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蜗居”和分叉理论

只为整理零星思路,想哪儿说哪儿,全无章法。如果您有耐心读上一篇,这里就谢过了。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绿菜花

分叉理论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它证明了动态系统确实存在着“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现象。对分叉点某些微小的干扰可以最终导致一个动态系统的本质变化,甚至灾难性的后果。

人生也会有分叉点。比如电视剧“蜗居”里面就至少有一处,绝对算是一个分叉点。当时海萍和苏淳犯了一个并不明显的错误。如果没有那个小小的失误,那么“蜗居”里一系列跌宕起伏的故事几乎全都不会发生。

这个分叉点是在第二集。当时海萍和苏淳看了几处房,上海市内,一处 38万,但是没有买。另一处付了定金,后来被别人加了两万抢走了。我们设想,如果当时买下任何一栋,哪怕在原价上再追加三万抢下第二栋,那么他们就算搭上了房价的列车。水涨船高,他们再不会被日后疯长的房价所抛弃。从那以后:海藻和小贝就不会因为两万块钱而产生隔阂, 并转而向宋思明借钱;苏淳也不会被逼着去借高利贷,因而海藻也不需要找宋思明再借六万块钱,从而避免了和宋思明一系列的感情纠葛;  海萍和苏淳也不会因为拆迁而住进宋思明的房子,致使海藻长期的脚踩两只船;苏淳没有挣外快的压力,也就不会犯罪进监狱,在原剧里宋思明救了苏淳,因此直接导致了海藻公开成为宋思明的二奶。没有了宋思明的介入,也就没有Mark,那么日后海萍就开不了中文学校。。。。。。如此这般,故事的主线彻底断了。也就是说,如果海萍和苏淳 没有犹豫而是买下了当初负担得起的房子,那么这出电视剧在第二集就戛然而止了。这就是分叉点。

并不是说海萍和苏淳不够聪明。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住房商品化不久前还是一件陌生的事情。假如你经历过硅谷九十年代的房价飞涨,假如你了解台北或东京在经济起飞时期的房价神话,你就会知道在一个年轻而又生龙活虎的经济体里,在打工族不断涌入城市的时候,房价是不可能理性的。历史在不断的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但是要读懂它却很难。

顺便聊聊“蜗居”里的几个人物。相比之下,比较让我讨厌的人物就是海萍。她自负,无知,而且虚荣。除了一块名牌大学的牌子,从生活到事业她都没有任何过人之处,却偏偏高傲的蔑视那些小市民,不屑和他们同住一栋楼。在她的心里,人是有等级的。最可气的是故事的结局,海萍居然完全没有意识到她妹妹的不幸是自己错误投资理念的直接结果。更忘记了她住了那么久宋思明的房子,而且为了买房子还数次用过宋思明的钱。海萍对这一系列的错误没有一丝的认识和检讨。在最后一集里,她竟然以一个正人君子自以为是的口气教育海藻,自诩正直磊落,言外之意她妹妹属于罪有应得。上海的名校怎么会培养出这么一个弱智?

郭淳和小贝很像,都是崇女人的小男人。他们能得到的, 或者说潜意识里希望得到的,只有女人不同形式的虐待。

海藻是个依赖性很强的人。小时候依靠姐姐,大了仍然需要依靠。这时宋思明及时地出现了,呼风唤雨。所以海藻注定了是二奶的命。她这样的人怎么能一个人出国?美国是她这种人能混的吗?好自为之吧。

Mark 是个可爱的人。可惜他最后把资金投给了海萍开中文学校。好老师和好校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平着海萍对投资的无知,加上自以为是 和不总结教训的性格,只怕Mark 要血本无归了。

宋思明这个人物刻画得相当成功的。作为贪官,社会的蛀虫,他应该是最招人恨的人物。可偏偏有点恨他不起来。作为一个男人,宋思明很是Charming。智慧,学识,见识,涵养,淡定,幽默,。。。一系列的好品质高度集中在一个贪官的身上。 或许宋思明也曾经是人之出性本善,但是社会体制把他造就成为贪官。果真如此的话,那么把他们整下台的市委书记,看起来也很正经,也很有学识和见识,但愿他不是另一个宋思明。

宋思明的夫人是见过世面的,没有因为二奶风波就一哭二闹三上吊。她精心的推算得失,知道离婚后没有退路,“想找个老头伺候,人家还不要呢。 现在的老头都盯着黄花闺女呢,比如杨老,。。。”她最后选择了暴力惩罚二奶海藻。对这一节很多网民高呼解气。我想这代表了大奶 们的心声。不过我要提醒各位大奶,海藻的错误属于道德问题,而宋夫人使用暴力并导致婴儿流产死亡,这是犯罪行为, 而且是重罪。就算没有经济问题,她也得吃多年的牢饭。

中国自古都是有等级的社会,一等人是官,二等人是富,三等人是百姓。社会资源分配不均,上等人对下等人不太给与尊重。下等人为了基本生活和尊严,只能去挤那条通往上等人的独木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独木桥永远也挤不过去。这时,当二奶便成为一条通向上等人的捷径,挡也挡不住。就算没有海藻,宋思明也会遇到河藻,绿藻,蓝藻,或者其他的什么藻。因为社会现状提供了滋生二奶的沃土。

钉子户老太太最是可爱。她轻描淡写的说了出不少震撼的话语,值得细品。
冰儿世界 发表评论于
分析很透彻,我们也看过,里面的人物,发生的故事都在中国上演过或正在上演。社会价值观导致了故事里人物的命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