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秀云-- 没有选择:美国会发动金融战争还是武力战争?

没有选择:美国会发动金融战争还是武力战争?

作者:韓秀云

 被称为“老百姓的经济学家”的清华大学教授韩秀云,在本书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时下的经济难点,解读金融危机下的美国所面临的选择,尤其是从股价、房价、黄金等各个领域,为金融危机之下老百姓的需求答疑解惑。


 
  全世界资金涌入纳斯达克

  美国在1971年成立一个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让它来专门为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股票上市提供方便。纳斯达克刚开始起步时特别慢,经过20 年的发展,到90年代,机会终于来了。由于美国高科技时代的来临,吸引了全世界的资金潮水般地涌入美国,涌入纳斯达克市场,到这里来淘金。

  所有的风险基金都瞄准了网络和信息公司,短短几年时间,纳斯达克指数狂蹿,随着无数高科技和网络公司的财富效应,资金像潮水一样涌来。涌向美国硅谷,涌向纳斯达克市场。美国很多的高科技公司通过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方式,把全世界的钱吸引到美国来。这些公司拿到钱后,开始经营它们的网络和高科技公司。美国思科系统公司在纳斯达克市值最高时曾经达到6000亿美元。微软公司的最高市值一度达到创纪录的6310亿美元,比当时俄罗斯一国的GDP总量还大。

  当网络时代来临的时候,美国就是通过资本市场,使大量的钱从亚洲、欧洲以及世界各地流入美国,出现一股网络投资热。来晚的投资者就想:做一个网络公司太累,什么时间赚钱不知道,做公司的人也太多了。有钱去买现成的高科技股票不是更好吗?于是,大量原来是要流进实业、流进公司的钱流入到纳斯达克,去买高科技股票,买网络公司的股票,这股炒作高科技股票热潮,使得股市泡沫迅速吹起来了。

  然而好景不长。到2000年4月14日,美国纳斯达克股市的泡沫开始破灭,一年之内就从最高5300点跌到最低1600点。思科公司的市值从 6000亿美元跌到1200亿美元,蒸发了相当于3.5万亿人民币。英特尔公司市值从最高4850亿美元跌到1800多亿美元,3000亿美元不翼而飞。而太多的公司都是灰飞烟灭,破产、倒闭,最后消失得无影无踪。当纳斯达克指数从5000多点跌到1200点的时候,人们明白了,原来美国搞互联网、搞信息高速公路,上市公司股票有太多泡沫,股价是人为炒上去的,根本不值这么多钱。

  互联网成就了美国,一是成就了强势美元,造就了美国盛世繁荣的巅峰盛况;二是确立了美国在全世界无可争议的高科技地位,并且通过互联网的传播,快速推进了世界各国的全球化进程;三是美国财富模式深入人心,以如此快的速度完成惊人规模的致富原始积累,让全世界羡慕不已,以至于即使纳斯达克股市泡沫的破灭,依然挡不住人们对快速致富的渴望,以及对美国的向往。

  互联网真这么值吗?

  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灭,美国神话开始破灭,资金开始撤离美国市场。欧洲不打仗了,欧元开始变得安全,资金开始流向欧洲。欧元从0.82开始走向了2008年1.56的水平,这一轮的疯狂上涨,使美元的强势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互联网本身不能吃、不能穿、不能住、不能行,从本质上讲,它只是一个信息交流的工具,美国把这件工具也卖了,就像一个挖金矿的人已经挖不到金子,把铲车也一块儿卖了差不多。这表明美国实在没有什么产品好卖了,这才是判断美国经济和金融必然会走向破灭的关键所在。

  互联网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革命之一,因为它彻底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成本和模式,使知识和信息的获得变得快速和低廉。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制造业的利润空间受到前所未有的挤压,各种商品可以到互联网上去比较价格。因为互联网的出现,哪个企业、哪个行业想获得垄断利润,获得高于别人的利润,已经不太可能了。互联网信息的快速和廉价传递,成为企业利润平均化的加速器。制造业谁想赚大钱都不容易,都是因为互联网让信息更对称了,互联网没有多少秘密而言。这样一来,制造商、贸易商都面临生死存亡的威胁。这场信息革命对未来制造业和贸易商的生存艰难所带来的影响,当时谁也没有充分估计到。另外,互联网让这个世界变得透明。这种透明和加速,使得美国后期暴露出的问题被全世界及时获知和扩散,加剧了全世界对美国政府、美国经济和美元的不信任,使美元陷入不可逆转的弱势局面。

  互联网让这个世界变得没有秘密可言,随着商品价格透明,成本透明,企业利润公开,一方面实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一方面实业面临越来越稀薄的利润。大量资金不得不从实业流向股市寻找暴利,美国制造业进一步空心化,但来得太容易的钱所形成的强大购买力,使得美国正好可以从新兴国家和地区采购大量廉价的消费品。这一架构促使美国开始大量产生贸易赤字,而迅速下降的企业利润又直接减少政府税收,而税收减少必将产生财政赤字。美国不得不靠资本市场(包括股市和发行国债)吸引更多的资金来弥补双赤字造成的资金亏空。这时纳斯达克的崩盘导致了资金大量撤离美国,美国资金的黑洞开始变得越来越大,难以弥补。

  这正所谓互联网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它如此彻底地成就了美国神话,也严重透支了美国经济的未来。在那一刻,美国如日当空,恰似一天中的正午,妖艳而辉煌,也就是从那一刻,美国开始了向午夜黑暗靠近的旅程。
  美国会发动金融战争吗?

