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是花中第一流--卓 婭

        在《華人》雜誌第一次認識全美華人文化教育基金會(ACCEF)的時候,我感動之餘也有些吃驚。沒想到在現今這個浮躁的社會中,還有人幹著如此吃力不討好的事。我向退休後一直致力慈善事業的父親談起,或許我也可以參加這個組織,去當義工。父親長歎一聲說:“如果真的做了,就不容易退出來啦,因為于心不忍。”何為不忍?我當時弄不太明白。

        我自薦加入ACCEF義工的行列,主要協助“彩虹助學計畫”。這個已經進行了五年的助學活動,旨在向社會募集資金,支持中國的貧困學童完成學業。我所做的,只不過是與眾多資助者聯繫。然而就在看來平凡瑣碎的溝通過程中,我和義工伙伴們卻時時被資助者們深深感動。

        一位女士得知她資助多年的學生考上大學正在為學費發愁時,給我發來了一封郵件。她說:“我的丈夫今年年初就失業了,女兒秋天開始上大學,我只有能力幫助他300美元。”樸實無華的語言,織成世間最美麗的文字。就是這300美元,幫助那名貧困生開始大學生活。 

        妻子患重病要做器官移植手術,困擾著同樣也是資助者的丈夫。手術日期終於盼到了,全家的精神和金錢也幾乎全部傾注在手術上。就在這時,他托人帶給我今年的資助款支票。我從未見過這位可敬的資助者,聯繫我們的是那一張張支票,還有通過我們中轉的受助學生來信。

        一位母親為兒子舉辦一次別開生面的生日活動後,將大家贈送的禮物款捐給ACCEF 彩虹助學計畫,資助與兒子幾乎同齡的兩名廣西山區兒童。母親指導兒子這樣處理生日禮物,不僅為兩名山區孩子開啟了未來之門,而且啟發自己的兒子敞開心靈之窗。

        本地一名少年,讀中學時在貧困地區學生來信中選中一名字體漂亮、喜歡籃球的中學生,主動承諾支持那名中學生完成高中學業。少年幾年來利用課餘時間到一家雪糕店打工,将賺來的錢一分一分地存起來用於資助。去年秋天少年要到外地上大學,臨走前他將那名貧困生讀完高中所需最後一筆學費托給我們轉交。

        我們的資助者是一個普通人群體,以工薪家庭為主流。 我曾為此與一位既是資助人又是義工的朋友探討過,是什麼力量支撐資助者的善舉?與其將之拔高為民族特性、道德境界,我們更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人性中深藏的善良在默默體現。今年的金融海嘯,使世界經濟一片低迷,許多人面臨失業、減薪的現實困境,而ACCEF的彩虹助學計畫卻逆勢成長。由超過一百個個人、家庭、機構組成的資助人大軍 ,幫助了中國9省22縣(市)近200名學生繼續完成學業。 
 
        也許資助者們不曾奢望助人的善舉會衝擊功利主义的道德觀,也不會認為捐出的善款能夠改造社會,他们只是為了給貧困地區的孩子們一個實實在在的希望。正如一位哲人指出,他們的事業也許並不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

        作為“彩虹助學計劃”的義工,我身處這座横跨太平洋的彩虹橋之上,我左右顾盼着彩虹的两個端點,不分白天黑夜地用電子郵件聯系着橋梁的東岸和西岸。那一頭,我不忍心將貧困學生的名額砍去;这一边,我卻不忍心接收那一筆筆浸泡着血汗甚至是苦涩泪水的善款。

        我此时開始理解了父親“不忍”的話中含義,明白了慈善義工所能體會到的那種不忍的感受。我尤其對那些在艱難困苦中捐出点滴善款的資助者肃然起敬。在此,我想借用宋代词人李清照的一句词来赞頌这些了不起的人们: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2009.09.20

mengcn516 发表评论于
我有幸认识ACCEF的义工卓雅女士,源于她不辞劳苦、组织发动社区民众献身挽救失学儿童的慈善事业活动中, 在她榜样的影响下,不仅我的妻子、女儿参与了这项活动,就连我的年仅十岁的小外孙David也把压岁钱拿出来,选择了一名失学孤儿,作为赞助对象。这就不仅帮助了失学儿童,同时也使我们在美国的孩子受到了最实际的教育。
金桂飘香 发表评论于
一个令人尊敬的普通人群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芝士包 发表评论于
将“万维读者网”上的一篇文贴过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贫困学童。

中国最美洗脚妹”这是网友对刘丽的称呼。目前,刘丽已经成为“2009感动福建年度十大人物”候选人。

  14岁的她外出打工,一次内急,她满世界找厕所。后来人家告诉她,其实她一直就在厕所门口转悠,只因她不认识“WC”。这件小事一直留在她的记忆里,让她感觉知识重要的同时也成就了她的助学之路。她就是厦门最有爱心的洗脚妹——刘丽。

  她在厦门做了10年的洗脚妹,共资助了逾百名贫困学生,这些钱都是她辛辛苦苦洗脚打工挣的。

  一双颜色不同的鞋 让她懂得了感恩

  今年29岁的刘丽来自安徽颍上。为了供五个兄弟姐妹读书,她14岁就辍学外出打工。“那时家里特别穷,向邻居借一瓢面,人家都担心我们还不起。”为了躲债,父亲经常不在家。一次,远房表哥来发喜帖,也被她当成了要债的。

  读小学四年级时,她作为学生代表上台发言。平时都是赤脚的她,最后穿着“东挪西借”的一双鞋上了台。两只鞋颜色不一样,一只蓝,一只绿。虽然怕被同学笑话,但她觉得穿鞋总比赤脚强,还是硬着头皮上了台。“在那个时候,我就感受到一种恩情。我赚钱以后,希望把这份恩情延续下去。”

  解决完家里困难 挂念贫困失学孩子

  1999年,刘丽来到厦门打工。找不到工作,钱又花光了,她只好变卖了及膝的长发。“自我懂事起,头发就没剪过。以前在老家有人用自行车跟我换,我都没答应,最后卖了30元。”

  进足浴城工作之后,刘丽的拼命是出了名的。为了挣钱,她把“家”搬到了足浴城:上完晚班,几张凳子拼在一起就是一张床,眯一会儿,客人来了继续上早班。

  到了2001年,弟弟妹妹分别读书工作,家里也盖上了新房。家里的情况让她松了口气,刘丽又开始挂念家乡那些因贫困而失学的孩子们。她通过朋友认识了同安一位热心教育的阿姨,开始资助同安的孩子。资助一名小学生一学年需要300元,初中生500元,高中生1000多元。现在,她和一对“志同道合”的夫妇一起固定资助同安的37个孩子,她负责8个。

  工资分成3份:贫困孩子、家里和自己

  工作这么多年,刘丽没攒下钱。如今,她把每个月工资分成3份,一份资助贫困孩子,一份寄给父母,一份是自己日常的开销。

  让她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孩子在社会的关怀下有书读。特别是一些女童能够受到“春蕾计划”的帮助,健康成长。刘丽说,在市妇联的帮助下,“春蕾计划”还经常组织她和其他爱心人士和被资助的孩子见面,除了物质资助,她觉得孩子们更需要心理的安抚和思想上的引导。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