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走边看壮士的风采(一)

其鸣无声,其飞不能高远,日沉浮於鸥鹭之间,而默以自容。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八月底,结束了八天七夜的南加勒比海(Caribbean Sea)之游,我和孩子们回到了爱城家中,来不及回味这一路的所见所闻所感动,稍事休整之后,就开始为孩子们的新学年做尽可能充分的准备了。九月初,孩子们返回学校,趁他们不在家的这段时间,我赶紧从旅行包里找出相机,把在南加勒比海所拍摄的数千张照片,一股脑儿地塞进电脑。

于是,那远去了的南加勒比海又渐渐地走进我的视线,金黄色的海滩,亭亭玉立的椰子树,碧绿澄清的大海,鲜艳的木槿花,伴随着钢鼓音乐特有的欢快节奏,我和孩子们乘船冲浪,珊瑚礁潜水,雨林探幽,寻找殖民地时代的 遗迹,感受着加勒比海的无限魅力。

啊,美丽的加勒比海,让我不知从何说起,才能够展现出你的风采是多么地迷人,表达出脚趾踩在柔软的珊瑚沙上的感觉是多么地美妙,侧耳聆听雨林中小鸟的唧唧啾啾是多么地动人。位于美洲北大西洋的加勒比海,是以当地印第安人的部族名(Caribbean)来命名的,“加勒比”的意思就是“壮士”。走近加勒比,零距离接触后,我所看到的,是集风情勇敢于一身的Caribbean,此刻满是海洋气息的椰风,扑面而来......

暑期的末尾,我带着孩子们乘飞机前往波多黎各的首都圣·胡安,登上了巨大的豪华游轮嘉年华胜利号(Carnival Victory)。这是我和孩子们第二次乘船遨游,虽然不再像刘姥姥初进大观园似的,被五星级游轮上的吃住玩,震得人仰马翻,但是十四层游轮所带来的完全不同于陆地酒店的新鲜感,还是让我们兴奋不已。这次乘坐的胜利号,将承载着3000多位游客,游览七个岛屿,从圣·胡安出发,途经圣·托马斯(St. Thomas),多米尼卡(Dominica),巴巴多斯((Barbados),圣·露西亚(St. Lucia),安提瓜(Antigua),圣·凯茨(St. Kitts),然后返回波多黎各的圣胡安(San Juan)。

航船夕发朝至,每天睁开眼睛,一个完全不同于昨天的新天地,拥抱着我们这些来自远方的客人,一想到这里,情不自禁地心潮澎湃起来,原本迟钝呆板的我也和孩子们一样,似乎有了跃跃欲飞的能力。

汽笛长鸣,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的嘉年华胜利号,乘风破浪驶向风情万种的南加勒比海。






游轮路线图






边走边看壮士的风采之“惊魂处女岛”

游轮驶离圣·胡安,经过一夜的航行,黎明时分抵达美属处女岛(Virgin Islands)的主要岛屿——圣·托马斯。

用过早餐,一家老小在我家大小姐的督促和率领下,赶集般地下船上岸,按照孩子们既定的自游方案,租了一辆越野车,打算翻山越岭走遍全岛。对此方案,我是持强烈反对的态度,主要是担心行车安全。但是我处于一比三的劣势,占上风的多数派,趁我还没想出对策以前,彷佛绑架似的,一左一右一后,连推带拉,拥着我钻进车。

待我家大小姐系好安全带,踩油门,爬坡,在陡峭而狭窄的山路上行驶的时候,我的心也随之提到了嗓子眼儿。据我观察,圣托马斯岛实行英制汽车左向行驶规则,而车的内部结构还是美制的,司机的座位在车的左前方,这对习惯于左舵右驾的司机,造成了很大的困扰,稍不留神,就可能开到对面的车道上去。即使保持在道路的左侧,时不时地也会发怵:是不是开错车了?可是,我的这番语重心长的分析,不过是在孩子们的耳旁,吹过的一丝风而已,对于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他们感觉不到老妈的心跳加速血压升高,一如既往地彼此说笑着。

