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印象

风起风平,疯来疯去,风过留痕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很久就想写这么一帖,起因是一网友无意聊到小时候看过<<飞向人马座>>。那是我印象中最好看的一本书之一,自然特有共鸣,结果一叫唤,又呼拉拉出来几位知音,都把它做为少年时对爱情和理想的启蒙书。后来,我去网上找来了电子版,很有兴致地去看,才发现它的政治色彩好浓,而我小时候好象都没注意过。这回再读它,我是跳了好多页,大多地方是匆匆扫过,只是在找当年印象最深刻的几处,好好地看了,算是重温了下旧梦。同一本书,此时彼时看的心情差了好多,感觉也相差很大。最近,在读林语堂的书,他有几篇在讲读书,让我明白了一些读书的奥妙。想想我们每个人在学校被迫读了多少文章,跟着老师分析了再分析,背了一段又一段,结果感觉读书是受罪。同时,又有很多的书,是在躲过家长和老师的眼睛,偷偷地读的,有的是藏在书桌里看,有的是在被窝里打着电筒读的,可能还有人象我爸小时候那样,藏在空棺材里看的。。。如果在学校和家里,可以让我们看自己想看的书,读得下去就读,读不下去就放下,过会儿,或过几年,几十年在看,那读书可能就是件趣事了。 本着这种精神,我好好想了想自己一路上来自觉读的书,特地写下其中印象最深的几本. 看了我列的条,有点不好意思,这也是一直迟迟没发此帖的原因,今天看诸位谈读书,我也舍脸面凑个数。

我印象读的第一本成册的书(不是画书)是<<小布头奇遇记>>。那也是妈妈给我买的唯一,二的一本书。等我看完了,自己好骄傲,觉得是读书人了,可以读下那么一本很厚很厚的书。在我记忆中,这本书留下的最主要印象就是很厚,好象比外婆书架上的<<辞海>>还厚。当然许多年后偶然看到它,都忘记了是不是有100页。

当年我爸爸有个理论,那就是书应该借来读,而不用买了看,包括他自己的专业书。我运气很好,父母好友极其喜欢给女儿买书,而她又与我几乎同岁,所以,我小学时就常由妈妈带领下去她们家借书。她有很多的书,我每次借上十几本,借了好几年都没全看完过。妈妈大概很放心她们买书的选择,所以从没指手划脚地限制我借她们的书。象我最喜欢的<<飞向人马座>>,及一系列叶永烈的科幻,侦探小说都是那时候看的。还有一本是希腊神话故事,也印象极深。那本书估计妈妈要是先翻眼肯定不会让我拿走。印象中除了很多名字很长的神之间的复杂的故事外,就记住好象很黄很黄。后来好朋友给我看<<红楼梦>>前还很神秘地说小孩子不该看,等我翻了翻,心想这跟那个希腊神话比可差远了。

父母倒不是没给我介绍过书去读,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西游记>>,<<三国演义>>,<<隋堂演义>>,>, <<动脑筋爷爷和小问号>>等等一系列书都是他们推荐给我的,这点出名的是我最喜欢的几本。特别是前两本,记得看完后还难过了好久。这也是我最早开始对二战题材的东西感兴趣。<<西游记>>开始的章节很喜欢,但到了七八十难时我就打不起兴致来了,又是跳过不知道多少页去看结局了。三国是我几大古典名著中唯一喜欢的,就喜欢看他们运筹帏幄,勾心斗角的那些章节,真是刀枪剑戟的一上来,我就翻片了。外婆那时常年订<<小说月报>>和<<光明日报>>之类的,我就跟她后面看连载和小说。后来有很多出名的作家我当年都是从<<小说月报>>上看到他们最早的作品,可惜出了名的我大都不太喜欢他们当年的小说,而我喜欢的一两位倒没怎么出名,我现在也记不住了。

上了中学,学校就有了自己的图书馆。有一阵我很想做好孩子,就把课本上学到的外国名家的名著一本接一本的借来看。巴尔扎克,莫泊桑 , 托尔斯泰等等的作品好象都是那时候读的。感觉是除了涩就是涩,真是要悬梁刺骨才能读下去了。可能这么坚持了一两年,我就放弃了,自认水平比较低,还是找喜欢的书去读了。那时候我就发现我能读下去的就是探险,科幻,加上侦探类的。这类书中印象深的是一本去西双版纳进行探险的书,好象叫<<寻找白头叶猴>>,另一本是<<鲁滨孙漂流记>>。第一本我好象是买来的书,反复看了几遍,然后就开始作梦,长大了去西双版纳探险,到现在一提起西双版纳我还有深厚的感情,只可惜一直没机会去。好象那个时代,中国的这几类书并不多,那几本外国名著看完了,我干脆开始借美国中篇科幻小说集这类书来看,只是看着看着就伤了,等看到几篇把牛头装在人身上时,我就又放弃了。

