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人传奇《量江记》

喜欢的东西放在角落里,不是遗弃,也会发光,因为用心去珍藏,因为那角落属于我。。。。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羊山矶,位于铜陵横港上游,风景秀丽,江面宽阔,水流湍急。这段江面,从南岸至北岸,名为“六百丈”,在铜陵可以说家喻户晓,众所周知。然而,有剧作者以此编写成大型的古典传奇戏曲《量江记》却鲜为人知。 《量江记》上下两卷,三十六出,取材于宋史“樊叔清传”。叔清原名若水,宋帝赐名樊知古,长安人,徙家池州(今贵池县),进士不第,遂北归,投宋主,献策南渡,提供江面宽度及江水流速等详情。 若水父名樊潜,曾为南唐一县令,为官清廉,辞世后,一家三口,清贫如洗。南唐末年,赵宋英雄挥军南卞,八捣金陵。樊若水撇母抛妻,赴李主金门投献。可是,李煜诗酒荒淫,昏庸无道,听信佞言,不用其才,反而将他逐出京城,并传旨容留者问罪!若水被逐出京城后,无颜归家,羞见妻母,逃至江边,得遇采石庵主,真空长老施银,在采石江上渔钓数月。后闻宋主招贤,遂谋北归,选定羊山矶段,制画“石浮图”,以此夜乘小舟,载丝绳,及私测长江水面,得神妖相助,测得宽度为 “六百丈”,开宝三年诣阙上书,投宋主赵匡胤,言江南可取之,宋祖问其姓名。答曰:樊若水。太祖大喜,忆起日前诵陈希夷诗,诗曰:放手攀明主,何心惹乱朝;清水无一点,平步渡津桥。

转引一篇:





《走遍中国》栏目摄制组正在铜陵县胥坝乡采访老人。



《量江记》为北京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馆藏珍本。图为该书书影。

 

 

    5月19日,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摄制组来到长江铜陵段地区,与专家学者一起,实地探寻羊山矶历史上发生的传奇故事。

    作为渡江战役轶事下篇来拍摄的《量江记》和上篇《雄师渡江》同属一个摄制组,编导胡煜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游击队员小马渡江送情报的故事因为家喻户晓的电影《渡江侦察记》而为人熟知,然而在北宋初年,就在小马渡江同一地点,发生的一个叫做樊若水的书生,因为在奸臣当道的科举考试中落选并受到奚落,于是暗中丈量长江宽度,并以此为情报,偷渡长江送给赵匡胤大军,协助他们打过长江“荡平南唐”的故事却鲜为人知。所以她想利用镜头视角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故事,展示铜陵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也通过古今两次渡江统一中国的历史事件表达一个主题思想:中国不可划江而治。

    为顺利进行拍摄,摄制组在拍摄前,特地查阅了相关的史料。围绕这个故事有两点值得探究。一是樊若水“量江”。事载《宋史·樊知古传》,樊若水家住贵池长江边,与铜陵大通隔青通河相望。当时江南这一带隶属南唐,江北即是赵匡胤的大宋。樊若水远赴都城金陵参加科举考试,当时奸臣当道,嫉贤妒能,樊若水不仅没中,反而受到奚落和轻慢,于是其就产生了偷渡投宋的念头。回到家中,他找了一只小船,装作江上打鱼,用丝线暗中丈量长江的宽度为六百丈,心里产生了一个建长江浮桥迎大宋骑兵渡江作战的构想来,并准备用这些情报和计策作为投奔大宋的见面礼。后来樊若水从900多年后游击队员赵傍根渡江的地方偷渡到江北,被迅速送往汴京,他向宋太祖赵匡胤献上了建“浮梁取江南”的计策,得到赵匡胤的亲切接见,并亲自为其改名叫樊知古,赐进士及第,让他在家乡贵池的对江,做舒州军事推官。开宝七年(公元974年)秋,宋将曹彬率大军10万南下,命樊知古为向导,在铜陵对江的湖里造好浮桥,运至采石矶江面,大军顺利渡江,直抵金陵,消灭了李煜的南唐政权。就在樊知古搭浮桥的同一地点,铜陵市建起了八百里皖江上的第一座长江大桥。

    二是佘翘创作《量江记》。时间到了明朝万历年间,与樊若水的家乡贵池一河之隔的铜陵大通人佘翘,以樊若水量江的故事为蓝本,创作了传奇剧本《量江记》,盛演不衰,名噪一时。剧本今存,仍不时有剧团上演。汤显祖是佘翘父亲佘敬中的好朋友,他到铜陵就住在佘翘家,他十分欣赏佘翘的才华,在赠诗里称其为“小友”。冯梦龙将《量江记》收入他的《墨憨斋定本传奇》一书,并将《量江记》与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并列,称为“罕见珍本”。明代著名的戏曲理论家吕天成,在《曲品》这本书里评价《量江记》“奇,全守韵律,而词调俱工,一胜百矣”。另外,当时大通佘家是铜陵第一大户,兄弟三人皆中进士,举人贡生多不胜数。现在的“佘家大院”老祠堂也是铜陵一著名景点。

    从这些史料中不难看出,樊若水量江和后来赵匡胤统一江南的历史都与铜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偷渡投宋用丝线暗中丈量长江的宽度为六百丈,而其中的“六百丈”正是现长江北岸的一处地名。是巧合?还是另有玄机?为探个究竟,摄制组带着疑惑采访了本地的民俗专家,最后得知:长江北岸的六百丈,正是故事中樊若水丈量长江的地点。那现“六百丈”地名的由来,是否从史书故事中演变而来的呢?虽有这个说法,但只凭这个故事探说源头,恐不足为据。“我们会继续到史料记载的地点去寻访,希望按图索骥,能找出有关于樊若水量江的蛛丝马迹。”摄制组的编导表示,由于古时的丈量方法、度量标准,和现今都有很大的区别,为了证实古人测量的数据是否准确,摄制组还会特别邀请水利、测绘部门的一些专家在现场透过镜头,用人文历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手段进行考量。在解谜的同时,以今推古,还原历史。摄制组的足迹还将深入大通等地,就大通人佘翘如何创作剧本《量江记》以及大通“佘家大院”老祠堂等景点有着怎样独特的风情民俗进行全方位的报道。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量江记》专题片刚开拍不久,摄制组还会根据不断收集到的素材,完善拍摄思路。

            本报记者 邓 妍  文/图/《铜陵日报.铜都晨刊》


洁儿 发表评论于
你也喜歡這些阿,我也。。。。細細。。。
我最親愛地懶蟲蟲怎麼不來看我拉。。。想你了也。。。。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