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阿凡达》五句评论

放下是洒脱, 提起是勇猛!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有关《阿凡达》五句评论


今天没别的可与大家分享的,就说说昨晚看的《阿凡达》吧。

由于被过分宣传,期待值很高,结果进影院去看,也就没有太惊奇:

一个普通的环保题材,

神话和现实交织的惯用手法,

植物创意参照海底生物,

动物造型黔驴计穷,

山川意境类似中国黄山

......不过故事构思之巧妙、动漫手法之高超、细节刻画之独到、情感描写之真切,却是不争的事实,天才就是天才!

也见附件学者分析《阿凡达》——  童刚:中国影人不能妄自菲薄  电影局局长童钢认为,《阿凡达》的成功经验再次证明,所有伟大的电影作品必须遵循艺术规律。当前中国电影产业正处在黄金机遇期,在机遇面前难免让人头 脑发热,片面追求商业性价值,最终却使效益和口碑丢失。希望广大工作者面对成绩,潜心钻研现代电影理论,深入学习和借鉴有益经验,遵循电影规律大胆创新, 不为片面的成绩所迷惑,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市场,扎扎实实的进军电影创作,远离浮躁,克服急于求成的思想。  他还强调,面对《阿凡达》,中国影人不能妄自菲薄,不要简单地把《阿凡达》的5亿票房和《十月围城》的3个亿票房进行对比,他们本身的成本都是不一样的,这恰好说明中国的市场、中国的影片是具有影响力的。  张宏森:非纪实美学的成功  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表示,《阿凡达》3D和IMAX版本一票难求,内地票房已经超过五个亿。他强调,电影正在出现一次革命,再次成为老百姓的消费目 标,而《阿凡达》真正成为电影市场当中的中流砥柱。张宏森认为,《阿凡达》画面感特别好,质感非常强烈,色彩极度饱满,与生活纪实美学拉开了距离。利用多 机拍摄、大量人工布光、电脑设计颜色等技术,给观众带来愉悦感。他表示,“电影从非纪实美学转化到纪实美学,现在又回到非纪实美学,呈现了螺旋型的发 展。”  张宏森认为,中国电影总想搞一些特别“曲径探幽”的途径,但是往往迷路,找不到归宿。中国电影人还是需要学习一点简单的和对人性的认定,对天赋人性和天赋人权有一种美好的求证。  许柏林:《阿凡达》是美国文化的碳排放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许柏林强调:“在思想上《阿凡达》几乎给我们创造了一部现代神话。160多年前马克思就探悉过,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后神话没有 了。但是《阿凡达》又给我们创造了一个童年。我只想提示一句话,这又是美国人一次文化的碳排放,我们应该引起警惕。这句话不是完全否定,不是他碳排放我就 要去碳排放,而是说在全球成为一个地球村的状况下,美国文化的理念和意图在里面,应该引起我们警惕”   尹力:《阿凡达》不仅是一部电影  导演尹力告诉大家,十年前中影引进《星球大战前传》,也找过编剧和导演研讨,“当时这部电影在中国得到的呼应没有那么高,可能那时中国处于一个温饱状态,人们在文化接受上没有全球式的视角,对地球之外的东西不是那么感兴趣。”  他强调,从电影发展史上,每一次技术进步都带来了对观众视觉上的冲击。电影从黑白到彩色,从无声到有声。今天还能看到很多水幕电影、动感电影,但是很 多科技的新玩意只存在于游乐场。到了《阿凡达》3D技术全新的改变了人们走进影院的观影习惯,观影经验,同时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启示。  尹力表示,好莱坞的六大公司年产150部电影,平均成本达到一亿。卡梅隆的背后有财团支持的,为其研制设备的索尼,新的3D电视机 3D数字摄像机都即将投入市场,所以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  黄式宪:我们杂耍的东西太多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黄式宪认为现在内地山寨风盛行,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就是一个极致,“我们的一个国际导演会沦落大走山寨版,而且用几个月时间,那么浮躁。人家还保持一种人文心态,我们的人文心态到哪里去了?”  他还表示,现在中国电影杂耍的东西太多,真正人文的东西就不够。