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别什么事都针对中国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专家论坛-民进党别什么事都针对中国

2009-09-22 旺报 【(谢盛友/德国班贝克大学客座教授)】

     大陆国务院台办发言人日前就高雄市政府支持播放热比娅纪录片的决定提出强烈反对。高雄市长陈菊在回答媒体有关提问时说,高雄电影节是独立的影展,市府尊重策展单位选片的考虑及其独立运作的方式,仍按原订计画,把热比娅纪录片排入高雄电影节放映影片之中。不过,影片的放映时间提前到9月22日,与10月16日开幕的电影节分开,这实际上等于是撤展。不过,陈菊表示,这样做并不是向大陆示好,而是为了降低争议。

     凡事都摆脱不掉中国

     邀请达赖也好,播放热比娅也好,令人想不通的是,民进党为何做什么事情都要担心北京的想法?民进党为何什么事都针对著中国?现任民进党领导人给大陆人的印象是:「凡是北京拥护的,我就反对;凡是北京反对的,我就拥护。」他们时时与中国对立,事事摆脱不掉中国,其目的当然是营造被打压的悲情,陈菊的手段与陈水扁何其雷同。

     民进党对不起黄信介

     热比娅在新疆爆发7.5事件时,竟然在次日就能算出维民已死亡300人的数字,并指控北京政府刻意制造维汉冲突,有计划地消灭维族。曾当选第8届全国政协委员的热比娅一语惊醒北京,反而弄巧成拙,让人质疑她自己早就有煽动种族仇恨的意图。为什么民进党跟著热比娅起舞?现在的民进党真的失去了核心价值?
 
          1987年,中华民国总统蒋经国宣布解除戒严令,解除报禁、党禁,民进党通过了“四个如果”的决议文,称只有在中国国民党出卖台湾人民利益、中国统一台湾等四个条件成为现实时,民进党才会支持台独。

     若台湾民进党人真的想对得起「民主进步党」这5个字,就不要继续往黄信介墓碑上「泼髒水」、「倒垃圾」。我对民进党黄信介等前辈历来十分敬仰,他们创党过程中历尽艰辛,而且始终坚持民主自由的政治理念。我真心希望现在的民进党能找回过去的核心价值。

     台独成政治斗争工具

     我曾经在与吕秀莲的一次谈话中提到:大陆不民主,台独不可能;大陆民主了,台独没必要。吕秀莲则回答:大陆不民主,统一不可能;大陆民主了,统一没必要。我过去对民进党的看法现在要矫正,恐怕大陆愈民主,民进党对抗中国愈强烈。

     对于国民党来说,未必把台湾民主作为对抗、羞辱北京和异化台湾的工具,台湾可以把自己的民主发展经验作为中国大陆比较、发展、研究、借镜的物件,期望大陆的民众有朝一日也能享有经济发展与政治民主。而民进党虽然口口声声希望中国大陆走向民主化与现代化,但实际上,他们只有藉著凸显大陆专制、腐败、落后、不民主,才能建构台湾的主体性,强化台湾民众的敌我意识。所以,台独成了斗争的工具,他们最不希望见到中国大陆的改革发展与现代化获得成功。

文章来源:2009-09-22 刊登于台湾《旺报》,同日《中国时报》(电子版)专家论坛  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盛友 发表评论于
Der Friedensvertrag von San Francisco (jap. 日本国との平和条約) vom 8. September 1951 war Schlusspunkt der am 1. September 1951 in San Francisco eröffneten Friedenskonferenz. Er gab Japan die volle Souveränität zurück und beendete dadurch offiziell die Besatzungszeit (1945–1952). Er trat am 28. April 1952 in Kraft.

