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秋游西湖 (多图)

让诗词书法, 音乐及精彩的大自然美化及充实我们的生活 - 伊梅邀请您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七绝 秋游西湖


山外青山水墨娇,

残荷细柳 * 伴堤桥。

游舟自在摇何处?

欲度三潭印月宵。



* 想用柳丝, 但出律。



近水远山,就象水墨画,使人体会到“山外还有青山”。



著名的断桥上游人络绎不绝

断桥旁的残荷塘,宝石山在远处。



断桥旁的残荷一角。





我们要坐的游船和飘逸的柳丝。


在三潭印月的岛上望三座石塔和游船



在三潭印月的岛上放大些看其中一座石塔和各类游船和远处的山


作晚作此诗,但图没选好。今早看到大家的诗,很高兴,大多数都提到“三潭印月”,西湖这么多的景点,我最喜爱她。现附上一百度的介绍文。



三潭印月

目录

三潭印月概况

三潭印月历史

三潭印月主要景点

主要由两大景点组成

  

三潭印月概况

三潭印月( Three pools mirroring the moon )与湖心亭,阮公墩合称为湖上三岛 , 西湖 三岛中最大的一个岛,面积 6 平方米 四周围是环形堤埂,岛中有湖,水面划为 “ 田 ” 字形,建有一座九转三回、三十个弯的九曲桥,岛上建筑精致,四时花卉扶疏,有 “ 水上仙子 ” 美称。岛南湖面上有三个 石塔 鼎足而立,塔高 2 米,球形塔身中空,有五个小圆孔,有 “ 月光映潭,塔分为三 ” 之说。历来人们将这里比作神话传说中的仙岛,故此岛有 “ 小瀛洲 ” 之称,岛荫凝秀,园林精雅,文脉蕴藉,丰姿绰约,名列 西湖十景 ,尤以中秋时节空中月、水中月、塔中月与赏月人心中各有寄托的 “ 明月 ” 上下辉映、神思遄飞而向为秋游者所必到。

三潭印月历史

  三潭印月园地是明 万历 三十五年(公元 1607 年)以湖泥堆积而成,周围环形堤埂筑于万历三十九年。清雍正五年(公元 1727 年),南北连以曲桥,东西系以柳堤。面积 7 公顷,俯视呈田字形,素以 “ 湖中有岛,岛中有湖 ” 的水上园林而著称。洲上有 “ 开网 ” 、 “ 亭亭 ” 、 “ 迎翠 ” 、 “ 闲放 ” 、 “ 我心相印 ” 等亭、榭、楼、台,石桥曲折有致,漏窗空灵深远,花木扶疏,倒影迷离,置身其间,有一步一景,步移景异之趣。

  

 在 中秋 月明之夜,到 杭州 西湖泛舟,您可领略 “ 烟笼秋水月笼纱 ” 的美境。是西湖上的三潭印月,是自古以来的赏月胜地。三个石塔,亭亭玉立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中秋月夜,在塔里点上灯烛,洞口蒙上薄纸,灯光从纸中透出,宛如一轮轮明月,倒影在湖中。等到皓月当空时,月光、灯光和湖光交相 辉映,月影、塔影、云影相互映衬,画出一幅 “ 一湖金水欲溶秋 ” 的美景,让人流连往返。

  三潭印月,花木扶疏,步移景异。以其地处湖中,是领略西湖山光水色的绝妙处,更是观赏苏轼诗中所说的 “ 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中的 “ 晴光 ” 与 “ 雨色 ” 的最佳处。

  湖中三座石塔最初为宋代 苏轼 所建,苏轼疏浚西湖后,为了不使湖泥再度淤积,在堤外湖水深处立了三座瓶形石塔,名之为 “ 三潭 ” 。

  在三潭印月南堤之上,临湖而立。

  据说三潭印月在中秋之夜可看到三十三个月亮,在中秋之夜,园中的工人会乘船到三个谭,并在每个谭中心点上一支蜡烛,圆形的洞放出了蜡烛的光芒,像月亮一样,而每个石塔有五个洞,总共可印出三十个,还有天上一个,倒影一个,据说最后一个是 “ 月亮代表我的心 ” 。


