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崔护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字殷功。博陵人。唐贞元十二年进士及第,官终岭南节度使。有关崔护和这首诗有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在唐孟棨著《本事诗·情感》篇中有:“崔护……举进士下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而花木丛萃,寂若无人。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子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崔以言挑之,不对,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睠盼而归。嗣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墙如故,而已锁扃之,因题诗于左扉曰……”妖媚的佳人、轻佻的举子,才子美女,历来都是好题材。后人也有对崔护不齿的,也有根据这短短的传奇又演绎出一篇故事的。这些我们留待后续,先来欣赏这首诗。
诗的开头两句是追忆。“去年今日此门中”,点出时间和地点,写得非常具体,足见这个时间和地点,在诗人心中留下了多么深刻难忘的记忆。第二句是写人,诗人拈出一个人们犹知的形象—桃花,春风中的桃花人人都知道是何等的艳丽,而人面竟能映得桃花分外红艳,则人面之美可以想见;再者,本来已经很美的人面,在红艳艳的桃花映照之下定是显得更加青春美貌,风韵袭人。一个耀眼的红字,正是强烈地渲染出这种相映生色的景象和气氛。面对着这一幅色彩浓丽、青春焕发、两美相辉的人面桃花图,不用说姑娘的神采美貌如在目前,就是她的情态,诗人的心事,彼此藏在心中的欢爱和兴奋,也都是可以思而得之的。三、四两句写今年今日。去年今天,有同有异,有续有断。同者续者,桃花依旧;异者断者,人面不见。这就产生了愈见其同,愈感其异,愈觉其续,愈伤其断。正是这种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心情,越发加剧了眼前的惆怅与寂寞。
从故事情节来看,这是一首即兴的诗,它给人看到的似乎只是两个简单的画面——桃花相映着的人面,人面去后的桃花。但是,由于人物的活动贯串其间,由于画面与画面、画面里(桃花)与画面外(诗人)的对比、映衬,便巧妙地显示了人物感情的发生、发展和起伏跌宕的变化,诸如初遇的脉脉含情,别后的相思,深情的重访,未遇的失望等等,都或隐或现地表达出来了。全诗自然浑成,犹如从心底一涌而出的清泉,清澈醇美,令人回味不尽。
有情人终成眷属,故事还有美丽的结尾。据《本事诗》记载,原来那一天少女和她的老父亲出门去了,当他们回到家门,那少女一见门上的题诗,便一病不起。而崔护也由于心中惦念不安又来寻访,少女在昏厥之中听到崔护的哭喊,又苏醒了,终于成了美满的夫妻。这个故事曲折动人,很有一些传奇色彩。而《题都城南庄》这首诗也是颇有特色的,它不仅使这个故事大为生色,就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作品,也是广为流传的,而且在以后的诗词中也累见其痕迹。比如:“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晏几道《御街行》)再如:“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袁去华《瑞鹤仙》)从这些作品也可以看出它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红楼梦》里林黛玉的《桃花行》:“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是另一种心肠。另外,它的广为人诵,除了这些和以上所说的语言、结构、写作技法之外,该诗本身所抒发的某种人生体验才是最重要一个的方面。“本事”对于它的广泛流传也起到一定的推波助澜作用。读者不见得有过类似的际合故事或际遇,但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兴许正是这首诗几百年来保持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余深喜这首诗,后来看到网友的遍地雪中一点红的照片,做了一首仿崔护题城南庄的七言诗,无论是意境还是词藻,都差得太远了,仅录于此与众网友分享。
题baibai照片 (仿崔护都城南庄诗)
去年冬月大雪中,一片洁白映紫红。
红颜不知何处去,弱柳依旧舞西风。
另外,这首诗的用韵,节奏明快,琅琅上口,也为历来所模仿。笔者还有一首《紫阳花》,用的也是此韵,贴在一位网友的跟帖里,读起来容易引起误会,其实诗是早写好了的。
紫阳花
紫阳花开五月中,几丛浅绿几丛红。
斗艳本无争春意,狂蝶才去又招蜂。
全文完。
2010/4/19 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