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創痕(之十一﹑十二)——節選

「紅寶書」﹑「神像」及其它

 錦繡中華大地﹐曾有過一次史無前例地對領袖搞崇拜﹐那就是「文化大革命」。本
來在中國﹐領袖一向受到崇拜﹐但那些年的崇拜風﹐已荒唐無聊至極﹐真是罄南山
之竹而難以盡書的﹐此處僅以某些片段約略記述﹕
 何為「紅寶書」﹖就是當時人手一冊的「毛主席語錄」。紅色是當時的流行色﹐叫
做「全國山河一片紅」。任何進步的東西﹐必須以紅色顯示之﹐標語是紅色的﹐毛
主席像章是紅色的﹐語錄本當然更得紅色。甚至將牆壁﹑門窗﹑門柱等等﹐最好也
要漆成紅色的①。「紅色」簡直成了神聖不可侵犯的顏色了﹐曾有一時期連交通號
誌「紅燈停車」的規則﹐都被視為反動﹐因為「紅色」應通行無阻才對﹗
 據說毛主席著作的印刷量﹐僅次于聖經。聖經印了幾百年﹐毛著才印了十幾年﹐卻
直逼前者﹐可見領袖的偉大了。
 「紅寶書」的印量也是相當可觀的。起先由於印刷廠忙不過來﹐印數有限﹐「紅寶
書」被視之為稀罕貨。誰有「紅寶書」在公眾場合亮亮相﹐眾人即刮目相看﹐因為
立即被人知道他身份不同。過沒幾天﹐知青們也分到一人一冊﹐可知青小組長王某﹐
卻將我們弟兄的擅自巴結了生產隊幹部﹐我們有「污點」在先﹐有理沒處伸﹐也奈
何他不得。
 再沒多久﹐「紅寶書」鋪天蓋地而來﹐不要說幹部階層﹐連小學生﹑普通生產隊社
員﹐統統有份﹐不必出一分錢。又接著﹐精編版本大行其道﹐精小如火柴盒﹐方便
攜帶。十幾億中國人﹐除了流鼻涕的娃娃﹐至少人手一冊﹐有的數冊﹐算一算有多
少﹖
 而比「紅寶書」出臺更早的還有領袖像章。說起這像章﹐比寶書不知要豐富多采多
少倍呢﹗大小﹑式樣無奇不有。起先才像鈕釦那麼大﹐後來覺得「偉大」而不大﹐
是對領袖的不熱愛。於是越做越大﹐後來大到如碗面﹗式樣也繁多﹐有頭像﹑立像﹑
揮手致意的﹑凝視遠眺的……。顏色倒是單調了點﹐只在紅色和金色兩色間搭配變
化。至於它的數量﹐更比寶書多不知凡幾﹗製造廠不為謀利﹐製造越多﹐對毛主席
越忠﹐誰還肯落後呢﹗一般人﹐都有好幾枚﹐有心人自不必說了﹐我曾在一本雜誌
上看到一個學毛澤東思想積極分子﹐叮叮噹噹胸前掛滿了各式像章﹐多達幾十﹗他
一定還有更多珍藏在箱籠﹑抽屜裡不露的呢﹗
 與寶書和像章幾乎同時推出的塑像(這裡不提畫像是因為它從建國起就有﹐不算
「新生事物」)。商店裡最多的塑像是石膏質料﹐從四﹑五寸大到兩三尺的半身像﹐
