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张北溥”

“南张北溥”是谁?如果你不知道,不能怪你。只能怪我们的书本删去了。。。 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画坛,曾经有“南张北溥”之说。如今,“南张“ 张大千已经是尽人皆知,但与其齐名的“北溥”——恭亲王奕訢之孙溥心畬是谁,很多人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要故意淹没那一历史和那么多的清末大师?张大千(1899-1983)和溥心畬(1896-1963)都是上世纪中国山水画坛的风云人物.20世纪前期,他们在艺术上的探索及其所取得的成就,于近代中国绘画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溥心畲:(1896-1963)名儒,字心畲,别号西山逸士,北京人满族,为清恭亲王之孙。民国前16年(1896年)出生于北平,他在「渡海三大家」中年龄最大,1963年逝世于台北。他是清皇室的贵裔,对他而言,那更是一个家国充满苦难的时代,因此这样特殊的出身背景,不免给予他一生有决定性的影响。溥氏自幼即受到传统严谨的礼教薰陶,他的个性又内向好学,因而打下了深厚的学养基础,也使他背负了传承文化道统及国家情感的重大压力与使命感。十九岁那年溥氏赴德国留学,研习生物与天文等西学,前後在德国达八年,也获得了极高的学位肯定,但无论他是否钻研过西学,似乎对他以後治艺为学的生涯而言,并没有重大的影响与延续。北京法政大学毕业后于青岛威廉帝国研修院修西洋文学史。曾任中国画学研究全评议。抗日战争期间,靠卖书画为生。1949年去台北.曾任教于台北国立师范大学。



张大千被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张大千(1899年~1983年),生于四川内江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原名张正权,又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张大千一度曾出家为僧,法号大千,所以世人也称其为“大千居士”。其作品颇多洒脱之气,不拘一格。张大千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被称为“东方毕加索”、“五百年来第一人”。张大千早年曾被土匪绑票上山,后留在山寨当师爷,寻机得以逃脱。他一生曾有四次婚姻,到晚年艺术上还成功实现了“变法”。张学良在台居住期间与张大千相识,少帅特别怀念故乡医巫闾山的风光,特嘱大千代为画作。画成后张学良就将其摆在客厅

溥心畬为清恭亲王之孙

溥儒(1896年~1963年),字心畲,别号西山逸士,北京人,满族,

心畲’印章是‘旧王孙’。断定是恭亲王奕?的后人—溥儒的作品。就是“南张北溥”的‘溥’。

 为清恭亲王之孙。民国前16年(1896年)出生于北平,他在「渡海三大家」中年龄最大,1963年逝世于台北。


溥心畬作品更多表现出其“旧王孙”的特质,与张大千的豪放不羁完全不同。溥心畬早年曾留学德国,本为律师,后改行作画终至归隐,其作品每笔皆重风神,细致朴实,内容多为山水花卉,极具旧学气质。为当时罕见高手。

  “南张北溥”在年龄上比本世纪前期画家林琴南、金北楼、姚茫父、陈师曾、齐白石等人年轻的多,在六七十年前,以上这些人享盛名时,他们还只不过是一个小青年呢。所以从年龄上说,大千居士比前面这些位差得多。但是他在艺术上成就早,年轻时绘画就显示了深厚的功力和超群的才华,并因为他一登上艺坛,就海内外闻名了。一九三七年春在中山公园水榭办画展时,他只不过三十七岁,但却已海内外闻名了,压倒当时艺坛上许多老辈,执画坛之牛耳。他还留了一大把黑胡子,不识者,俨然以为是一位五六十岁以上的老画家呢。这年齐白石早已称“老人”,已经七十七岁了,足足比大千居士大四十年。因而他当时虽然留着惊人的胡子,也只能称“居士”,而不能称“老人”,更无人称“南张北齐”了,因为他二在各方面都是不相称的。


  “南张北溥”的提法和称呼,是合乎当时实际情况的。 第一他们二人几乎是同时出名的,时间都是在二十年代中叶以后。

   近人黄浚《花随人圣盫摭忆》记云:“师曾以癸亥病殁金陵,自后十年间,画家派则分歧,诸子亦风流云散。惟有溥心畲自戒坛归城中,出手惊人,俨然马夏。”

  癸亥一九二三年,当时大千居士只有二十四岁,刚刚从日本回国,也未大出名。

  北京溥心畲也还在西山戒坛寺读书学画。但是没有几年,两个人几乎是同时在艺苑中闻名了。

  两个人的天赋都非常高,但其学画的经历并不相同。

  溥心畲是亲王的孙子,是皇亲贵胄,所以有颗图章叫“旧王孙”。兄弟三人溥儒(心畬)、溥佑和溥僡(叔明)。三弟兄都各有千秋。


 而大千居士则是平民百姓出身,少年时代还作过和尚,所以叫“大千居士”。 大千居士的哥哥也是著名画家,名张善子,比大千居士大十八岁。张善子少年时曾跟着他母亲学画。大千居士少年时上学读书,也跟着学画,后又到日本留学。其艺术成就,完全是学校学习的,又受家庭影响,慈母和长兄的教导,加以天赋非凡,县刻苦用功,这样才学以成名的。