  面对高达600万亿美元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泡沫破灭的威胁,还有双赤字、信用卡坏账、股市崩盘、国债黑洞、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以及信用丧失殆尽等一系列问题,今天的美国面临怎样的选择?这些选择将怎样影响美国的未来,从而影响到世界的未来?

  选择一:发展实业经济 这是美国最不愿意,也是最难的一点。所谓最不愿意,是因为最近十多年来,美国已经过惯了全世界“进贡”的舒服日子,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会抗拒用实业振兴经济。即使美国人敢于面对这个现实,但是问题难在以往的实业领域都过度竞争和市场饱和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难觅。不排除善于创新的美国人找到新的突破口,但即便如此,由于美国信用的丧失,不管它有哪种新的热点的出现,已不可能再与当年的互联网泡沫和次贷泡沫的“盛况”同日而语。

  选择二:发债 不管美国是否发现经济新大陆,发债是目前必然的选择之一。因为有太多的企业破产、资金黑洞需要等着美国政府去补救,布什和奥巴马政府分别发布了近万亿美元的救市方案。资金从哪里来?远水解不了近渴,只有发债。但现在各个国家都在忙着刺激本国经济,救自己国家的火,再加上美国信用的缺失,对美国经济前景的看淡,可以购买美国国债的资金越来越少。

  选择三:发钞 美国政府凭借美元是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优势,它还可以发钞,印票子这是美国信用在经济上的最后底线。谁都知道印钞是一场更大的世纪灾难——通货膨胀。所以这一招既制约着全世界不能轻易卖出美国国债,还迫使它们不得不为了美国的继续存活再买一点国债。

  选择四:发动金融战争 要想弥补美国巨大的资金黑洞,现在最有可能的是再次发动金融战争。其实不到万不得已,美国是不会也不需要用印钞来解决经济问题的。原因在于,现代世界货币的主要供应已经不是靠印钞来完成,而是靠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借贷行为和金融衍生品这样的金融交易来提供的。现在看,美国 1999年永远废除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的法案还没有修改,这意味着美国这个超级核武器还在,那么只需要这个世界的另外一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规模足够大,二是价格足够低,三是流通性足够好(尤其是货币可自由兑换),就具备了发动金融战争的可能。
  选择五:发动武力战争 由于现在全世界各国的警惕性都很高,日元、卢布、英镑、欧元以及四小龙和四小虎都被“咬”过,美国短时间在金融战争上不一定能够得手,如果美国不能及时找到下一个目标,武力战争的危险系数就会越来越高,至少是地区冲突的危险性已是必然,有伊拉克战争和科索沃战争的前车之鉴,用武力解决问题已经不是美国万不得已才使用的底牌。

  选择六:耐心等待 其实这是最高明的选择,本来经济是有周期波动的,就像皮球一样,掉到地上,自然就会弹起来,但是美国非用九牛二虎之力一直举着它,结果掉下去还是迟早的事、必然的事。为什么美国非要不让它掉下去呢?一方面是因为美国人过惯了好日子,另一方面是美国的选举文化所逼。国民之所以选谁做总统,就是因为谁能让美国人过好日子,否则就下台。

  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曾经邀请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教授做客节目,其中,主持人问了他一个问题:你们美国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目标是什么?他用了一个英文单词,叫“faster”,就是“越来越快”。作为克林顿政府首席经济顾问的斯蒂格利茨说出了美国的秘密。这就是典型的美国思维和美国逻辑。

  如果说美国建国初期和中期这种文化积极地推动了国家进步,那么到现在,美国就已经变成了只知一路狂奔的怪兽。

  如果一国经济越来越快,就像高速公路上跑的车一样,而且还是一辆集装箱卡车,那么只顾越来越快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迟早车毁人亡。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畸形的情况呢?这又必须谈到美国的建国。美国的历史只有200年左右,它没有历史的负担,没有那么多陈规陋习,有利于创新。美国这样一个国家在世界体系中的出现,确实给世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是,当这种逻辑无限延伸之后,就出现了对历史不负责任的现象。由于美国经济的过度发达,美国人把自己的养老都交给了养老保险基金,交给了股市,交给了政府,每个人只需要对自己负责,只关心自己今天能否过上最好的日子。这种文化最终演变成为美国这个国家的思维,并最终导致美国走向了欲望无限膨胀的歧途。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