應有盡有。那些大像﹐搬運起來很費腦筋﹕用轎子抬﹐無疑有污衊之嫌——坐轎子
的只兩類人﹐不是官老爺就是病人﹔像豬羊那麼捆著抬﹐那是犯了殺頭之罪了。怎
麼辦﹖聰明人自有聰明的辦法﹐將八仙桌翻轉﹐四腳朝天﹐讓主席坐上面﹐有四隻
桌腳圍著﹐也多一分安全﹐掛上紅紅的彩綢﹐縛兩根竹杠﹐抬起來十分的穩便了﹐
雖不倫不類﹐卻也沒人敢說三道四。
 儘管如此小心翼翼﹐出洋相的事還是有﹕有個山裡人﹐挑擔柴去鎮裡賣﹐得錢後想
買點新奇貨回家。看到商店裡有石膏像﹐是偉大領袖的﹐他肅然起敬。向店員買一
個 ﹐人家不理﹐他再叫一遍﹐店員氣呼呼地教訓他﹕「不能叫『買一個』﹐要叫
『請一尊』﹗」原來鄉下人不懂規矩﹐將領袖像當一般的貨色看待﹐難怪要被訓。
他請了寶像﹐沒口袋可裝﹐又沒任何包裝﹐只好恭恭敬敬地一手捧在它﹐另一手扶
著肩上抗的挑柴工具。走了幾里﹐實在太累﹐突然靈機一動﹐何不將塑像吊在捆柴
的繩頭②上呢﹖擔在肩上不是不費勁嗎﹖覺得確是個好主意﹐於是用細細的繩頭纏
住主席的脖子﹐就這樣子一晃一晃地掮進了村。這個舉動太特兀﹐馬上引起村民騷動﹐
結果被鬥爭得「不亦樂乎」﹗有個歷史反革命③﹐在家裡搜出一信封﹐上面貼著的
領袖郵票﹐不知是誰畫上去一副眼鏡﹐也被鬥得「不亦樂乎」﹔有一人上茅坑﹐不
小心將領袖像章掉進糞坑﹐正好被人瞧見﹐虧得是貧下中農﹐總算撈起來洗清後向
偉大領袖﹑向貧下中農請罪才沒被鬥爭。這類事例多不勝舉﹐以致像我們這類「無
殼蝸牛」﹐特別小心﹐有損壞的像章之類﹐我們戰戰兢兢趁人不備﹐拋到荒野或溝
渠裡。
 領袖像必定要掛﹐這是最基本的。像下還貼上個大大的「忠」字﹐以表忠心。每天
上午﹐開飯前得像基督徒禱告那樣向偉大領袖「請示」﹐三呼萬歲﹐前面還加四個
「頭銜」④﹐然後祝他的親密戰友林副統帥如何如何﹐反正有一整套很繁很長的程
序。晚上睡覺前﹐又是一套﹐叫「晚彙報」﹐我們因為是「階級敵人」﹐沒資格
「祝福」﹐沒資格「彙報」﹐倒省了不少力氣。
 那個時代﹐只准讀領袖的書﹐唱領袖的讚歌。農村文藝宣傳隊從「樣板戲」中發明
了種種招式﹕一手前舉﹐眼睛跟著向上瞧——充滿革命信心與激情﹔一個馬步﹐手
肘向前突出﹐手拿著紅寶書手腕向胸口彎進——誓死捍衛毛主席﹔腳一頓﹐一指指
地﹐同時配以目光努視——將階級敵人鬥得永世不得翻身……等等﹐這些都是文藝
界的經典動作。我將這類動作視為「世界上再庸俗﹑再醜陋」﹐因為看到它﹐乃至
現在想起它﹐都會肉麻得渾身起雞皮疙瘩。 