  溥心畲则完全不然,是清代亲王孙子,这些特殊的遗少们,辛亥后不少都不上学校,而自恃大爷有钱,都请了私塾先生在家教家馆,甚至不只请一个,而是请几个,教国文、教英文、教书画。有的吃喝玩乐,不好好读书,等于白花钱;有的天份高,又肯用功,又有好老师专门教,自然也就成绩特殊,比一般上学的又好了。

   西山戒坛寺是光绪十七年由恭王出钱重修的,后来里面还供着奕訢的牌位,虽说是有名的唐代古寺,却等于是溥心畲家的家庙。他同他的弟弟溥叔明在庙中读书,有成群的佣人和和尚伺候着,在那样风景优美的古寺中,悠闲地用功。王府中收藏又富,不说一般唐、祝、文、周之类的东西了,即希世国宝,他家中也收藏着许多,如韩熙载的《照夜白图》、怀素的《苦笋帖》,颜鲁公的《告身帖》,温日观的《蒲桃帖》,以及举世闻名的陆机的《平复帖》。那时他可以在佣人的服侍下,悠悠然地临摹、学习。这种神仙般的条件,大千居士那里能比得上呢?

   因而相对来讲,大千居士是苦学成名的,而溥心畲则正象《红楼梦》中赖嬷嬷所说:是“银子、金子铸出来、打出来的”一样了。
 
   第二在艺术成就上,如从山水画的角度看,“南张北溥”在当年是旗鼓相当的,可以说都是超脱流辈。不要说一般山水画家比不上,即当时一流山水画家的伤口一比便立见稍逊一筹了。我曾见大千居士一幅构图极简的《垂柳野渡图》,只疏疏的几根柳丝直垂下来,其萧洒飘逸之态,有人学一辈子也画不出来.曾见溥心畲一幅高三寸,长三尺多的《秋山图卷》,画的完全是戒坛寺周围的秋山。丹枫古寺,方寸千里.真可说是神品.一般人想也难以想象。因而当时称“南张北溥”。是颇有道理的.但说到仕女、花卉、草虫.溥则退避三舍,无法与张比较.因而归根到底.南张终胜北溥一筹了。

‘心畲’印章是‘旧王孙’。断定是恭亲王奕?的后人—溥儒的作品。就是“南张北溥”的‘溥’。
    溥儒(1896-1963),字心畲,别号西山逸士,北京人满族,为清恭亲王之孙。民国前16年(1896年)出生于北平,他在「渡海三大家」中年龄最大,1963年逝世于台北。
    溥心畲年表(1896~1963)
  年代 重要记事
  1896 出生 农历七月二十五日诞生于北京恭王府,赐名儒。
  1901 开始读书,由启蒙老师陈应荣先生教读《论语》《孟子》。
  1905 学习骑马、满文,并学习英文、数学。颐和园叩见慈禧太后。
  1908 受命入宫甄选皇帝,未中选。
  1909 父亲载滢逝世。学颜柳大楷与篆书。
  1912 袁世凯之乱,随家人避难于清河。
  1913 在兄溥伟的作主下,与宗社党大将升允的女儿罗清媛结婚。
  1914 因德国亨利亲王之介绍游历德国,考入柏林大学。
  1917 柏林大学毕业后,回航青岛五月完婚。
  1918 长女韬华出生,八月在入柏林研究所就读。
  1922 研究所毕业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奉母居西山戒台寺读书。
  1924 返回恭王府定居,结束12年的西山隐居生涯。
  1925 出版《西山集》百册,与满族画家组织「松风画社」。
  1926 在北平邀张大千会面。
  1930 北平中山公园水榭首次个展,出版《上方山志》十卷。
  1931 九一八事变,满州国成立。拒绝谋满州国官职,后作〈臣篇〉以明志。
  1934 至国立北平艺专任教。
  1937 母亲项夫人去世,在广化寺守灵一段时间。
  1938 赁居颐和园介寿堂。与张大千合作完成不少画作。
  1939 埋首著述,先后完成其重要论文。
  1946 与齐白石南下京沪开联合画展。
  1947 定居杭州并至艺专讲学。元配罗夫人病逝北平。
  1949 与李墨云夫人搭机来台,应聘师大艺术系。
  1952 任中纺公司董事。
  1954 以《寒玉堂画论》一书获得教育部第一届美术奖。
  1955 赴韩国、日本各地讲学、游览。
  1958 《寒玉堂画论》由世界书局印行。12月到香港大学演讲,举行画展。
  1959 台湾历史博物馆为他举办个展。
  1962 二度到香港举行画展,并在新亚书院艺术系讲学三个月。
  1963 农历11月18日因鼻癌病逝,安葬于阳明山南原。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