三潭印月主要景点

  

三潭印月 又名小瀛洲,与 湖心亭 阮公墩 合称为湖上三岛。全岛连水面在内面积约七公顷,南北有曲桥相通,东西以土堤相连桥堤呈 “ 十 ” 字形交叉,将岛上水面一分为四水面外围是环形堤埂。从空中俯瞰,岛上陆地形如一个特大的 “ 田 ” 字,呈现出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水景称胜的特色在西湖十景中独具一格,为我国江南水上园林的经典之作。 明万历三十五年(一六零七),钱塘县令聂心汤取湖中葑泥在岛周围筑堤坝,初成湖中湖,作为放生之所。后人在岛南湖中建造三座瓶形小石塔,称为 “ 三潭 ” ,清初岛上又加营建筑曲桥,堂轩,沿内湖环植木芙蓉,复经清光绪间退休将领彭玉麟在此营造别墅,小瀛洲初具风貌。

  三潭印月景观富层次,空间多变化,建筑布局匠心独运。从岛北码头上岸,经过先贤祠等两座建筑,即步入九曲平桥,桥上有开网亭,亭亭亭, 康熙 御碑亭,我心相印亭四座造型各异的亭子,让人走走停停,歇歇看看,或谈笑,或留影,流连观照,饱览美景。

  九曲桥东,隔水与一堵白粉短墙相望。墙两端了无衔接,形若屏风。但粉墙上开启四只花饰精美的漏窗,墙内墙外空间隔而不断,相互渗透。墙外游人熙熙攘攘,墙内却幽雅宁静,咫尺之间兀自大异其趣。交通情况:由西湖坐船前往。

  由于三潭印月的美丽景色,国家将它的形象放在了钱币上。最先是七十年代末的外汇兑换券 1 元,正面就是翠绿色的三潭印月图案;然后 第五套人民币 的一元纸币的背面风景也采用了几乎一样的图案 —— 水中的三座石塔。因此,西湖此景的名气大增。

主要由两大景点组成

  一是小瀛洲

  

它西湖三岛中最大的岛,面积约 7 万平方米,其中水面积占 60% 。岛基是明万历年间钱塘县令聂心汤利用疏浚西湖的淤泥堆筑而成的。清代又对其进行了扩建,东西连柳堤,南北建曲桥,形成了今天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格局。周游其间宛若入仙山琼岛,因而称之为小瀛洲。

  二是三潭印月的三座石塔。

  相传苏轼疏浚西湖之后,在湖水深处建成三座瓶形石塔,名为三潭。明令从苏堤到这里的水域不得种植菱芡,以防湖泥淤积。现存的三塔是明天启年间重建的,三塔高约 2 米,分布呈每边 62 米的等边三角形。

  民间传说,三潭印月是一只大香炉的三只脚,而这只大香炉则倒扣着一条黑鱼精,香炉的三只脚伸出水面就成了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是湖上赏月的极佳去处。每逢中秋佳节,皓月当空,人们在中空的塔内点上蜡烛,洞口蒙上薄纸,烛光外透,这时塔影,云影,月影融成一片,烛光,月光,湖光交相辉映,呈现出 “ 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三 ” 的绮丽景色。三潭印月因此得名。

  我心相印亭大家切不要以为是爱侣间俩心相印的意思, “ 我心相印 ” 是佛教禅语,意为 “ 不必言说,彼此会意 ” 。但话又说回来了,如不是 “ 俩心相印 ” 又何来 “ 不必言说,彼此会意 ” 。

   “ 三潭印月 ” 是西湖中最大一个岛,面积 6 万平方米,素有小瀛洲之称。四周围是环形堤埂,岛中有湖,水面划为 “ 田 ” 字形,建有一座九转三回、三十个弯的九曲桥,岛上建筑精致,四时花卉扶疏,有 “ 水上仙子 ” 美称。岛南湖面上有三个石塔鼎足而立,塔高 2 米,球形塔身中空,有五个小圆孔,有 “ 月光映潭,塔分为三 ” 之说。

