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直布罗陀海峡出了地中海之后进入大西洋,随后就来到了欧洲大陆最西边的大城市葡萄牙首都里斯本(Lisbon)。
里斯本镇守着贯穿整个伊比利亚半岛的特茹河(Tagus)出海口。“特茹”更接近葡萄牙语中“Tejo”的发音。照片中可以看到我们的游轮。横跨塔茹河的这座大桥叫“四月二十五日桥”,以纪念1974年这一天发生的推翻独裁政府的军事政变。我们可以看到这座桥是旧金山的金门大桥的仿制品,从结构到颜色都很相似。这也难怪,因为造这两座桥的是同一家美国公司。
我们到南岸来是为了参观另一仿制品 - 基督塔。
基督塔有75米高,听导游说光他的鼻子就有三米长。上边有观望台可鸟瞰整个里斯本和特茹河。可惜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上去。但这比起巴西里约热内卢的一模一样的那个基督还是小了一号。巴西的那个基督高高在700多米的山顶上,光塑像本身就有近40米高。1934年里斯本的红衣大主教访问里约热内卢,看到刚完工三年的基督神像大为惊叹,没想到自己原来的殖民地竟有如此鬼斧神工,决意回去自己也弄这么一个。二战开始后,葡萄牙教会于1940年作出建造基督塔的决定,希望主能保佑葡萄牙免于卷入战争。结果地理上偏于一隅的葡萄牙真的在二战中得以保持中立。基督塔最后终于在1950年动工,九年后完成,以感谢主能使葡萄牙免于战争涂炭。
特茹河畔。远处可以看到四月二十五日大桥和对岸的基督塔。里斯本终年风和日丽,温暖如春。
贝莱姆塔是里斯本另一重要景点,常出现在里斯本的旅游手册和地图的封面上。这座造型独特的建筑是最初于十六世纪建造的位于特茹河中央的一座灯塔,守望着大西洋出海口。后来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使特茹河改道,使贝莱姆塔今天位于河岸了。历史上有众多的葡萄牙航海家从这里出发,进入大海深处去探索世界,其中包括最先出海发现印度的达伽玛。当探险家们返回国门时,最先看到的是贝莱姆塔上故乡的灯。
由于在二次大战时葡萄牙保持中立,里斯本成为当时欧洲大陆少有的开放的港口。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就从这里逃离战乱,远渡到美国避难。
十五世纪到十七世纪在欧洲被称之为“发现时代”(the Age of Discovery),葡萄牙就是在那时与西班牙和英国成为最老牌的殖民三霸。在航海探险的历史上葡萄牙的份量比后两者更大,第一次环球航行也是西班牙国王委托葡萄牙人麦哲伦的船队完成的。看来今天的葡萄牙人对其祖先的殖民历史还是颇为自豪的。照片上是用大理石铺成的世界地图,上面标志着葡萄牙殖民者在何年占领了哪些地方,有些刻还有指挥官的名字,包括澳门。从照片上看,葡萄牙人是十六世纪来到南太平洋一带的,是从印度洋方向逐渐向东推进。
发现者纪念碑。左右两排三十三个人像不是无名英雄的群雕,而是有名有姓的葡萄牙历史人物,为首的是航海家亨利王子。亨利虽然自己从未出海,但他开办航海学校,并大力资助航海家出海,被公认是葡萄牙航海业的鼻祖。雕像中的其他人物大部分是航海家,还有小部分是诗人、画家、数学家及皇室成员。
从纪念碑的左侧这边看去,第三位是最早的航海家、发现印度大陆的达伽玛,第六位是第一次环球航行的麦哲伦。麦哲伦1519年的那次航行,出发时一共带了237人,大部分死在途中,其中包括卖哲伦本人死在菲律宾。历时三年后仅有18人完成全部航程。
里斯本的不少街头装饰都与航海历史有关,如蓝色的海水、古船铁锚等。
里斯本城里高大的新建筑不多,没有欧洲其他大城市那么热闹,街道也显得陈旧。但里斯本地区占了整个葡萄牙经济总值近百分之四十。该地区的个人生产值也高于欧盟的平均值。
街道上轿车、汽车、有轨电车并行。
有轨电车倒是古色古香地很可爱。
里斯本中央大车站。
里斯本国家公园。这里曾经举行过1998年世界博览会。可以想象比今年的上海世博会规模要小多了。
爱德华七世公园非常壮观。其名称是纪念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1902年访问里斯本,增强了葡英两国的友好关系。
里斯本历史上多次发生破坏严重的地震。著名的1755年的大地震将全城百分之八十五的建筑摧毁。照片上的教堂屋顶仅剩下骨架。里斯本人将其保留至今。
地震后里斯本展开大规模重建。欧洲各地尤其是意大利的建筑师、艺术家云集里斯本,大显身手。商业广场上的国王何赛一世铜像是地震二十年后建立的。
热诺尼莫斯修道院的桑塔玛丽亚大教堂的内部装饰一半是哥特风格,另一半是巴罗克风格。前者明显是受了意大利建筑师的影响。
修道院中埋有达伽玛的遗骨。
修道院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里斯本公约签署之后,全体代表就在修道院的南大门前合影,宣告欧盟年轻的历史又翻开新的一页。
爱德华七世公园一端的街头雕塑有意整成废墟的样子,也许是纪念1755年大地震吧。
我们的汽车经过里斯本古代引水渠。这条全长58公里长的引水工程建于18世纪,给缺少饮用水的里斯本引来清水。
里斯本的另一制高点圣乔治城堡。
从这里也可以看到圣乔治城堡。
驱车到里斯本郊外,到处都是红屋顶的房子。
再见了,里斯本。我们明天就要到西班牙西海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