我高中时一个好朋友介绍我去看<<傲慢与偏见>>。我借来翻了几页就给迷住了,其中的二女儿伊利纱白一直是我最喜欢的书中角色,而达西绝对是我认为最有性格的男人。这本书我反复借来看了好多次,以至于我后来回国时看到这位老友,她还声明:"看你当年一遍遍地看<<傲慢与偏见>>,我就知道你一定会嫁外国人。"我反复告诉她我先生同达西性格完全不同,而且他还最不理解我怎么会喜欢那本书,她还是告诉我那是潜意识里的东西。高中和大学时(记不清是哪个时期了),还有个英国作家给我影响很大,那就是agatha christie。我好象是偶然看到她的一篇侦探小说收集在哪个选编了,然后就去发掘出她的很多作品,一本一本借来看。另一本看完很受影响的是<<战争风云>>,我觉得是我看过最完整地把二战经过融入小说故事情节的一本书。

当然我也没能免于当时的琼瑶,三毛,和武侠风。最早是上初中时,我当时的好朋友是绝对的梁雨声迷,她一本一本地看,然后上学时就讲给我听,还塞给我看,可惜我是看到打就翻页的人,结果把情节也都翻走了。所以之后不管是哪派武侠,我都懒得看了。三毛的书可能是我看过最多的,因为她四处漂流,很符合我的读书爱好,只是我不太喜欢她作品时而表现出来的悲哀或凄凉感,所以很多后来的书就没再看了。琼瑶可能就看过两三本,临出国前看了<<心有千千结>>,我喜欢里面的主人公不停地斗嘴,成了我唯一看完而且喜欢的琼瑶小说。

到了美国,第一本认认真真读的书是<<圣经>>。以前没地方看,也找不到,所以出来了就从中国教友处要了本,后来认识了一个美国朋友,喜欢传教,又给了我本英文版。说实话,我喜欢英文版。我很认真地把它们都读完了,还有好几个人来亲自给我解疑。想想自己当年真的很冲,不停地跟各位争论。但不管如何,我还是觉得那本书看完很让人受益。另外,我从世界书局买了<<京华烟云>>,我一直觉得书中不光讲了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家族兴衰,还有很深的人生哲理。这本小说是我出国后很多年看的唯一一本中文书。在这之间,我去图书馆把agatha christie和jane austen所有的书以及<<伏尔摩斯探案集>>都借来看了一遍,只有两个字:痛快,来形容。


婚后有了孩子,买了儿童前三年那本书,一字一句,一页一页,反反复复地读了N遍。我先生讽刺我,说从没看我读功课那么认真过。

再往后好久基本上只是看杂志,偶尔渡假时从店里买来几本粉色小说,看过印象最好的是<<bridget jones diary>>系列。除了时间少的原因外,更主要是没了小时候敢闯的劲头,现在真的很怕看一本不喜欢的小说,好象人的心情更容易受书的影响,所以一切亚洲的言情片也是绝对不看。。

--------------------------

青柏
我也很爱看书,可是大学之前我只看过西游记,三国,红楼等图书馆有卖的古典小说,其他国产小说没看几本。家里书架上有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百看不厌,可以说这本书和红楼一起非常重要地启蒙了我的理想和爱情,直到今天,我还是喜欢保尔那样有理想有人生观的人,还是欣赏黛玉式的单纯不变的以命去爱的爱情。
15岁入大学之后我开始看了很多国外小说。看了很多,但试图通过小说去理解人们和世界几乎不可能。我记住了莫泊桑的一句话,人们既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好,但也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坏。冷眼看世界吧,只要用一颗善解人意的心。
垂杨柳
谢一休的好文。 这篇内容多,你码着一定很累。

你生长的年代幸福,书多。 我们该读书的时候书很少,要费很大劲到处淘换, 有的书很难搞到,要限时看。我读简爱一宿没睡,等着还呢。

Agatha Christie的书我看过很多本,都是读的英文原文。 几本经典的很不错,后来看多了,就觉得大同小异了。

战争风云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中英文都看过。 看完了英文本,还把喜欢的章节复印下来留着以后再看。

小布头奇遇记是我最早读的书之一,最喜欢里面的插图,小布娃娃很好玩。

我上小学四年级时我妈就鼓励我看红楼梦,我先后一共读过差不多四遍,很多都是后来慢慢读懂的。 实话说我从来不喜欢林黛玉,觉得她小心眼,老爱生气。 觉得薛宝钗还不错,挺懂事的。

别的你还写了什么想不起来了,先说这些。
丹草
看来一休还有点侠女精神啊。
我也喜欢《傲慢与偏见》和书中的达西,喜欢书中的气氛,最近又看了一遍。我的LG也不象达西。
她的《理智与情感》比前一本稍差,也不错,电影中男主人公由Hugh Grant出演,再合适不过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