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中国越来越富 百姓越来越穷
央视《新闻1+1》 2010-06-28 19:44:29
2010年6月28日央视《新闻1+1》播出《“国富”之后,如何“民强”?》,以下是节目实录:
主持人 董倩:
欢迎收看《新闻1+1》。
今年1月到5月,我国的财政收入是3.5万亿,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年的财政收入将达到8万亿,很快就将成为世界第二。从数字上看,我们的国家是越来越富,作为国民我们是否可以感同身受呢?
(播放短片)
解说:
8万亿,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可能突破8万亿,今天很多媒体都把关注的目光放在了这个数字上。对于中国来说,如果这个数字可以实现,又将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央广新闻:
这个数字主要是根据今年上半年我国财政收入的增速预测出来的,中国今年前五个月的财政收入就已经达到了35470亿,比去年同期增加的8362亿,增长幅度高达30.8%。这一数字比去年前6个月的还要多两千亿,6月份地方财政也纷纷上报喜讯,很多的省市县均提前一个月实现了财政收入过万的任务。
解说:
今天我们也找到了最先报道这一数字的《经济观察报》,该报记者报道说,国家税务总局一位官员表示,今年下半年保证10%的增速应该没问题。保守估计,上半年财政收入或将超过4.3万亿,下半年则将达到近3.8万亿。
周天勇(中央党校教授):
去年年初1到5月份,6月份,它是一个经济低迷时期税收低迷增长,所以它这个增长速度同比就比较高一些,整个税制的设置它就是向财政集中的这么一种机制。
解说:
8万亿,如果这个数字今年可以实现,那意味着中国将紧随美国之后,成为全球第二大财政收入经济体,特别是对比眼下全球发达国家,财政收入相继出现1% 左右的低速增长,甚至是负增长的局面。中国高达两位数的财政收入增速,的确令人吃惊。而如何看待这样的增速,今天各大媒体对于这一数字的解读应该说也是有喜有忧。
看看中国的财政收入,首先应该感到高兴,从1950年到2010年,60年间增长接近一千倍。2002年我们还是1.9万亿,去年达到6万多亿,今年又有望超过8万亿,但是财政收入的增长也是一把“双刃剑”。对于政府来说,收入的过快增长有时候也不是好事。
今天很多舆论面对8万亿,更多的是理性的思索。例如新华每日电讯的一评论说,“财政收入全球第二,更需淡定”。财政收入多不一定就说明合理,目前我国有的税收存在着很大的不合理性,很多劳动者的收入增长并不快,一些地方财政收入随着很快,但是用在教育医疗方面的支出却增长缓慢。
《羊城晚报》的评论则指出,“在国民收入既定的前提下,财政收入过大,则必然意味着企业与民众那头的部分相对过少,对于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会带来一定负面的影响”。
中国网的评论也提出了疑问,“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税收,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大大超过GDP增速,是否意味着各种经济体税负过重。如果是的话,这种增速是不可持续而且对经济十分有害”。
《东方早报》的评论说,近年来在民生等领域,政府加大了投入的力度,但在行政管理费用以及一直不对外公开的“三公费用”方面的支出依然非常庞大,再加上预算不公开和不透明,使得政府在社会保障和民生等领域的支出和发达国家比较依然有不小的差距。
而《青年时报》则提出了大家的希望,当前“公民表达”最该做的是集中声音推动政府尽快搭建公共财政制度体系、法制体系、支付体系和监督体系。
主持人:
首先,岩松你怎么看财政部网站公布了1到5月份的财政收入,但是媒体对这5个月的收入这么感兴趣,因为也不是前半年,也不是全年。
白岩松(评论员):
我觉得媒体是代表着媒体公众以及社会内心里所潜藏的欲望,突然遇到了这样的一个数字被激活出来的。一个什么样的欲望呢?我表面上关心的是你挣了多少钱,其实很长时间我都在关心挣了钱怎么花,这是第一个,表面上关心挣钱,其实关心花钱。
第二,在关心你如何花钱的同时,更关心的是,里是不是把钱会花在老百姓的身上,花在诸如教育、健康、社会保障等等这方面,也就是花到我们每一个个人的身上。
第三,关注你这样花钱的同时,更关注你能不能透明,能不能公平、公正,能不能催化下一轮包括体制改革这一方面的东西。所以大家只不过借这么一个数来表达自己的声音。
主持人:
财政收入这些年来一直是凯歌高奏,到今年年底8万亿,有一个问题就是国富了是不是顺理成章民就强?