49 Länder unterschrieben das Dokument. Allerdings fehlten wichtige Länder auf der Konferenz oder verweigerten ihre Unterschrift, so beispielsweise die Volksrepublik China, die Sowjetunion und Indien. Mit der Republik China auf Taiwan wurde im Jahr 1952 ein separater Friedensvertrag (Vertrag von Taipeh) geschlossen, der in grundsätzlichen Fragen mit dem Vertrag von San Francisco übereinstimmt. Der Premierminister der Volksrepublik, Zhou Enlai, veröffentlichte am 18. September eine Erklärung, in der er den Friedensvertrag als illegal und ungültig bezeichnete. Mit der Volksrepublik China kam es im Jahr 1978 zum Abschluss eines Friedensvertrags. Friedensverhandlungen mit der Sowjetunion (und ab 1991 mit Russland) sind immer wieder an offenen Fragen gescheitert.

Durch den Vertrag von San Francisco wurde der Zweite Weltkrieg im pazifischen Raum auch diplomatisch beendet, und Japan gab die Rolle als imperiale Vormacht in Asien auf. Der Vertrag beruft sich in vielen Punkten auf die Charta der Vereinten Nationen und die Allgemeine Erklärung der Menschenrechte, um die Ziele der Alliierten zu unterstreichen, und das Schicksal Japans in die Hände der Internationalen Gemeinschaft zu legen. Ziel der Vereinbarung war auch, Japans Aufnahme in die UNO vorzubereiten, das bei der Gründung sechs Jahre zuvor noch als Feindstaat betrachtet wurde (siehe UN-Feindstaatenklausel).

Im Vertrag verzichtet Japan auf seine Rechte aus dem Boxerprotokoll (siehe Boxeraufstand) von 1901 und auf seine Ansprüche auf Korea, Taiwan, die Pescadores-Inseln, die Kurilen, Sachalin, die Spratly-Inseln und Territorien in der Antarktis. In den Dokumenten wird formell nicht erklärt, welche Nationen Souveränität über diese Gebiete erlangen sollen. Einige Befürworter der Taiwanischen Unabhängigkeit leiten daraus ein taiwanisches Recht der Selbstbestimmung nach Artikel 77b der Charta der Vereinten Nationen ab. Auch äußerte die Mehrheit der Konferenzteilnehmer die Meinung, dass die Selbstbestimmung der Inselbewohner in Betracht gezogen werden müsse.

Artikel 3 der Vereinbarung stellt die Ryukyu-Inseln (Okinawa) für 20 Jahre formell unter US-amerikanische Treuhand. In einer Volksabstimmung im Jahr 1971 sprach sich dann eine Mehrheit der Bevölkerung für den Wiederanschluss an Japan aus. Im Jahr 1972 wurde die Souveränität über die Ryukyu- und die (unbewohnten) Senkaku-Inseln an Japan zurückgegeben.

Das Dokument setzte auch Richtlinien für die Repatriierung von Kriegsgefangenen und erklärt den Verzicht auf weitere militärische Aggression nach den Richtlinien der UN-Charta. Vorhergehende Verträge (speziell mit den Achsenmächten Italien und Deutschland) werden für nichtig erklärt und der Rahmen für die Bindung Japans an das westliche Verteidigungsbündnis gelegt.

Mehrdeutigkeiten bei der Frage, auf welche Inseln genau Japan seine Ansprüche aufgegeben hat, führten zum bis heute ungeklärten Kurilenkonflikt.

Auf den Vertrag von San Francisco folgte am 8. September der Japanisch-Amerikanische Sicherheitspakt, der Japan und die USA militärisch zu Verbündeten machte.