陌生而崎岖的山路,陌生而别扭的行车规则,搞得我比坐过山车还要紧张,比不小心上了贼船还要后悔!哪里顾得上欣赏车外的景色?此时别说看看崖边大海的惊涛拍岸,浪花如雪,山崖间浓密的雨林,红瓦白璧的人家,就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从天而降,也不能吸引我的眼球。随身携带的GPS,好像也适应不了陌生的环境,和平时期左转右转说得头头是道,动荡关头竟然迷三倒四地谎报军情,误导我们走入歧途。气得我恨不能立即将它罢免并打入冷宫。孩子们不听话,GPS靠不住,我只有不断祈祷,求神保守一路平安。

途中曾经遇到过坡度接近30度弯度超过270度的艰险路段;在宽度勉强达到10呎的车道,与迎面开来的一辆货车狭路相逢,闹得我几近崩溃,......心惊肉跳了几番,总算从岛南的港口穿过了横亘在岛中央的山岭,到达了位于岛东部的潜水圣地Coki Beach。按计划完成了与海狮嬉戏,与鱼共舞,触摸海洋生物这些项目之后,驱车再次翻越山脉,前往岛北名列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全球最好十大海滩”的Magen Bay。

在我长吁短叹的安全叮咛中,我们的车好歹快爬到可以眺望到Magen Bay的山顶了,眼看革命就要成功了,正打算喝口水,润润嗓子压压惊,对面一辆下山的三菱吉普,不知道司机是喝高了还是不习惯左向行车,硬是楞冲冲地向着我们直开过来了!我扔了水瓶,大声尖叫,一向彬彬有礼的大小姐也不顾斯文地使劲按响车喇叭,终于叫醒了对面的车,车头一拧,回到自己的道路上,一溜烟,从我们旁边擦了过去。

经过这起惊吓,我感觉我的心跳似乎停止了,人马上就要虚脱了,孩子们看到我一头的冷汗,这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幡然觉醒,纷纷向我表忠心“只要妈HAPPY,妈说咋办就咋办”。

既然如此,我立即行使指挥权:放弃梅根贝,向游轮停靠的 码头靠拢。港口边有著名的空中缆车,由此可以轻而易举地登上旗帜山头 。站在海拔700英尺高的山顶向下俯瞰, 处女岛的首府夏洛特-阿玛丽的美丽景色,尽收眼底。在这项命令得到贯彻执行的同时,我给孩子们上了一课:姜还是老的辣!



回到船上,大小姐上网取消了巴贝多的租车计划。

离开圣托马斯岛之后登陆的其他六个岛屿,食,行,玩都交给当地的旅游公司来安排,虽然花费多了,但是没有后顾之忧,玩的更尽兴,特别是司机兼导游的热情友好和敬业负责,成为加勒比海的另一道风景线。







边走边看壮士的风采之“绿色礼拜天”
1493年11月3日,正是主日(礼拜天),哥伦布和他率领的船队,登上了加勒比海一座绿茵茵的岛屿,于是以礼拜天(拉丁语“Domingo”多米尼卡)来命名。

多米尼卡南北长47公里,东西宽26公里,是向风群岛中面积最大的火山岛。岛上山高林密、地势崎岖、河溪交错、火山喷气孔和温水泉星罗棋布;火山虽然久未喷发,但并未停止活动。岛内多山,年平均气温25-32°C,属热带海洋气候。

多米尼克拥有美丽的山区腹地的热带雨林,湖泊,瀑布,温泉和365条山涧河流,乘游轮来此地的游客,由于时间的限制,只能在瀑布,温泉,河流,海滩中选择两三个景点,身临其境地感受一番。

游轮抵达多米尼卡,一如既往地我们赶早不赶晚,收拾利落排队下船,与事先约好在码头等待的司机兼导游碰面。简短寒暄之后,司机按着计划驱车前往礼拜天的第一个景点,三峰山国家公园北侧的猫眼儿瀑布。