  小瀛洲为浚湖之泥所筑,岛中湖面被桥堤分割成 “ 田 ” 字形,构成湖中有岛,岛中有湖,风光独绝的景观。

  三潭印月,花木扶疏,步移景异。以其地处湖中,是领略西湖山光水色的绝妙处,更是观赏苏东坡诗中所说的 “ 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中的 “ 晴光 ” 与 “ 雨色 ” 的最佳处。

  湖中三座石塔最初为宋代苏轼所建,苏轼疏浚西湖后,为了不使湖泥再度淤积,在堤外湖水深处立了三座瓶形石塔,名之为 “ 三潭 ” 。

  在三潭印月南堤之上,临湖而立。

   “ 我心相印 ” 是佛教语汇,意思为: “ 不须言,彼此意会 ” ,也即通常所说的 “ 心心相印 ” 之意。亭前有石栏,凭栏瞭望,湖中三石塔亭亭玉立在眼前,广阔的湖面与远近景色也历历在目。亭柱上悬挂着著名作家周而复写的一副楹联:

  山光静对烟波际,

  塔影清涵水月间。

(来源: http://baike.baidu.com/view/75592.htm?fr=ala0)


回复:【七绝】秋游西湖 (多图)
来源: 渭原09-11-19 20:55:55
   

回答: 【七绝】秋游西湖 (多图)yimei19262009-11-19 14:57:49

山外青山水里娇,

残荷细柳伴弓桥。

兰舟自在摇何处?

印月三潭共永宵。

诗情画意。
来源: 是有缘09-11-19 20:37:18
   

回答: 【七绝】秋游西湖 (多图)yimei19262009-11-19 14:57:49


山外青山水墨调,

残荷荡柳幔堤桥。

游舟自在之何处?

等到三潭月更遥。
  

山菊花 发表评论于
小雨老师,偶们没有'掐'啊:)

俺现在正愁没人给我改作业呢,小雨老师若不嫌清冷,请到俺们城外的小茶棚帮俺批改批改,别的没有,茶水肯定管够:)

网址是WXC禁字,请古狗'清谈天地',秋菱在那里的'诗词画廊'煮茶相候!

yimei1926 发表评论于
回复没下雨的评论:

谢小雨来访! 你是知道我的弱点! 还得努力去克服啊。
没下雨 发表评论于
嘿嘿,看到两位姐为诗“掐架”,我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就胡诌几句呵。
伊美姐的这首诗框架清晰,美中不足的是用字生硬,诗意太实是伊美姐的弱点。诗得虚虚实实,让人一眼看破就显白;看不明白,就是过于炼字或有生造之词而弄巧成拙。导致同样的一首诗给十个人看,五个人看不懂,剩下五个人有五种解释。这都是败笔之作!个人认为一首诗重要的是立意,景致不乱,字简则朗朗上口,只要不出律,整首诗有时会因一个妙字而全活。至于起承转结的技巧就不多说了。

山菊姐呢,她这首转、结堪见功夫,入声“月”字很巧妙地将下平韵区分开来,使本来音相接近的“娇、桥、宵”三字不至于显得混音。音律这关勉强过了。

说了半天,没人倒茶,走了。哈哈哈。。
yimei1926 发表评论于
谢谢!

想突出“秋”,遂用残荷。

在游“三潭印月”时,想起当年我们一同游“九曲桥”时的情景,当时只有黑白照!

盼来日再故地重游!
山菊花 发表评论于
* 想用柳丝, 但出律。
--------------------
何不说'柳丝荷叶'呢~~~ '残'似乎与全篇情绪不协:)

羡慕你能常回去见老同学~~~临屏步一个:

你正青春我尚娇,
欢声伴雨洒名桥。
何时再约三潭月,
共话当年醉一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