谢盛友 发表评论于
对日和平条约(通称旧金山和约或旧金山和平条约),是同盟国与轴心国日本所签订的和平条约。1951年9月8日,包括日本在内的49个国家在美国旧金山签订了这份和约,并于1952年4月28日正式生效;这份和约的起草人为当时的美国国务卿顾问杜勒斯。

该和约主要是为了解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败国日本的战后地位问题,和约的第二条声明日本承认朝鲜独立、放弃台湾、澎湖、千岛群岛、库页岛南部、南沙群岛、西沙群岛等岛屿的权利。于第三条中,日本同意美国对于琉球群岛等诸岛实施联合国信托管理。

随着这份和约的正式生效,结束了长达七年的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的状态;日本在国际社会的地位恢复正常。1956年12月12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一致决定向联合国大会推荐日本为联合国会员国。12月18日经联合国45个成员国提案,51个成员国附署;联合国接纳日本成为第80个会员国。

苏联、波兰及捷克反对条约内容,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因中国代表权问题未参加会议。但中华民国于1952年与日本在台北另签订了《中华民国与日本国间和平条约》,条文中承认《旧金山和约》中关于台湾的条文内容。该条约于1972年日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后,日本单方面宣布“台北和约已经失去意义”,但台北和约是《旧金山和约》的延伸,应受等同《旧金山和约》的保障,契约国不得片面废止条约内容。[来源请求]

另外,朝鲜与韩国也因为“朝鲜半岛唯一合法政府”的代表权问题,也未签署《旧金山和约》。直至1965年韩国才与日本签订日韩基本条约解决问题。

coopersmama 发表评论于
是一篇发人深醒的难得好文,谢帅哥,顶好文!
谢盛友 发表评论于
高瞻远瞩,名正言顺: 两岸签订和平协定的前提

2009-09-22 旺报

【黄光国 / 海峡交流基金会顾问、总统府国策顾问】

 编按 两岸统合学会最近与大陆对台研究重要学者在北京召开了研讨会,首次就两岸定位与未来和平协议进行深入的学术研讨。虽然大陆官方仍将此会议定位为「学术研讨」,但其仍富高度的现实政治意义,其讨论内容对未来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报摘录会议发表论文,连续一周刊登,今天为系列之二。

 马英九当选总统后,在接受墨西哥《太阳报》专访时表示:两岸关系是特殊关系,却不是国与国关系。总统府发言人接著补充说明:两岸关系是「台湾地区对大陆地区」,「两个地区是对等地区」,「每个地区上都有统治当局」。这是马总统上任之后,对两岸关系所作的首度论述。

 法理与政治现实扞格

 马英九为人小心谨慎,具有强烈「法律人」的性格。在担任总统之初,他的两岸策略是「先经贸,后政治」,「搁置争议」。由于江陈会谈已经说好「不会触及政治议题」,所以他先抛出「两区论」,作为江陈会谈的基础。这个「新两区论」是在描述两岸之间的「法理现实」,而不是「政治现实」。如果坚持「两区论」,两岸间根本不可能展开政治协商。

 两岸间的「政治现实」是什么呢?政治学上的「主权」可以从「实质主权」和「国际承认」两方面来看。「实质主权」又称为「管辖权」,它是以有效统治作为国家存在之要件。然而,一个国家还必须得到国际承认,才算是一个正常国家。

 目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有169个,承认中华民国的有23个。对于承认中华民国的国家而言,台湾是「名符其实」的主权独立的国家。还有更多国家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却不承认台湾。不论对方是否承认「中华民国」,我们都应当坚持自己主权国家的地位。然而,这样的主权宣称毕竟是「虚」的。

 两岸都不是正常国家

 台湾在国际公法上的地位,是一个「处于内战局面的既定事实的政府」,是一个有限制地位的政府。它虽然能够与外国签署条约,并履行若干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也能够在它有效控制的领土上承担一般国家的任务,但并不是一个正常的国家。

 另一方面,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取代「中华民国」在联合国中的席位;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得到大多数国家的承认;从国家「主权」严谨的定义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也不是一个正常的国家。

 要两岸政府正视这样的「政治现实」,虽然有些困难,更难的是两岸间要用什么名义彼此定位。今天两岸关系的症结不仅在于「实」,而且在于「名」;不仅在于「正视现实」,而且在于如何使两岸关系「名符其实」,让两岸互动「名正言顺」。