依然是山路,依然是险峻,但是由经验老司机驾车,车内形势一片祥和,我和孩子们要么唧唧喳喳地对窗外的景色品头论足,要么饶有兴致地听导游讲述当地的风土人情。不知不觉中,车爬上了藏着猫儿眼的山林里。

到达景点了,司机停好车,我们一起在瀑布周围的热带雨林中,拍照留影。时间尚早,游客稀少,幽静中,鸟儿的鸣唱,泉水的叮咚,传入耳中。前行不大一会儿,瀑布的轰隆声响,排山倒海,与此同时,翠绿晶莹如同猫眼儿的瀑布,跃入眼帘。

戏水拍照了一阵子,慕名前来观瀑的游客接踵而至,很有点人声鼎沸的意思了,我们一面庆幸自己来得早,一面赶紧为后来者腾地方,直奔下一站香槟暗礁海滩。

香槟暗礁(champagne reef)位于多米尼卡岛东南,那是一片珊瑚礁海滩,离开海岸大约五十米的海底,有若干大小不等的火山喷气孔,隐藏在海底礁石下。人潜入海水里,就能看到翻腾的气泡从暗礁喷薄而出,如同开启了瓶盖的香槟酒。


大概是广告还不够家喻户晓吧,虽是正午时分,潜水观景的好时机,但是香槟海滩的游客,算上我家四口,还不到十个人。这丝毫不能降低我家大小姐和小小男子汉潜水的兴致,姐弟俩穿戴好行头,与另外三位成年游客结伴,一同扎进蔚蓝色的海洋,离岸游向深处,为火山喷气孔及其周围的海底世界,增加点人气。


我和小老三还有另外一对母子留在岸上,等待潜水者们凯旋归来。两个小孩子很快混熟了,玩着他们才明白的游戏,两位妈妈则礼貌客气地打个招呼,然后蛮有默契地各尽所能自得其乐。我眺望着波涛粼粼的海面,仿佛绸缎一样,在太阳的照耀下眨着金光,问苍茫大海,谁主沉浮?在大自然的面前,人渺小得如同一粒海沙,怎能不对造物主充满敬畏?激情在胸中荡漾,情不自禁地哼唱起赞美诗歌来。

在沙滩上铺好浴巾,往身上涂抹好防晒霜,躺卧在香槟海滩,任思绪自由翱翔,头顶那轮火辣辣的太阳也变得温柔起来,渐渐进入梦幻佳境,乐不思蜀。。。。直到我家两位探险者上得岸来,吵吵嚷嚷地把我唤回人间,还不等我张口向他们索要海底香槟的玉照瞧瞧,三个孩子簇拥着我,匆匆上车,赶往特拉法加瀑布。

又是一番上山下山地周旋,转了四十分钟,特拉法加瀑布就到了。泊车场只有四五辆旅游车分散停靠着,看来我们的脚步再次踩到点子上了,不早不晚刚好错过游客云集的高峰期。这时候是下午两点半,我带着孩子们,沿着山石曲径,一路小跑下山。

不到10分钟已闻瀑布隆隆声响, 很快, 前方出现一个观瀑亭, 站稳后喘息,定睛一瞧, 左前方和右前方各有一条瀑布飞流直下,一打听才知道, 特拉法加瀑布由两条瀑布组成, 气势雄壮的是"父亲瀑布"(Father Waterfalls),苗条纤细的叫做"母亲瀑布"(Mother Waterfalls)。 由观瀑亭继续往下走, 到达了"父亲瀑布"下方的水潭, 水不深, 爬过岩石可以在水潭中游泳嬉戏。

到离开的时间了,座驾慢慢行驶在返回港口的山路上,路边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当地的孩子们在翠绿环绕的溪水里,尽情欢乐,我在心里默默祝福这座绿色岛屿和岛上淳朴而又热情的人民,“GOD BLESS YOU"!

