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谋生的风尘里
木愉
本地一共有三家东方食品店。一家是韩国人开的。一家是中国人开的。另一家是中国人韩国人一起开的,他们是夫妻。我们一向到韩国人那家去采买,偶尔也到中国人这里来。那个中韩组合的店,只是听说而已,还没有去过。
韩国人开的那家历史最悠久,以前别无选择,就只到那家采买。中国人这家开张了,看到同胞的份上,本是要转到那里的。无奈去了一两次,买到了变质食品,从此对那里就多了一点警惕。后来再去,专门选择周六的上午,这个时候可以买到新鲜蔬菜。他们周五出发,到350公里开外的芝加哥去进货,当天打道回府。
开店的夫妇都是五十出头,抵近甲子的人。女的原先是学比较文学的,拿了硕士学位后,也许职场谋事艰难,就跟夫君一起开了一个饭店。饭店开得并不景气,支撑了很多年,终于就关张了。之后做了很多杂工,比如帮人装修、打扫卫生之类。再后来,经过仔细盘算,就开张了这家杂货店。
店已经开了两年光景了。当初,我估计他们可能难以为继,关门大吉的。现在店开着,说明一家的生计尚可维持。当地大学的中国学生自己建了一个网站,上面栏目很多。有文学,有艺术,有体育。其中一个栏目是给这个杂货店的。新进了货,夫妇俩就在上面上个贴,以轻松的口气报道进了草鱼、猪腿、猪肚、螃蟹……有的顾客有时会回个贴,说需要什么什么。这个栏目倒是成了一个沟通交易的桥梁。
小店的招牌仍然高挂,但夫妻俩付出的代价也很巨大。时间上而言,夫妻俩一天到晚都在店里扑腾。每周,还得路途迢迢去进货。食品买回来,稍稍一延误,卖相就衰了。就只得丢掉,或者吃进自己肚子里。有天去采买,就看到这样一幕。男的拿着一包点心,来问女的:“怎么降价出售?”女的说,因为压扁了。男的本来要放回货架上去的。不知怎么,又拿了回来,笑道:“那我就自己吃了。”我在旁边,说“还没有吃午饭吧?”女的接话:“如果卖到后来,卖不出去,我们都是自己带回家自己吃的。”店开到这份上,就叫惨淡经营了。
谋事对于一些人来说,轻松如鸿毛;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则是沉重如泰山。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饭吃的大同理想。然而,这种理想永远在彼岸,我们永远追逐着,却总是不能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