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唱军歌 忆郑律成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唱军歌 忆郑律成
作者:孟兰英 来源:音乐周报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这首威武雄壮、高亢嘹亮的战歌,诞生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很快就唱遍中华大地。解放战争时期由《八路军进行曲》改称《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88年“八一”建军节前夕,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签署命令,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这首歌的曲作者郑律成,1933年就告别了故乡来到中国,之后又辗转来到延安,从此将他的全部才华、热情以至生命,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从而成为一位杰出的人民音乐家,在共和国和解放军的光辉史册上,已深深地镌刻下了他的英名。 
  郑律成,1918年8月出生在朝鲜全罗南道的一个贫寒家庭。原名郑富恩,后因酷爱音乐,改名律成。

/>

/>

/>

/>

/>

/>

/>

/>

>


  1933年,年仅15岁的郑律成跟随三哥离开养育他的故乡,乘船到达中国南京,进入朝鲜抗日团体“义烈团”举办的“朝鲜革命干部学校”学习。
  1934年,郑律成毕业,留在南京从事秘密抗日活动,但他从未放弃对音乐的挚爱。1936年春,郑律成谱写了他音乐生涯中的处女作———《五月之歌》。离弦之箭,一发而不可收拾。自此,他的音乐才思如涌泉水,得以淋漓发挥。
  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者挑起了“八一三事变”。也就在这一天。19岁的郑律成结识了音乐家冼星海。在与冼星海交往中,郑律成为这位年轻的音乐家的爱国风范所折服,从而更加坚定了他用美妙的音符坚持抗战的决心。郑律成来到炮火隆隆的上海,投入到抗日救亡的宣传活动中,也就在此时,他结识了中国共产党人杜慧君,他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抗日根据地的情况,深感这是自己所向往的地方。在中共地下党的安排下,郑律成背着曼陀铃,怀揣《世界名曲集》,踏上奔赴延安的征程。
  1937年10月,郑律成到达向往已久的延安,进入陕北公学。次年,又进入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
  1938年春天的一个晚上,延安城里礼堂开晚会,第一个节目就是《歌颂延安》(即《歌唱延安》),由郑律成和女高音歌唱家唐荣枚齐唱。毛主席和中央首长们微笑地倾听着。唱完后,毛主席高兴地鼓了掌。这首歌,在当时虽然没有正式出版,但却迅速广泛地传唱开来,有多少热血青年就是唱着这首歌奔赴延安的!当时郑律成也没有想到这首《延安颂》有如此魅力。他后来回忆说:“我没有想到它却像长了翅膀一样,从延安飞到前方,从解放区飞到国统区,直到南洋和东南亚。” 此时,郑律成刚满20岁。
  1938年8月,郑律成从鲁艺毕业,来到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担任音乐指导。不久,又创作了著名的《延水谣》,这是继《延安颂》之后又一首优秀的抒情歌曲。他以陕北民间音乐为基础,谱写出这首唱来既亲切,又新颖的歌曲。这首歌一经传唱,风靡延安,直至全国。
  第二年春天,郑律成和新分配到抗大搞时事政策宣传的诗人公木一道去探望来延安养伤的光未然同志。光未然兴致勃勃地向他们讲到正在和冼星海合作创作《黄河大合唱》的情况。郑律成听后很受鼓舞,并从中得到启发。访问归来,他激动地向公木建议:“咱们也合作写部大合唱!”“什么大合唱?”公木问。“当然是《八路军大合唱》啦!”年仅21岁的郑律成满腔热情一心想讴歌八路军,因为只有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才是坚决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中坚力量。他的建议正中公木的下怀,两个人击掌为誓。不过当时他们都很忙,郑律成忙于到抗大各个大队教歌;公木忙于到各个连队或大队去作时事报告,有时他们相偕同行。郑律成就像一粒火种,走到哪里,哪里就爆发出烈火般炽热的歌声。每次集会,总是由他领着先唱,唱得群情激愤了,才由公木开讲;讲完后又唱,唱得尽兴了,方才散会。
     1939年7月,根据党中央的决定,抗日军政大学总校5000多人的队伍在副校长罗瑞卿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开往前方,延安留下一部分人另组抗大三分校。往日人声沸腾的抗大校舍顿时静寂下来。两个留在延安的年轻人就利用这段空隙酝酿写作《八路军大合唱》。此前郑律成曾为公木既成的诗歌《子夜岗兵颂》谱过曲,现在则由郑律成向公木提出命意,点出题目:“大合唱要写这么几个部分———军歌、进行曲、骑兵歌、炮兵歌,再写一篇《快乐的八路军》,加上已有的《子夜岗兵颂》,总共有个七八篇就行了。”郑律成还向公木提出具体要求。《骑兵歌》要写出嗒嗒前进的马蹄声;《炮兵歌》要写出轰隆隆震天响的气势;《进行曲》要长短相间,韵律谐和,节奏响亮,中间还要并排安插上几个四字短句,如此等等。富有才华为人又敦厚的公木立刻提笔创作,只要郑律成满意,就算拍板定案。