 马英九在就职典礼上明白宣示:「未来我们将与大陆就台湾国际空间与两岸和平协议进行协商」,胡锦涛也郑重提出「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建构两岸和平发展框架」。然而,两岸要想签订和平协议,必须克服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谈判双方如何确立彼此的身分。

 以一中两宪跨越难关

 我曾提出「以一中两宪跨越和平协议门槛」的主张,所谓「一中两宪」是指:大陆实施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台湾则实施「中华民国宪法」,这两部宪法各有其有效统治范畴,却都建立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之上。由于任何一个政治实体都是以宪法制定的,只要坚持「一中两宪」的立场,双方便可以对等政治实体的立场展开谈判,不仅可以建构两岸间稳定的和平关系,而且可以让台湾参与国际社会。

 如果两岸都能够接受「一中两宪」,将来双方要以「政治实体」的立场,签订「和平协定」或其它条约,不妨使用「台北中国」(Taipei China)和「北京中国」(Beijing China) 的名称。「台北」和「北京」分别代表两个「政治实体」的首府所在地,也可以作为「中国」的形容词,其意义分别为「台北的中国」和「北京的中国」,代表两个对等的政治实体。

 用国民党的角度来看,「台北中国」指的是在台北的「中华民国」,「北京中国」指的是在北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家都是中国,完全符合「九二共识」,「一中各表」的精神。

 从中共的角度来看,「台北中国」与「北京中国」也符合中国大陆「一国两制」的精神,但却又不是「香港模式」。「香港模式」不要说泛绿民众不会接受,即使是大多数的泛蓝群众也不会接受。

 大陆须克服心理障碍

 「一中两宪」说穿了「卑之无甚高论」,然而,一谈到实践,却遇到一个最大的困难,就是中共当局很难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我们可以用大陆方面对台湾参与国际组织名称的态度变化来说明这一点。

 目前,台湾参加国际组织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模式。一是「亚银模式」,亚银当局擅自更改台湾名称,使得目前台湾在亚银的会籍名称是「中国台北」(Taipei, China),大陆则是「中国」(China)。一是「奥委会模式」,1989年两岸协商后,「中华民国」以「中华台北」(Chinese Taipei)的名义参加奥运、亚运等国际运动赛事。「中华台北」的名称是强迫台湾从「中华」的文化、民族、历史层面来定位自己,不但没有宪政秩序的精神,连「政治实体」的地位都没有。对台湾人而言,以「中华台北」的名义参与国际组织,其实是充满无奈和屈辱之感。

 两岸和平协议的前提

 中国社科院台研所所长余克礼先生说:「两岸在结束敌对状态、完全解除台湾同胞在军事安全及其它方面的种种顾虑后,台湾不论哪个政党执政、哪位领导人当权,都应摒弃台独,不得再有台独分裂政策。这应当是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订两岸和平协定所要坚持的一条很重要原则。」这一点非常正确,也非常重要。

 但是,民进党目前还能够动员群众的议题,大概只剩下诸如「反倾中、顾主权、护台湾」之类的主题而已。将来马总统不管用什么名义和大陆签订和平协议,这份和平协议一定要经过双方最高民意机构的认定,才会发生效力。如果在野党对双方签订两岸和平协议的名义感到不满,造成台湾社会的扰攘不安,甚至造成第三次政党轮替,那该怎么办?如果新的执政党对国民党执政时期和大陆签的和平协议又翻脸不认帐,那又该怎么办?

 两岸定位要名正言顺

 两岸签订和平协议的前提,是用一组双方都能够心悦诚服的名义,来为两岸关系定位。如果大陆方面基于现实政治利益的考量,千方百计胁迫台湾用任何「委屈求全」的名义签署和平协议,和平协议一签,立刻引起台湾社会动荡不安,甚至「做球给对方打」,国民党政权犹且不保,还谈什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这是两岸当局在定位两岸关系、并思考用什么名义签署和平协议时,必须牢牢记住的一句话!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