白岩松:
当然不是。
我们一方面开心,另一方面也有一个困惑。开心在于国富是好事,过去十几年来,我们整个财政收入一直以两位数以上的数字快速增长。我也是前半程的见证人,因为前半程的时候,每年新年一过,我都要采访税务总局的局长,连续几年,那几年每年我都会猜新年新的数,结果出来的数只有一年猜对了,剩下的数比我猜的还要多得多。我已经很使劲了。这说明了什么?当我们十几年来,我们财政收入的增长的速度都远远超过GDP的增长速度的时候,你就知道,一定有人勒紧裤腰带了,那就是企业、个人,包括地方,多在勒紧裤腰带,使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富了。这是我们开心的另一面,也就是说,会有很多人勒紧裤腰带。
这个时候你就要关心钱究竟该怎么花了,究竟它全都是好事吗?8万亿,世界第二,乍一看,挺好,其实它就是一个数。
主持人:
岩松,你刚才说了一个词,叫勒紧裤腰带了,中国经济的活跃导致企业的活跃,然后企业是勒紧裤腰带让中国经济更活跃,最后是政府税收多了,政府盘子里面的钱多了,企业呢?个人呢?
白岩松:
很多的经济学家都在表达,不管是从企业来说,从个人来说,我们的税负都是偏重的,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因素,包括我们的分税制改革,现在我们中央财政收入占了总体财政收入是半壁江山以上,52%、53%这个概念。也就是说,国库这一块是为什么大。当然这个时候你也说,这也是好消息,否则的话,金融危机来了,它一下子掏不出五万亿干这个事去。另外一方面,在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保持了相当多的活力。另外,像四万亿的投资,包括住房的一些税收等等,都使我们这个税继续保持高速度的增长。
另一方面,当然你也看到了,税负很重的这种情况,我们刚才关注8万亿,世界第二了,该怎么花钱,花钱不仅仅只是花出去,有增有减。我们首先要关心减的这一块,会不会给企业一定的减税,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
第二个,个人所得税该不该提高征收的门槛了,向中低收入倾斜,让中低收入更少被收税,而它所有的收入都可以变成实实在在的收入。对高收入人群继续实行很严厉的征税的制度,因此首先要减。接下来我们再关心如何去花,像医疗、卫生、教育等等。
主持人:
政府手里面可支配的收入多了,这当然是好事,接下来人们自然关注怎么样才能既满足财政支出的需要,又能同时降低财政收入的规模。我们的节目稍后继续。
解说:
修一公里路大概需要投入5千万,而人全县的孩子免费寄宿就读,每年的财政开支也是5千万左右。今年开始,从幼儿园到高中,巫启贤全部实现免费教育,而且孩子全部实施寄宿制,除此之外,年龄45岁的人进行各类技能培训,也都由政府埋单。
从去年3月开始,每年投入1.5亿,陕西神木开始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对此,神木县县委书记认为,“民生是高回报的投资,即使算经济账政府也挣了一大笔钱”。对于神木医改,卫生部部长陈竺感慨说,“神木模式全国大概五分之一的县都可以做起来”。钱,政府的钱到底应该怎么花,正在成为一个历史性的问题。
(2010年6月28日)
主持人:
从今年的7月1号起,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就将开始实施,不过记者在江西等地调查发现,目前各地的具体实施政策还没有出台,一些细节也没有明确。
胡大洋(江苏省医保中心主任):
各个地区筹资水平跟基金的支付水平差距比较大,就我们江苏省范围里,也存在这个问题,苏北跟苏南的筹资水平,跟基金的支付水平都是不一样的。
解说:
钱,同样是钱,江苏省抚州市对媒体表示,如果有300万,唱凯提就可以得到及时的加固,而此次垮堤造成的损失却是10个亿;钱,还是钱,山西平遥县,每年仅公务接待就要几万人,费用高达几千万,而县城自己却没有资金修缮城墙;钱,还是与钱有关,医疗改革、教育改革,社保制度推进,当然还有居民收入分配制度。今天面对8万亿的政府财政收入,很多人也看到了改革的契机。
(2010年3月23日)
主持人: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22号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说,中国将不断增强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的格局。
解说:
面对眼下社会最关注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就表示,收入分配方案今年应该会出台,因为中央提出有关方针已经有几年了,现实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如果再不解决,可能会导致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在6月9号,国家税务总局也推出了加强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一系列措施,这被很多人认为是调整收入分配制度的推进。
今天有媒体评论就说,个税改革已经不容我们再说,且无多少闪躲的余地。
丁学东(财政部副部长):
从2004年到2008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年均增长23.7%,占GDP的比重从2.79%提高到了3.48%。
解说:
6月21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通过审议,在这份纲要中,有一个重要的数据就是4%,记得2002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要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4%。事实上,与财政收入或超8万亿同一版面有人也在呼吁“教改下一步要动起来”。
政府信息的公开透明,也成为今年的关键词。预算公开、财政公开,尽管一直在呼吁,但6月15号,由上海财政大学公共研究中心课题组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2010年中国省级行政机关透明度排行榜以100分为满分记,排名榜首的福建也仅仅只得了16.57分。
在今天,有人对不少省份财政透明改革仍在观望,财政透明都缺乏实质进展。
(2008年3月18日)
温家宝(国务院总理):
71个国家的财政史是惊心动魄的,如果你读它会从中看到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是社会的结构和公平正义。
解说:
2008年,两会中外记者见面会,而当时刚刚公布的2007年财政收入是5万多亿,当时温家宝总理说要下决心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如今,面对今年财政收入要超8万亿的可能性,医改、教育、收入分配制度、个税体制改革政府财政透明度的推进等等,所有的改革似乎也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刻。
主持人:
俗话说,只有没钱的不是,没有有钱的不是。但现在咱们有钱了,却发现怎么花却是个问题。
白岩松:
有钱也有不是,不是那句话说得好吗?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是有钱也不是万能的。怎么说呢?比如,我记得咱们在节目中,我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改革前20多年我们的主要目标是挣钱,今后主要的挑战是如何花钱,因为在花钱里头蕴藏着我们最期待的词汇,像尊严、幸福、和谐、公平等等,你就突然发现,我们看似很富,但是有些领域很穷,看似有些领域很穷,但是大的国库又很富。
主持人:
其实刚才岩松也说出了两个严肃的现象,我们也发现了两个矛盾的现象,接下来我们就连线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
刘所长,首先您给我们解释这样的一个矛盾的现象,因为财政收入马上就要成为世界第二了,这是不缺钱,但是我们看三百万的资金缺口有能够让唱凯堤抚河决了堤,从这个情况看,我们到底是缺钱,还是不缺钱?
