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 历代志下廿四章

约阿施不想念

历代志下廿四章一至廿七节

    约阿施登基的时候年七岁,在耶路撒冷作王四十年;他母亲名叫西比亚,是别是巴人。祭司耶何耶大在世的时候,约阿施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耶何耶大为他娶了两个妻子,并且生儿养女。

    此后,约阿施有意重修耶和华的殿,便召聚众祭司和利未人,吩咐他们说,「你们要往犹大各城去,使以色列众人捐纳银子,每年可以修理你们上帝的殿;你们要急速办理这事。」只是利未人不急速办理。王召了大祭司耶河耶大来,对他说,「从前耶和华的仆人摩西,为法柜的帐幕,与以色列会众所定的捐项,你为何不叫利末人,照这例从犹大和耶路撒冷带束,作殿的费用呢?」因为那恶妇亚他利雅的众子曾拆毁上帝的殿;又用耶和华殿中分别为圣的物供奉巴力。

    于是王下令,众人作了一柜,放在耶和华殿的门外。又通告犹大和耶路撒冷的百姓,要将上帝仆人摩西,在旷野所吩咐以色列人的捐项给耶和华送来。众首领和百姓都欢欢喜喜的将银子送来,投入柜中,直到捐完。利未人见银子多了,就把柜抬到王所派的司事面前,王的书记和大祭司的属员来,将柜倒空,仍放在原处,日日都是这样;积蓄的银子甚多。王与耶何耶大将银子交给耶和华殿里办事的人;他们就雇了石匠、木匠,重修耶和华的殿;又雇了铁匠、铜匠,修理耶和华的殿。工人操作,渐渐修成,将上帝殿修造的,与从前一样,而且甚是坚固。工程完了,他们就把其余的银子,拿到王与耶何耶大面前,用以制造耶和华殿供奉所用的器皿,和调羹,并金银的器皿。耶何耶大在世的时候,众人常在耶和华殿里献燔祭。

    耶何耶大年纪老迈,日子满足而死,死的时候,年一百三十岁;葬在大卫城列王的坟墓里;因为他在以色列人中行善,又事奉上帝,修理上帝的殿。

    耶何耶大死后,犹大的众首领来朝拜王;王就听从他们。他们离弃耶和华他们列祖上帝的殿,去事奉亚舍拉和偶像。因他们这罪,就有念怒临到犹大和耶路撒冷。但上帝仍遣先知到他们那里,引导他们归向耶和华;这先知警戒他们,他们却不肯听。

    那时上帝的灵感动祭司耶何耶大的儿子撒迦利亚;他就站在上面对民说,『上帝如此说,「你们为何干犯耶和华的诫命,以致不得亨通呢?因为你们离弃耶和华,所以他也离弃你们。」』众民同心谋害撒迦利亚,就照王的吩咐,在耶和华殿的院内,用石头打死他。这样,约阿施王不想念撒迦利亚的父亲耶何耶大向自己所施的恩,杀了他的儿子。撒迦利亚临死的时候,说,「愿耶和华监察伸冤!」

    满了一年,亚兰的军兵上来攻击约阿施,来到犹大和耶路撒冷,杀了民中的众首领,将所掠的财货送到大马色王那里。亚兰的军兵,虽来了一小队,耶和华却将大队的军兵支在他们手里,是因犹大人离弃耶和华他们列祖的上帝;所以藉亚兰人惩罚约阿施。

    亚兰人离开约阿施的时候,他患重病,臣仆背叛他,要报祭司耶何耶大儿子流血之仇,杀他在床上,葬他在大卫城;只是不葬在列王的坟墓里。背叛他的是亚扪妇人示米押的儿子撒拔和摩押妇人示米利的儿子约萨拔。至于他的众子,和他所受的警戒,并他重修上帝殿的事,都写在列王的传上。他儿子亚玛谢接续他作王。

  历代志对约阿施朝代的记载分为两部分:他发起的改革(1-14节),以及他后来的背道(15-27节)。列王纪平行的记载,只从好的方面去看约阿施(王下十二章)。所以,历代士心又再一次提供了一幅更加不同的图画,强调义人可能陷入严重的堕落。
一)约阿施的改革。约阿施虽然清楚受到耶何耶大在世时的影响(2节),自己立定主意消除「亚他利雅的众子」对圣殿所造成的破坏(7节。这必定是指那些拥护王后之人,就是那些为了把持权力而摧毁了王的家,见廿二10)。历代志自始至终,把一个王对圣殿及殿中之敬拜的态度,作为衡量他的义的尺度。约阿施的衡量,以他言及「摩西……所定的捐项」(请比较出三十11-16)和他征募利未夫人,因此可以作为模范。约阿施的改革,实际上可以作为圣殿发展的里程牌,是具有最重大意义的。这并非主要地是因为修理的范围,那范围相当大的(12-13节)。一座像所罗门所建的圣殿,如此巨大,繁复——而且到现在又这样古旧了要加与例行的修理,其工作之多是可以想像到的。重要的改变在于把维修的财政责任从王转到百姓身上。虽然如此,记载其事,并不是要减低约阿施对圣殿关注之情。极可能他自己倾全力而不能适当地做好这种工作。而且明显地那责任并不是强加于不愿那样做的百姓身上(10节);毋宁说,王的热心是受欢迎的,显示在他行义时期,人民意识到蒙福的路就是顺服之路。