/>

     当时的延安连一架钢琴也没有,郑律成只能浅吟低唱,摇头晃脑,边哼哼边打手势,或者围着窑洞里那张木桌踱步转悠。有时又走出窑洞爬上山坡,躲到岭畔上去 “创作”。到8月底9月间,这部洋洋大观的大合唱终于谱成,郑律成一首一首唱给公木听,并高兴地说:“给词作曲,如同为虎添翼”。
      到了这年9月,公木调到抗大三分校继续搞时事政策教育工作,郑律成则调回鲁艺音乐系任教。但是他还常回抗大教唱歌曲。于是无论在行军途中,或是在集会场合,到处都在唱《进行曲》:“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或是唱《军歌》:“铁流两万五千里,直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当年10月,在延安中央大礼堂组织过一次公演,由郑律成指挥举行专场演出,公木也被邀去参加。当时既未宣布谁写词,也没说明谁作曲。公木后来回忆道:“那时我们从不计较名利,在台下听听,听完就走了。也没认为自己写的东西有多么了不起。”此后,不只抗大学员唱,各机关部队、学校也都传唱起来。正像郑律成预言的,他的歌确实长了翅膀,不只在延安的山山岭岭间回环荡漾,又很快传到了前方。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著名记者爱泼斯坦曾讲过他到解放区时,第一次听到八路军军歌的情形:“我不知道这么美的歌是什么内容。我对一个同志说我想知道歌词。我们一路骑马,我就一路翻译并在一张折叠的纸上记下来。那天晚上我写消息时,就引用了几句歌词”。
      不久,《八路军大合唱》即得到我军政机关的肯定和赞扬。1940年5月,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萧向荣把这两个年轻人请到文化沟青年食堂,吃了顿延安的美味佳肴———红烧肉和三不沾。同时告诉他们,这些有关八路军的歌曲已由抗大学员传唱到各个根据地,并期望他们更认真地向工农群众学习,再接再厉地写兵,为士兵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歌曲。后来这部大合唱中的进行曲和军歌正式刊登在八路军《军政杂志》上,表明军委正式认可了它们。
      郑律成和公木两位亲密战友在合作完组歌的词曲任务后,因为工作调动,暂时终止了合作。郑律成调到鲁艺音乐系做教员去了。1939年秋冬,《八路军大合唱》正式油印成册,并在中央大礼堂组织过一次专场演唱会,郑律成亲自指挥,雄壮的军歌震撼了大礼堂,人们沸腾了。
      1940年,延安各界纪念“五四”青年节,筹备委员会发起“五四”中国青年节征文活动。征文评委的阵容相当可观,囊括了延安文化界的知名人士,有吴玉章、萧三、范文澜、艾思奇、周扬、丁玲、艾青、何其芳、萧军、江丰、吕骥等人。次年评出结果,郑律成谱曲、公木作词的《八路军大合唱》,以《献给八路军的军歌合唱集》为名,荣获征文音乐类的甲等奖。奖金是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吴玉章、董必武等人捐赠的,足见党中央对此次评选的重视。
 《八路军大合唱》中的进行曲之能久唱不衰,是因为它气势雄伟,格调豪迈,富有一种阳刚之美。它塑造的是一支大兵团的形象,一支无坚不摧的铁军的形象。尽管抗日战争爆发时,我军才只有5万人左右的兵力,在数量和装备上,既不能和武装到牙齿的日寇相比,也不能和拥有百万兵员的国民党军队相比。作战形式也是以游击战为主,“三个五个,一群两群,在平原上,在高山顶”,和敌人周旋,集小胜为大胜,逐步扩大抗日武装和根据地。但是,郑律成以锐敏的政治洞察力,丰富的艺术想象力,看出敌人虽暂时强大,却终非正义之师,我军虽弱小,却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必将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他坚信抗日战争必胜。正是这种理念,在他创作歌曲时,化为一种一往无前、排山倒海般的乐句。他解释说:“我们八路军那么大的一支队伍,开向前方和日本鬼子作战,得拿出点气魄来,就加上了‘向前,向前,向前!’……这一下子抓住了主题,气魄就出来了。这么写是因为生活里有那么一股激情。一个人熟悉生活,写出来的东西气魄就不一样”。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了。在延安的朝鲜同志,终于盼望到能够回到离别许久的祖国怀抱。郑律成思乡心切,心儿早已飞向祖国。全体朝鲜同志在离开延安前在罗家坪合影留念。郑律成夫妇简单地收拾行李,带着两岁多的女儿,随大队人马,披星戴月,昼夜兼程,风尘仆仆奔向祖国。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郑律成回到他战斗过的中国,随即加入中国国籍,定居北京,继续从事音乐创作。从50年代到60年代,他以空前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新的音乐创作中。抗日战争时期,他把简单的音符组合成震撼心灵的雄壮乐曲,鼓舞着全国人民奋勇抗敌。而此时的郑律成仍然用美妙的乐曲歌颂着新中国的建设所取得的成就。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乐曲,这些乐曲几乎占他全部作品的3/4。正当他满怀壮志,全身心地投入创作的激情中,“文化大革命”扼杀了他全部创作灵感。
  1976年10月,一场噩梦终于结束。郑律成欣喜万分,长期积压的创作激情如同火山喷发,他竭尽全力挽回过去的损失。然而,他却倒下了,与他钟爱的音乐永远分别。1976年12月7日,当他冒着风雪从张家口看完京剧回到北京后,突发脑溢血,带着他那壮志未酬的一腔宏愿与世长辞。(完)>
/> /> /> /> /> /> /> />



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歌词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我们是人民的子弟,
我们是人民的武装,
从无畏惧,
绝不屈服,
英勇战斗,
直到把反动派消灭干净,
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
听!
风在呼啸军号响,
听!革命歌声多嘹亮!
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解放的战场,
同志们整齐步伐奔赴祖国的边疆,
向前
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向最后的胜利,
向全国的解放!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我们是工农的子弟,
我们是人民的武装,
从无畏惧,
绝不屈服,
英勇战斗,
直到把反动派消灭干净,
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
听!
风在呼啸军号响,
听!
革命歌声多嘹亮!
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解放的战场,
同志们整齐步伐奔赴祖国的边疆,
向前
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向最后的胜利,
向全国的解放!
冲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