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鼎的人是楚国的楚庄王,他在亲政之后不久,就发兵征复了宋国,俘虏宋国司马华元,在北林与晋国交锋,俘虏晋将解扬,连盟主晋国都无奈他何,楚国也就声威大震,楚庄王本人也自我感觉良好,竟然对周王产生取而代之的念头。
以前齐桓公、晋文公都有实力取代周王室,但都不敢有真正的动作,楚国地处南蛮,对于中原所遵循的君臣纲常不怎么放在眼里,这也是楚国敢第一个僭越擅自称王的原因之一。这一回,楚庄王觉得楚国实力雄厚,屈身于虚有其表的周王腋下很委屈,就屯兵于周的疆界,扬言要和周分治天下,这就有了下面“问鼎”的故事。
这个时侯是周匡王在位六年后刚死,弟弟姬瑜初继位为周定王,也就是公元前606年发生的事情。周定王见楚国屯兵于边界,就派大夫王孙满去“慰问”楚庄王,这个王孙满在很小的时候,就曾经从孟明率领的秦兵卖弄本事登车的轻浮动作中预言秦兵必败,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不凡的聪明才智,这一回他不负周王期望,用言语逼退强大的楚军,真是难得。
王孙满去见楚庄王,问他为了什么来到边界?楚庄王脸有得色说:我听说早年大禹铸了九个鼎,已经传了三代,我此次来就是想看看鼎有多重?形状如何?
楚庄王不是对几个“破鼎”有兴趣,是对鼎所象征的王权、王位有兴趣。
王孙满一听就知道楚王问鼎的内在含意,就正色说:大禹铸鼎以来,已经相传三代了,这三代都是靠德得到天下,不是依靠区区几个鼎的。当年大禹铸鼎定国,到了夏桀无道,鼎就迁于商;商纣无道,鼎即迁于周,如果有德,鼎小亦重,如果无德,鼎重亦轻,周成王定鼎之时曾经占卜得传三十世、共七百年,天命犹在,您问鼎有什么用?
庄王一听暗自惭愧,撤兵回国,终其一生再也不敢萌发夺周天下的念头。
“问鼎”典故也就一直流传到现在。
【浅评】想问鼎就必须有问鼎的实力,否则问了也白问,只是自取其辱。
当时楚庄王灭周容易,得天下难,因为周天子只是一个象征,真正的对手是秦国、晋国、齐国这些诸侯。楚庄王不是被王孙满的舌头撵走,而是因为自己的暮然醒悟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