    在这记载中有些细节是要提到的。利未人的表现显得不那么光明,因为他们显然不愿意把王的吩咐付诸实施(5节)。他们的迟延并没有说明理由,但列王纪下十二章四至八节,暗示他们并不完全诚实处理他们所收到的银子。也许亚他利雅的某种影响仍然影响了那些看守圣殿的人。

    十四节和列王纪下十二章十三、十四节之间,显然有抵触。前者说,从百姓募集的银子,有些用来制造「耶和华殿供奉所用的器皿」;而后者则明明表示,没有用那些金钱作这种用途。历代志作者必定把列王纪十二章摆在面前,否则大概不会作出这样明显的矛盾。他可能已经觉得那句片语「工程完了……」,已经解释了这个问题;暗示修理期间,虽然没有用那些银子来买那些器皿,在修理工程完毕时,那些银子才这样加以应用。

    (二)约阿施背道。约阿施朝代的转拆点,随耶何耶大之死而出现。按常规为君王保留的尊荣都给了耶何耶大(15节)。这件事对于约阿施来说,可能是一次创伤的经验,这个祭司自王从襁褓时期起,便担任他的父亲兼师傅,而且他甚至可能还掌实权摄政,直至王成年之时,这是可以充分理解的。然而,约阿施立即辜负了耶何耶大给他的一切栽培,表现出其个性致命的弱点。正如从前接受这位祭司一艮言的忠告一样,现在他照样向百姓的首领中,那些有势力之拜巴力的接受压力;后一类人在亚他利雅治下曾享受恩宠和威望,由他们而来的压力,使他完全降服了(17节)。在这一方面,约阿施与罗波安性情相同,后者因感受错误的影响力,而丧失了大部分的国土(代下十章)。然而,他心意的改变,似乎比罗波安要残忍而且厉害得多,因为他从前曾有过长进和委身;特别因为他竟谋杀了先知撒迦利亚,这个撒迦利亚不是别人,正是他的恩人耶何耶大的儿子(21节)。忘恩负义,这个因素是历代志最后定约阿施之罪的中心点,给我们在其他君王(例如罗波安,亚撒)身上所见的背道这个主题,提供了另一个不同形态。约阿施以谋杀回报爱(「仁慈」这个词常常用来代表上帝的爱或恩典),把背道以最可增的形式暴露出来。在葡萄园的比喻(可十二1-12)里面有它的回声,在那里被谋杀的儿子代表基督自己。当耶稣以此作为谴责以色列的罪行时(路十一49-51),新约进一步亿述这个事件。请也比较希伯来书六章四至六节。

    (三)约阿施受的惩罚。撒迦利亚临死时说的话(22节),曾被人用来与耶稣临死时说的话(路廿三34),司提反临死时说的话(徒七60)相比较。然而,在这里我无意以拙劣的见解来介绍先知(新约也没有这个意思,正如我们刚才已注意到的)。他的话,倒不如说是被历代志用来正式宣告约阿施的命运。在他说的话里面含有一种可怕的讽刺。约阿施在他早年热心之时(6节) 曾指摘耶何耶大不要求(希伯来文为darash 译按:中文本作「叫」)利未人征收百姓按律法所课的税。撒迦利亚用同一个字指责约阿施(标准修订英译本译作「报仇」)。诚然,在较早以前(代上廿八9),耶和华叫所罗门要从心里作出爱的回应,就曾用同一个字。在这里和在那里一样,互相「寻求」的概念与互相「离弃」(20节)的概念是平行的,这是约阿施的命运现在可怕地例证的。人若没有「寻求」的回应,耶和华的「寻求」便含有一种可怕的性质。我们在这里绝非从人的复仇心理来看,不过,有人时常都会尝试把以色列的上帝减缩到那个层面上去。人对上帝复仇概念的正当回应是敬畏。希伯来书十二章廿八、廿九节对约阿施最後的状态,提供一种异常合适的注释,而且是对各个时代之上帝子民的一种警戒。

    约阿施工的挫败,首先是藉亚兰人的一次袭击(这次的袭击,可能与记载在王下十二17-18的不是同一回事),在这种逆境中他本人大受痛苦,最后且被他的臣仆剌杀,他们对他这样行显然由于他杀害撒迦利亚。他虽然有好的开端,但是到了末了却毫无尊荣可言,甚至不把他葬在「列王的坟墓」25)

学习材料来自神家,感谢主的恩典!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