①鄰縣嵊縣﹐曾將整個市區﹐不論牆壁﹑門柱﹑門窗﹑屋檐等﹐全漆成紅色﹐人一
進去﹐仿彿陷入
    一片血海﹐分不清街道門面東西南北﹐蔚為奇觀﹗據說他們為了搞「一片紅」﹐
派許多人去各地
    採購紅漆﹐著實忙了一陣。
②鄉下捆柴的繩子尾部特細。
③在舊政府任過一官半職的人﹐都被定為歷史反革命﹐即使當時只任過「里長」﹑
「甲長」之類不
    上品類的小官。

【「造反有理」】

 運動的第二年﹐進化到「打倒一切」的程度﹐連中央的高官﹐乃至國家主席﹐都被
捲進這場災難(其實搞「文革」的目的﹐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大家心照不宣)。

 俗話說﹕渾水好摸魚。要揪異己分子﹐發動紅衛兵是著妙棋﹐還要發動他們全國到
處「串聯」﹐讓當權者無所遁形﹐必須逐個過關。
 知識青年聞風而動﹐本來對「上山下鄉」運動十分痛恨氣惱﹐如今有了出氣的機會﹐
豈肯輕易錯過﹗於是全縣知青﹐迅速成立了一個叫「風雷激造反兵團」①﹐章鎮公
社轄區的知青造反組織叫「紅旗戰鬥大隊」。
 開始時﹐知青們批鬥批鬥本村的幹部們﹐但終因無「深仇大恨」﹐「腳踏」﹑「火
燒」一番也就過去了。接下去向高一層進發﹐批鬥鎮﹑區級幹部﹐有一次將縣委﹑
地委書記都揪來批鬥。知青幹部耀武揚威地在台上指手劃腳﹐真正的官們在階下唯
唯諾諾﹑低頭認罪。我們少數幾個知青竊竊私議﹕這會長久嗎﹖
 那可以說是知青們的黃金歲月﹐去鎮裡開批鬥會照常記工。即使在本村﹐每十天一
次的「座談會」﹐變相的休假﹐也是工分照給。後來知青幹部們響應上面號召﹐搞
全國性大串聯﹐除了我們少數幾個家庭有問題且有自知之明的知青不敢參加﹐幾乎
都去了。年輕人多沒出過遠門﹐這是次極好機會﹐吃﹑住﹑行不必自己付錢﹐天下
哪兒有此等美事﹖
 紅衛兵全國串聯﹐說來夠威風的﹐隨便扒上哪一種車﹐都免費乘到底。住的吃的﹐
由當地接待站保證。有不少知青﹐就是趁此大好機會暢遊了大江南北名城勝地的。
因為知青們對政府﹑對當官的憋著一肚子氣﹐所以每到一地﹐想盡法子烘d壞﹐摔飯
碗砸窗子是拿手戲﹐損毀照明設備﹐破壞交通工具﹐也是家常便飯。他們還將可以
拿的﹐就順手牽羊帶回了家﹐譬如被褥﹑毛巾﹑衣服等等﹐真可說滿載而歸。
 像我居住的小鎮﹐也常有外地紅衛兵來串聯﹐說是來幫助當地的「鬥﹑批﹑改」﹐
實質上也是搞白吃白喝﹑泄憤搜刮這一套。那時我們偶爾在鎮上看一場諸如「毛主
席接見紅衛兵」之類的革命電影﹐趁換片的間隙﹐總有外地來串聯的積極分子振臂
高呼革命口號或領唱革命歌曲﹐立即全場如沸了鍋般﹐鬧哄哄不可開交。全國人民
的革命情緒已空前高漲。偉大領袖縱容的「造反有理」﹐搞到後來﹐演變成全國性
的「打﹑砸﹑搶」。
 政治目的已達﹐那麼「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一場「秋後算帳」的反「造反」﹐
如箭在弦﹗
 沒多久﹐各級成立了「革命委員會」﹐「造反派」的權力立即化為烏有。我們村子
的幹部們發現知青們做的好事後﹐一陣窮追猛打﹐將偷過東西的一個個挖了出來﹐
脖子上掛塊名字被打上大紅叉﹑冠以「壞份子」﹑「盜竊分子」﹑「打﹑砸﹑搶分
子」等之類頭銜的牌子﹐站在全村的中心地點大池塘邊示眾。知青們風光歲月如曇
花一現般短促﹐立即跌進了威風掃地的深谷﹗這就是我們少數幾個知青事前料到的﹐
中國歷史上多的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式的先例﹐豈可不知呀﹗

 也是從那時起﹐知青的光環漸漸黯淡了﹐老實巴交的農民看見知青﹐投以驚疑之色﹐
生產隊幹部簡直就投以蔑視的眼色了。被尊重的知青越來越少。
 
①「風雷激」取意於毛詩「金猴奮起千鈞棒﹐五洲震蕩風雷激」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