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2月9日文章,原题:向华盛顿叫板,面临打开潘多拉盒子的风险 哥本哈根会议差不多已过去两个月了,但其间的一个小插曲仍是谈资。据目击者透露,在气氛紧张的最终会议上,一位中国官员开始把手指指向奥巴马。毫无疑问,在许多人看来,该事件标志着中国在外交上采取了一种新的进攻态势。
几乎每一天,中美之间似乎都会在西藏、台湾或人民币汇率上再结新怨。此外,还有谷歌、伊朗、轮胎等问题。而且不只美国:印度人、俄罗斯人,还有五花八门的欧洲人亦在讲述类似经历。
某些争端中带有一种形式主义特点,尤其是台湾和西藏问题。但中国已提高调门威胁制裁包括波音在内的对台售武公司。在很多方面,中国采取更具进攻性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所有人都在告诉中国人他们即将成为超级大国。于是,中国希望将其转化为对“核心”事务的切实影响力,这没什么令人意外的。“我们必须向美国表明,如今的中国与8年前的中国已大不相同”,一位中国商人上周如是说。
在民族主义情绪通常还只是浮于水面之下的中国国内,要求对美国保持强硬的话题很流行。在奥巴马政府批准军售前,制裁美国公司的观点就在网络和一些报纸上受到热捧。某媒体昨天的头版新闻中写道:美国总是不断使用各种阴谋诡计强迫中国购买其债券。”即便这在中国国内是个受欢迎的政治话题,但如果真的对美国采取更强硬立场,中国则是在玩火。如果这些争端将不再仅仅停留在口头论战,北京将失去很多。
最明显的一个风险是,中国人对美国企业的制裁将引发一场贸易战。在美国国会有一个柜子,里面装的全是如果人民币不升值就威胁对中国商品征收特别关税的议案,它们正等待着被拂去上面的灰尘———尤其当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时。
在更大范围内,北京更粗鲁的做法会破坏已持续了约10年的高度成功的外交,这种外交政策一直帮助中国保持经济繁荣。通过解决边界争端、加大参与国际组织的力度以及向各国提供援助,北京已成功地化解了许多潜在冲突。这种战略的基石正是确保与美国的关系不至于过僵。
但如果北京坚持某些叫板的做法,将迫使(美国)在如何对华打交道问题上做出一连串战术调整。执政第一年强调对华接触的奥巴马政府,可能更倾向采取遏制措施。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国有可能被拉拢在一起,而中亚和东南亚邻国会对受制于中国变得更警惕。此种结局将使中国更加难以达成能源供给合同并为其产品打开新市场。
中国已太过强大,已很难再遵循政治家邓小平的“韬光养晦”的建议。但在中国领导人思考如何发挥更大国际影响力时,他们需要问一下:“真的值得(为此)舍弃一项制胜战略吗?”▲(作者杰夫?代尔,王会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