔均为7000米以上。

野花寂寞开无主。僧侣望天念佛祖。
这是块名副其实的净土。
除了我在外面四处拍照之外,其余人等都进到殿内参拜。

我们平安地回到下司马镇。
不负盛名的亚东鱼终于摆在了我们的餐桌上,此鱼乃国家二级保护鱼类。卖鱼的总是说他的鱼来自大自然。养殖场也应该算大自然吧。我不打算争执。
松茸和木耳挑逗着人的食欲。这里的木耳要几千元一斤。算是山珍中的极品。
最极品的当然是餐桌旁藏族小妹的歌声。野驴也放开嗓子跟着唱和。

野驴唱得最好的一首歌,歌词大意是“小妹,鞋子掉了没关系,明天到集市买新的,小妹,裙子掉了没关系,明天到集市买新的。。。。。”
此民歌的表达直接而挑逗。如果小妹愿意到集市买新的,那么就放心把鞋和裙子“掉”了吧。。。

往回过江孜的时候,大家开始极度疲惫,此情绪相互传染。小爱甚至开始流鼻血。
我们在江孜宗山英雄纪念碑处照了几张相就匆匆离开了。

一路的景色让我们眼花缭乱,也让我们认为山就该这样,水就该这样,云就该这样,风也就该这样。一切都那么理所当然毫无异议。

太多的丰富让人冷漠,太多的绚烂让人麻木。

但接下来的景色让我难以保持冷静,那就是宁金抗沙冰川。

红袖添香老板娘 发表评论于
回复xiaoyudian的评论:
你在塞班岛的照片打算贴哪里啊?
xiaoyudian 发表评论于
哇,佩服太佩服你了.都到了那么远的地方,而且海拔还那么高,看来你是没有高原反应啊.
这两天正在看你的游记毫不逊色与它.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