再见了,绿色礼拜天~~~




边走边看壮士的风采之“温柔刺头”
总以为温柔与刺头,风马牛不相及,走马观花巴巴多斯岛,我看到了刺头儿的温柔。

1536年,当葡萄牙人在远赴巴西的途中路经巴巴多斯时,远征的领导者佩德罗·坎波斯见当地盛产一种长满芒刺的无花果树,遂用葡语“芒刺之国”将该岛命名为“洛斯巴巴多斯“,用时下通俗的说法就是“刺头儿”了。
比起带刺的无花果树来,名声响亮的“海盗酒”,似乎更能体现出刺头儿的特征。
1647年9月的一天,名叫理查德•利根的英国人在“阿卡贝斯”号船的甲板上看到了加勒比海的巴巴多斯岛。他在航海日志中写到,“我们看到了这个让人神往的岛屿,越靠近它我们就越能感受到它的美丽”…利根和他的同伴们登陆后,发现那儿已经荒无人烟。定居下来以后,他们开始种植甘蔗,除了制造蔗糖以外,生产蔗糖的副产品“糖渣”(也叫“糖蜜”)在发酵蒸馏后酿造成酒。这就是朗姆酒,“朗姆”(RUM)源自英文rumbullion,意为野性霸气、活力张扬的 “争吵和骚乱”,之所以为选用了这个名字是因为当人们过量饮用“蔗糖渣酿造的酒”以后,往往会产生“大声喧嚷”的结果。

最早接受朗姆酒,并让它驰名世界的,是横行于加勒比海的海盗们。面对诡异多变的大海,朗姆酒是海盗们缓解压力的最佳方式,他们用朗姆酒御寒,用朗姆酒壮胆,用朗姆酒狂欢,也用朗姆酒给伤口消毒。对海盗们来说,朗姆酒是他们航行中最重要的伙伴,他们可以没有食物、没有金币,但不能没有朗姆酒,因而朗姆酒又被称为“海盗之酒”。

如今风景秀丽的巴巴多斯岛犹如一颗晶莹的珍珠,闪烁在碧波荡漾的加勒比海上,尽情地向世界展现着她的温柔。海盗们的故事也早已消散在海风中,只有从放荡不羁的海盗们所钟爱的朗姆酒里,还有遭海盗打劫的海底沉船的遗迹中,才能领会些许“头上长角,身上长词”的尖锐和厉害吧。

巴巴多斯岛虽然地处热带,但由于受海洋气候的影响,全年气候温暖如春,加之风光奇秀,不仅是全球闻名的旅游胜地,更是欧美名流度假的天堂。岛的中部为山地,东西部较为平缓,面积只有431平方公里,是一个寸土寸金的袖珍岛,环岛101公里长的海岸线以湛蓝的海水,优美的海滩吸引人,每一处都有各自不同的景致。

游轮在巴巴多斯岛抛锚后,我们首先赶往东海岸的Full-screen 八溪吧(Bathsheba)风景区,那里有一群群特别的“蘑菇石”,它们是从整体山岩上分离出的巨型石块,在大西洋高风急浪的冲刷剥蚀下,成为头大腰细的蘑菇形状,有的看起来很惊险,只凭着一条细石柱深入海滩中,支撑着整个庞大的身子。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海蚀奇观,养眼之余,不忘举着相机,东一棒子西一榔头地拍照。

接下来去海滩潜水观鱼,途中路过著名的度假村桑迪莱恩(Sandy Lane),2004年,高尔夫球金童 老虎·伍兹(Tiger Woods),在这里迎娶了美丽的瑞典新娘艾琳,梦幻般的盛典据说花费了1000万美元,巨星名流商贾纷纷到场为这对新人送上祝福,巴巴多斯岛也因这场婚礼尽显万种风情。







边走边看壮士的风采之“血色风情”

