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故乡之五:赶集
作者:麦克西
地处湘东南的炎陵是个山区,以前一定有些“与世隔绝”的感觉,据说,当年日本人打到邻县茶陵,实在走不动了,就没有到过炎陵。也许因为这样的原因,这里保持了一些古老的传统和文化包括语言。这里有一些少数民族,比如苗族,还有一些客家人。
在过去的中国农村,“赶集”是生活里的大事。每月的固定几天里,大家可以把自己种的、多余的东西拿来卖掉,同时也去采购一些自己需要的东西。这种习惯也许是典型的农耕文化的一部分。小时候就随着外婆去塘田乡赶过集,有很深的印象。这种集市和城里的集市最大的区别是,卖东西的人绝大部分都不是专业的,还没有商业化。这次回炎陵,我很想去看看现在的炎陵乡下集市的情景。
当地的语言里把“集”称作“墟。”三河乡的集叫三河墟,塘田乡的集就叫塘田墟。我的猜想是,这种称呼在中国方言里,应该不多见,我走了那么多省份在其他地方都没有听到过,也许是古代留下来的习俗,是不是一种语言“活化石?”有待专家去研究。
一到炎陵县城,我就打听到塘田墟的时间是逢农历三、六、九(每月的3,6,9,13,16,19,23,26和29,与星期几没有关系)。附近的几个乡的集市分开在二、五、八和一、四、七。这样附近的几个乡的集市就错开了,在不同的时间赶集,对老百姓很方便,对集市专业户也很方便。也许这也是一个古老的传统,而城市的集市一定早就与星期挂了勾。
我离开炎陵的前一天正好是农历13日,我们驱车前往塘田墟。
![](http://i47.tinypic.com/110heli.jpg)
(2) 这就是“留守”大部队了,她们沿着马路两边排开,其中绝大部分是中年妇女和儿童
![](http://i47.tinypic.com/34sqjo0.jpg)
(3) 每个人卖的东西并不多,可以看出绝大部分都是个人家庭的“产品”。为了这么“少”的生意,走20-30分钟路,在马路旁站一上午,是不是值得?还是想因此来玩一玩,轻松一下?
![](http://i49.tinypic.com/4hy5fn.jpg)
(4) 这种称用了好几百年了吧?母鸡挺肥的。山区老百姓的服装已经很现代
![](http://i45.tinypic.com/18i0w0.jpg)
(5) 这种称如今还没有被电子称取代
![](http://i50.tinypic.com/24zw4zp.jpg)
(6) 只是收钱多了一个“防伪”的手续
![](http://i46.tinypic.com/14bix78.jpg)
(7) 我的外婆若在,也一定在这里赶热闹。在众多的人群中,我居然发现我的三舅妈也从20分钟以外
的霞塘村过来赶集。从这两位老人的脸上我看到的是山区农民的勤劳。
![](http://i50.tinypic.com/15zkv9c.jpg)
(8) 这位白发老太太带着两个孙子在赶集,卖东西。不容易啊。估计小孩的父母在外面打工?
![](http://i45.tinypic.com/ou77kn.jpg)
(9) 。“三斤半!”
![](http://i48.tinypic.com/2s5yy6s.jpg)
(10) 其中也有不少老太太在赶集卖东西。这位老太太居然一头黑发。过去中国人不注意牙齿保健,结果...