“我们在做史诗大片,不是在做商业大片。所以我们应该在《阿凡达》放映下来我们影响考 虑一下,中国电影进入快车道有没有问题,第二个就是在杂耍和艺术之间,我们还有没有一个审美的追求,有没有人文情怀在坚守,这两点是我看了《阿凡达》以后 比较沉重的一个思考。”   冯小宁:需要发掘年轻人才  导演冯小宁强调,十年前看了《泰坦尼克号》的生产,觉得起码中国和好莱坞比差十年。现在我们的数字技术已经接近十年前的好莱坞了。“媒体上报道说了一 个观点,说中国电影技术上落后50年,在思想文化品味上落后了5000年,这是一个玩笑的说话,但是讲出来了我们差距最重要的一点。”  冯小宁还呼吁业内要注意人才,“因为人才在市场流动的情况下,很有想法和很有感觉的人才,有时候不一定能够在稳定在一个地方,也许别人给的条件更好就 溜走了。比如在华龙基地,前两年有一些很棒的人就走了。”这就需要我们国家要有目标的,有计划的把电影特效技术整合出来,有计划地培养和使用这些年轻人 才。   胡克:《大地震》效果不一定好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胡克表示,《阿凡达》开创了一种新的美学,这种美学由三种东西构成,一个是3D,一个是电脑特技,再有一个是IMAX。但他也认为, 《阿凡达》讲的是奇异美学,冯小刚在做的《大地震》由于是现实主义题材,效果会不如这个奇异的世界,“因为你没有见过,所以新奇感就完全不一样。”   张卫:看电影的都是80后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张卫强调,现在看电影的人都是80、90后,这个观众群的主要客户都是对非现实影像有狂热的迷恋。反过来看国产电影,400部电影里非现实题材很少。他呼吁政府应该给这样的影片给予鼓励和倾斜。  张卫还表示,应该模仿好莱坞,推广一些系列作品,比如《星球大战》《黑客帝国》,这样就可以培养固定的观众。“80后在80年代就看《变形金刚》,现 在才会走入影院。我们的创作队伍也要年轻化,《建国大业》的编剧和剪辑是80后,《三枪》主打小沈阳,《十月围城》是李宇春。”中国也要有系列电影,并且 要在这些观众群当中把下一批群众培养出来。   赵宁宇:《阿凡达》昭示好莱坞电影衰退  传媒大学教授赵宁宇分析道,“《阿凡达》是全球前35家顶尖特技公司联手的结果,所有高科技公司全部加盟才有这样的结果,不是卡梅隆一人之功。  赵宁宇表示,《阿凡达》的成功会使美国为主的这些西方国家会加大此类电影投入规模,“他们必须有更多的技术投入,更多人员培训,更多市场占有才行,当 这个极端再次被突破的话,会出现上世纪60年代的崩盘。我预言这是好莱坞五年后衰退的开始,《阿凡达》将成为一个重大的分水岭。”    张颐武:《阿凡达》设置议题有优势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强调,“美国电影有一套设立议题的能力,这个我们是没有的。电影出来之前就设立一个议题,说这个科技很高,没有人反对这个科技很 高,如果反对就说明你很傻。这个议题和议程的设置非常精确,这种宣传非常正面,非常有效,非常打动人心。其实《三枪》也有很大的努力,它是把中国电影推向 二、三线城市,但是你会发现它的议题坏了,就变成了所有精英都在骂,就没有人说他好,这个议题和议程的设置能力我们确实极弱,而《阿凡达》在议题和议程的 设置上有绝对的优势。”    专家影人纵论《阿凡达》  导演陈国星觉得,《三枪》卖的是生意,《十月围城》卖的情怀,而《阿凡达》卖的是理想。中国电影要有自己的责任感,而不是仅仅做赏心悦目满足观众的东 西。中央戏剧学院教授路海波表示,《阿凡达》和《2012》其实最核心的还是真实的情感,“技术的东西,比如机器我们可以买来,会有人专人培训使用,北京 电影学院就买了一套《指环王》的运动捕捉系统,价格还不太贵。”  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张建勇说,《阿凡达》展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电影拼接技术达到的艺术效果,在这个意义上来讲,说《阿凡达》是一块里程碑不为过。导 演黄军强调,我们与美国的差距不是像人渲染的那么大,所以不要妄自菲薄。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周星觉得,《阿凡达》的3D效果被高度夸张了,这种效 果才能够被人们接受。

清醒的酒鬼 发表评论于
王老师,我是爱锡,我的笔名是清醒的酒鬼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