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精神层次的需求,人的精神需求从何而来? 这只能从人性本身入手去探求. 从最基本的人性特点去探讨精神及信仰的起源, 才有可能理解不同信仰,不同文化的共同之处, 而非迷惑于文化或者宗教的表面不同.
第一章 人的本能
从最原始的本能出发,作为实在的生命,生存乃是最基本的本能.即使是一般的动物都有这种求生的本能.生命的延续作为一个本能的驱动力深刻地影响着一般的行为.一般的动物没有太高的意识, 不会意识到生命有限性. 然而人是有意识有灵性有精神的生命,意识到生命的有限,总会消牛?庥肷?娴谋灸苁且恢置??/span>.这种矛盾造成人内心深处的不安与焦虑. 这种不安与焦虑谁多多少少都有, 即使自己意识不到. 因此人的本能的一部分, 乃是对生命有限性的一种摆脱.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表现与摆脱方式. 有的人可能没那么敏感并不意识到, 有的人忙于日常生活,事业或者家庭, 没有时间思考这些命题, 或者这些命题离他们的日常生活太远了; 有的人靠追求物质生活来避开这些问题. 然而这不安与焦虑终有浮上意识的时候, 因为它是客观存在的.
对这种不安与焦虑比较敏感的人对生命的延续的追寻便上升到意识和精神的层次,特别是当物质上的基本需求有了满足.人对生命有限性的摆脱在很多知识与精神领域中都可以看到.首先,从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产生了科学知识,人认识到世界存在永恒的东西,不再以人的生命为尺度.对规律以及永恒的东西的认识与应用使人对生命的消失的恐惧有了一种安慰,一种释放.事实上,很多科学家的动力来自对规律与真理的探求,对挖掘科学知识,挖掘自然规律作出贡献,从而使自己有限的生命与无限的东西有了一种藕合效应,这是人的自我价值的一种实现.其次,人在对规律以及永恒认识与应用中所产生的信心,以及对永恒的东西的藕合效应所产生的自我满足,进而升华至与渴求,崇拜,加上感情的因素,便有了信仰的可能性.此为信仰的种子.
人总是要有一种归属感, 不同层次的归属感. 生活的归属: 有一个家, 社会的归属: 有一分工作,属于某个团体; 精神的归属: 有一个信仰, 或者一套生活哲学; 感情的归属: 有配偶, 亲人. 这归属感的诉求其实也源于对人生命有限的意识和生存本能的矛盾. 归属于自我以外的东西能够忘掉对这个矛盾的不安. 精神层次上的归属感是最底层的. 信仰的必要性有一次浮现出来.
另外,人的自由意志不可忽略.造物主赋予人有认知的能力的同时,也给了他自由意志.人的认知能力使他能"感应"到外在的规律.但是他的自由意志却不一定指使他按照规律办事-还得看是否情绪,高兴与否,符合自己利益,等等.如何规范人的自由意志?准确的说,人应该如何让自己的自由意志选择对人对己都有利益的决定?显然这不仅是靠自己的理智或者外在的规范就能做到.规范自己的自由意志必须靠理智和情感的综合力量,或许加上信仰的力量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