刘尚希(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缺钱不缺钱都是相对的,相对于我们国家老百姓对公共服务强烈的需求来说,我们的钱应该说是相当紧张的。但是我们在现有的发展阶段,把现有的钱怎么花好,花得有效果,花得让老百姓满意,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课题。
主持人:
刘所长我说的这是一个矛盾现象,还有一个矛盾现象,大家非常关心,我们也看到这个数字了,1到5月份财政增长的幅度是30%,但是这些年造成劳动者的报酬增长却这么缓慢,怎么解释这个现象?
刘尚希:
对,这个反差比较明显,财政收入增长比较快,尤其在今年,与去年的情况比较,去年1到4月份财政收入是负增长,所以这两年平均起来看,财政收入增长大概10%,就是2008年、2009年现在同期进行比较,所以今年的财政收入比上年的增长比较快,有一个特殊的因素。刚才那一方面比起来,老百姓工资的增长是比较慢,存在反差。我想,这里头有抑制的问题,老百姓收入的增长,实际上是老百姓与企业的分配关系的问题,我们常说的,劳资关系,我们通过建立一种和谐的劳资关系,使企业的发展,拉百姓收入的增长能够有效地结合起来。政府收入的增长,实际上它也是更多的要用于老百姓,所谓取之于民和用之于民。
主持人:
谢谢刘所长。
岩松怎么看刘所长刚才第二个问题的回答?
白岩松:
对。我觉得大家现在当然要关心个人收入的增长,当然个人收入增长有的时候我们容易划一个简单的等号,比如涨工资,涨工资只是直接我们肉眼看得到和厚度能够感受得到的,我们希望是这样,包括农民,包括工人,他们的收入都应该有所增长,但是在一定的改革,政策支持的情况下,是可持续的增长,这是一个方面。
谁说国民的收入仅仅是用工资体现来,还包括工人的福利。比如我们看病的成本和压力突然降下来了,房价没有那么高,我们的教育越来越进入到一种免费的阶段,而大家不至于为教育提心吊胆,这种时候难道它不也是一种收入,难道也是一种公民在分享改革的成果吗?
每次路过长安街,看到中南海、新华门,在警卫的后面,你都能到那五个鲜红的大字“为人民服务”。这个时候你就明白了,国富是为了什么?国富当然是为了终究老百姓要富起来,我觉得应该是国富民富,国富民强,大家组成这样的一个词汇。刚开始的我觉得还可以理解,刚开始家里有钱了,它不一定急着给孩子,给长辈分钱,先咬咬牙,咱把房子盖起来,别天天被雨淋着,接下来咱们想办法把硬件,路都修上,咱们能生存下去,再往后,您不能说是,有了房子了,咱盖二层,拆了盖三层,拆了盖四层,每一个住在里头的人敲着锅碗瓢盆,穷得叮当响,这不行。所以这是阶段问题。
我觉得这次很有趣,这两天为什么媒体突然关注8万亿,就是借力发力,来表达人民的心声。
主持人:
因为国富了,最终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国民。
白岩松:
我想永远记着那5个字“为人民服务”,如果我们把新华门大门比作是一个党中央、国务院,国库也跟它可能与此相关。怎么样在有了8万亿这样一个标志性的数字,成了世界第二之后,我们慢慢让每一个老百姓它可以不看书,不看报,不看《新闻1+1》,但是能够感受到国家已经富了,因为我这里也富了,因为每个人的笑容证明你真的是世界第二……
(来源: http://news.creaders.net/headline/newsViewer.php?nid=436559&id=992308&dci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