外出度假,除了观光休息娱乐拍照尽情享受没有工作压力的生活以外,了解当地自然风光背后的人文历史,与我而言,更是旅途中的一大乐趣。尽管现在的资讯很发达,上网可以搜索到详尽的资料,但是没有身临其境的体会和感受,这些人文历史所带来的震撼和感动,恐怕也就稍纵即逝了。





因此陌生人到陌生地,请位熟悉当地的人来导游,很有必要,先不说这样做对于提高自己的人文历史知识,起了多大的作用,单说上岸就见到网上约定好的导游举着咱们的大名牌,用老朋友似的笑容来迎接,一扫咱先前两眼一抹黑的惶恐,这种”可找到组织了“的感觉,即使产生不了热泪盈眶的效果,也足以在心田里绽放出欢乐的花朵。写到这里,不由想起咱们老祖宗说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没有“惊魂处女岛”的经历,恐怕这一路都在“按既定方针办”,不知深浅地闯荡江湖吧?



在多米尼卡,导游奥兹,一边开车一边向我们讲述着沿途小镇的故事,从路过一个叫做“屠城”的小镇开始,我对加勒比海有了不同于以往的认识。如果说蔚蓝的海洋,翠绿的岛屿,金色的阳光,雪白的沙滩是万种风情中的欢快和轻柔,那么被加勒比海人的鲜血染红了的河流,用黑奴血汗滋养的甘蔗地,则是万种风情中最为厚重的悲壮和沧桑。



早在公元前五世纪,来自南美洲大陆的阿拉瓦克印第安人向北迁徙,登上了这些荒芜人烟的岛屿,捕鱼狩猎,耕种纺织,艰辛而平和地以岛为家,安居乐业世代繁衍。公元十世纪左右,生性好战的南美加勒比印第安人(caribs)也来到这里居住。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远航,在加勒比海域,看到了这群风光无限的珊瑚岛。



1624年,英国人登陆加勒比海的岛屿,同样觊觎着加勒比海的法国人,也不甘落后,为了争夺占领这些美丽的海岛,开始了列强在加勒比海殖民的历史。在对加勒比海的侵略中,互相厮杀的英法帝国,在对原著民进行镇压的这一点上,取得了一致,联手对付反抗的加勒比人,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圣凯茨的“血河“,就是因着 加勒比人的流血牺牲而得名的。



从十七世纪开始,加勒比海地区黑奴遍地,这是因为哥伦布在发现这些岛国的同时,也成功地在岛上引进了甘蔗的种植。那个时候,蔗糖是十分珍贵的奢侈品,在欧洲只有王室、贵族和高级神职人员才配享用,餐桌上的糖成了炫耀财富的一种方式。欧洲人对糖的钟爱,使加勒比海地区的甘蔗种植园如雨后春笋般的遍布全地,以巴巴多斯岛为例,这个仅有430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竟有900多个甘蔗种植园。为了享用甜蜜,殖民者从非洲大举买进黑奴,从事十分艰苦的甘蔗种植,蔗田绵延到了哪里,哪里就有黑奴流洒的血泪。多美尼卡的小镇屠城,曾经是处决黑奴的刑场,位于安提瓜东部的那块海水冲刷成桥状的崖石下,不知吞噬了多少黑奴的冤魂?



十九世纪后半叶,英国废了奴,加勒比海地区的黑奴成为自由人,从上个世纪的中期开始,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的滚滚洪流,席卷全球,渴求独立自由的加勒比殖民地人民,踏上坎坷艰辛的建国之路,终于摆脱了宗主国的统治,宣布主权独立,被剥削被压榨的黑奴后裔们,带着历史的烙印,成为新兴国家的主人。





如今原著民加勒比人在整個加勒比海地区不足千人,大多居住在依山傍海的多美尼卡东部Salibia,在政府设立的保留区内,过着渔牧生活,用祖传的手艺扎茅草屋,挖空树干做独木舟,采草制药,编织工艺品,高兴时,则打起小鼓唱起歌,男女老少来跳舞。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