![](http://i49.tinypic.com/30mswb5.jpg)
(11) 无辣不湖南
![](http://i46.tinypic.com/34nsf35.jpg)
(12) 小时候外婆带我吃过的杨梅。一看到这水淋淋的杨梅照片,我的口水就流出来了,而且有些酸,条件反射挺厉害。
![](http://i48.tinypic.com/1060g94.jpg)
(13) 西红柿。这种小而且偏橙色的品种应该是“外来品”
![](http://i50.tinypic.com/rc8r9w.jpg)
(14) 春笋。想起春笋炒肉丝了
![](http://i48.tinypic.com/2mg08hx.jpg)
(15) 新鲜粽子。叶子的颜色很新的样子
![](http://i47.tinypic.com/oh8pxk.jpg)
(16) 烤肉和四季豆。这种烤肉应该是最近才引进的做法
![](http://i46.tinypic.com/11rdnuv.jpg)
(17) 蚕豆
![](http://i45.tinypic.com/no5z7r.jpg)
(18) 紫菜
![](http://i49.tinypic.com/35i7zua.jpg)
(19) 红薯干
![](http://i47.tinypic.com/2crosjl.jpg)
(20) 小鱼:鱼米之乡。这些大小一样的鱼一定是来自养鱼场
![](http://i45.tinypic.com/5tvza1.jpg)
(21) 大鱼。也肯定来自养鱼专业户
![](http://i46.tinypic.com/zk2t4x.jpg)
(22) 水果。小时候,只听说过芒果,现在这么偏僻的地方也有了。但不知是不是本地产的。
![](http://i47.tinypic.com/vosfls.jpg)
(23)豆腐干。很明显这是机械加工做成的
![](http://i45.tinypic.com/ic4oee.jpg)
(24) 鸭子也来赶集(可不是自愿的)
![](http://i49.tinypic.com/20aqbmv.jpg)
(25) 烤小鱼干,放点辣椒、豆豉,这是我非常喜欢吃的一道菜。这些鱼肯定是私人从河里打来的,
原因是大小不一样,而且卖的数量很有限
![](http://i50.tinypic.com/vhgx6o.jpg)
(26) 更多的春笋。收拾得挺干净、整齐
![](http://i47.tinypic.com/smeek3.jpg)
(27) 另一个品种的春笋
![](http://i45.tinypic.com/acv8za.jpg)
(28) 土枇杷
![](http://i47.tinypic.com/2ufwq2u.jpg)
(29) 豌豆
![](http://i47.tinypic.com/xmvno1.jpg)
(30) 红薯粉。很好吃!我买了两斤带回美国。过海关没问题,只是体积大
![](http://i47.tinypic.com/2qc06y1.jpg)
(31) 火焙鱼弄子,非常美食。
![](http://i49.tinypic.com/34xjl77.jpg)
(32) 当地人叫“散子”的点心,是过年的必备品,但如今四季都有
![](http://i50.tinypic.com/15otfll.jpg)
(33) 这是我的最爱,“南花根”,糯米做的,过去也是只有在过年才能吃到。
有点像长沙/湘潭的“猫屎筒筒”,但味道、口感不一样
![](http://i46.tinypic.com/2zqed8i.jpg)
(34) 糯米肉丸子
![](http://i45.tinypic.com/2d94imx.jpg)
(35) 盐辣椒。切开,加了盐,然后晒干。盐辣椒蒸肉,很好吃
![](http://i47.tinypic.com/29ps18n.jpg)
(36) 鸭蛋和蒜苔
![](http://i46.tinypic.com/2iupz04.jpg)
(37) 熏笋。不好看,但特别好吃。吃之前要用水泡很久。
![](http://i50.tinypic.com/b5ljxl.jpg)
(38) 让我吃惊的是在上海等地,美国的垃圾零食Donuts居然挺流行的。刚看到这些时,我想这不会是Donuts吧?难道山区也流行?仔细看了以后发现是“油粑粑”,不算甜品。
![](http://i47.tinypic.com/2v15e7b.jpg)
(39) 不知道这是什么?(后来有网友指出是蕨菜干)
![](http://i48.tinypic.com/34qleki.jpg)
(40) 豆豉(普通话读Chi,但湖南人读“屎”Shi,长得也像!难怪我一开始拼不出来)。这可是湖南人的宝贝,豆豉辣椒炒肉是道有名的湖南小菜,但长得不好看,一定上不了国宴。
豆豉是用黄豆做成的,但据说,盛产黄豆的东北没有这种吃法。
豆豉的做法和酱油有关系,工程挺复杂的。不太相信这是私家做出来的。
![](http://i47.tinypic.com/30nayw3.jpg)
(41) 南瓜和鲜菇
![](http://i50.tinypic.com/2vjde2b.jpg)
(42) 左边是农民自己做成的茶叶。右边是一种土茶叶,我干吃了一口,感觉不好,不过我平时就不喝茶。
![](http://i48.tinypic.com/2hpozuu.jpg)
(43) 鸡鸭随你挑。还有狗肉、鸽子的照片,没敢放上,怪吓人的
![](http://i46.tinypic.com/5owa60.jpg)
(44) 最后,来个大拼盘。总的印象是,和10-20年前比较,山区的物质挺丰富的。
有点疑问的是1949年前这里的集市是什么样子?可能没人知道了
![](http://i48.tinypic.com/2n8mxrt.jpg)
(45)当我们离开的时候,两个方向的过路汽车已经挤得水泄不通。这条公路本来就窄,会车挺难的,逢到赶集,汽车司机一挤就得等好几个钟头,但并不干扰赶集的人,可怜了那些坐车的人。政府在旁边的巷子里建了专门的集市,有水泥台,棚子,但老百姓就是喜欢在这道路两旁。也许这也是千年的习惯。在这样偏避的乡下,也有塞车,可见中国的人口之多、汽车之多。
![](http://i47.tinypic.com/2192o89.jpg)
回故乡之一:外婆的霞塘村
回故乡之二:外婆的老房子
回故乡之三:外婆家外的植物
回故乡之四:农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