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英格丽·褒曼的眼神引导《卡萨布兰卡》不断修改剧本

让诗词书法, 音乐及精彩的大自然美化及充实我们的生活 - 伊梅邀请您
打印 被阅读次数

ZT:  英格丽·褒曼的眼神引导《卡萨布兰卡》不断修改剧本
2010-04-30 05:32:58



《卡萨布兰卡》视频 Casablanca video clip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的第二天,华纳电影公司一名审阅剧本的人听了罗斯福总统的广播讲话后,心潮澎湃,立马决定要物色一部反法西斯战争的剧本投拍,以向英雄致敬。刚巧《人人都上里克酒店》(Everyone Comes to Rick's)这个舞台剧剧本送到。不久,制片人哈尔·沃利斯(Hal B Wallis)和导演迈克尔·柯蒂斯(Michael Curtiz)就搭建了一个国籍缤纷的演员班组:

瑞典人英格丽 褒曼(Ingrid Bergman)演依尔莎,
美国人亨弗莱·鲍嘉(Humphrey Bogart)演里克,
奥地利人保罗·亨莱德(Paul Henreid)演拉兹洛,
德国人康拉德·维德特(Conrad Veidt)演司特拉斯少校,
英国人克劳德·雷因斯(Claude Rains)演雷诺中尉,


他们全是一流演员。不过,虽然阵容强大,《卡萨布兰卡》在1942年5月开拍时,却只有半部剧本。所以在拍戏过程中,制片人沃利斯不断与编剧爱泼斯坦兄弟(Julius J. Epstein & Philip G Epstein)发生争执,导演柯蒂斯则在每次便餐时和制片人大吵,其结果是剧本不断地被修改。


英格丽·褒曼在她的自传《我的故事》里说:“我们每天都是临时凑集起来研究对白。他们每天给我们一些台词,我们则试图了解其意义。谁也不知道剧情如何发展、怎样结束,也就无法掌握所演角色的性格…… 我一直想知道我爱上了谁,是保罗·亨莱德扮演的反法西斯抵抗运动领袖维克多·拉兹洛,还是亨佛莱·鲍嘉扮演的酒吧老板里克。”而导演迈克尔·柯蒂斯自己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因为他也不了解这个故事到底要如何发展,所以他含含混混地跟英格丽褒曼说:“你到底是爱谁我也不太清楚…… 介于两者之间吧。”

褒曼因此完全无所适从,在影片中,她说:“我不敢用含情脉脉的眼光打量拉兹洛,因为接下来我就得用一种不包含爱情的目光望着里克。”而亨弗莱·鲍嘉每天拍完戏就跟人抱怨说:“我每天要问:‘喂,今天我到底演什么?怎么演?’每次,我都被告知:‘我们还没有肯定,演得好一些就行了。’”

然而,正是褒曼举棋不定的眼神和鲍嘉颓唐热烈的注视成全了这部影片。



同时,《卡萨布兰卡》也在这种境遇里摆脱了好莱坞定身度造的模式,虽然这部影片最终成为爱的传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了好莱坞两大巨星的互相辉映,却是“褒曼看着鲍嘉”这个动作令这部影片迈入了不朽影片的行列。因为褒曼的“看”基本上成了好莱坞的一个十字路口:或者让褒曼游移的眼神引导这部影片,或者让她立即作出选择。而导演柯蒂斯最后也在“褒曼看鲍嘉”的眼神里获得了真正的灵感,他每天和爱泼斯坦两兄弟一起修改剧本,完全忘了他们拍摄此片是为了向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致敬,最终的拍摄似乎只是为了记录一个动作——看——的命运。柯蒂斯在他的拍摄笔记里说:“战争背景不过是个借口。”我们因此可以毫不费力地推断说:柯蒂斯的每场戏不过也是个借口。

《卡萨布兰卡》的真正主题是:褒曼的看是如何主宰一部影片的命运的。《卡萨布兰卡》一共拍过三个结尾:一个是褒曼和维克多一起乘飞机飞出卡萨布兰卡,里克被逮捕;一个是褒曼和里克走掉,维克多牺牲;第三个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版本,里克送褒曼和维克多离开,自己也巧妙脱身。拍到第三个结尾,当所有人看到褒曼用那么一种生离死别的目光看着鲍嘉时,柯蒂斯说:“我们都莫名其妙地相信,《卡萨布兰卡》的结尾只能如此了。”



褒曼在她的有生之年被问得最多的就是有关《卡萨布兰卡》的拍摄,她自己一直也很纳闷,于那样一种稀里糊涂的境况下拍出的电影竟然在第16届奥斯卡颁奖晚会上成了所有奖项的焦点,所以,在她的回忆录里,她十分不解地写道:“也许是因为这部电影和我们的战争有关,所以成了一部经典之作!” 她大概不会理解,正是她暧昧曲折的眼神把一个动作和一部影片带入了现代经典的范畴:动作有它自身的命运和逻辑,一旦它被表现出来,它就可能篡夺一部电影的最初意图。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导演何蒂斯的这种当时令所有演员大为头痛的工作作风,日后竟鬼使神差地成了一种现代的、“大师”的工作方式,比如,香港的王家卫就是这么一天天写剧本一天天拍片的。


(选自《非常美 非常罪:毛尖电影笔记》

 


伊梅评论:

非常谢谢丽雅!

好文,这部片子据说是拍得最快也最粗糙的片,但是结果非常之好。给人们的印象可以说是终生难忘。一直被人们评为第二好的最佳电影(前100名里)。里面涉及到的人和事虽然不是太多,但都鲜明突出,使人深思。最使人感到热血沸腾的是歌女用吉他弹着及领唱<马塞曲>,表现出人们不愿向侵略者低头的坚强意志。

还有当然是此文里说到的“褒曼看鲍嘉”的眼神,当黑人弹唱"as time goes by", 俩人对视的复杂心情。特别是褒曼的水汪汪的眼睛含情脉脉地注视着爱人鲍嘉。让人长叹惋惜。我忍不住还买了此故事的续集,书名就叫"As time goes by", 续得还不错。



丽雅 评论于:2010-05-10 15:16:04 [回复评论]

回复yimei1926的评论:

是的,在里克酒吧,当一群德国士兵唱起法西斯军歌。勇敢的拉兹洛(扮演褒曼丈夫)即兴指挥酒吧的乐队奏起法国马赛曲,整个酒吧,不管什么肤色国籍,包括最为人轻视的歌女都含着眼泪高歌。据说这一幕位列影史最感人的十大镜头,让人热血沸腾的一幕。拉兹洛是英雄的领袖人才啊!

黑人弹唱"as time goes by"那一幕也令人难忘的无可奈何.

最意想不到的是依尔莎向里克举枪...

这个结局也造成了一种令人遗憾的美。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