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佚文《海国记》显示钓鱼岛主权应属中国--这回看你小日本还说什么?(图)


清代钱泳手抄有关钓鱼岛的文字。(网络图片)

前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日前针对钓鱼台主权问题发表言论,日本外相冈田克甚至放言钓鱼台是日本的领土,不需与中国讨论。不过,钓鱼台是中国固有领土,近日 又添铁证,大陆收藏家彭令提供清代名著《浮生六记》佚文《海国记》的手抄本显示,中国发现钓鱼台的时间,比日本早76年,据国际法“先占原则”,钓鱼台应归中国管辖。

沈复无意间记录了200年前国界

彭令在清代学者钱泳的手写笔记《记事珠》中发现了《海国记》。《海国记》是清代名著《浮生六记》遗失的卷五《中山记历》佚文,当中详细记述大清使团途经钓鱼台的见闻,证明钓鱼台(岛)在中国领域内,不属于琉球(即日本)。发现这一佚文墨宝的大陆收藏家、研究者彭令,为钓鱼台主权应归中国提供的有力证据,震惊两岸四地及日本学界。彭令认定此书是《浮生六记》的佚文,得到江苏省社科院文学所前所长萧相恺,以及台湾的《浮生六记》研究学者、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蔡根祥教授认同。蔡根祥教授曾上书温家宝,要求得到权威机构检查并认可,以国家名义保护珍贵藏物,以防他国想以高价收购此手稿。

据史载,1808年(嘉庆十三年),清朝廷下旨册封琉球国王,派遣齐鲲为正使、费锡章为副使,沈复作为太史的“司笔砚”也一同前往,沈复在《浮生六记》中记述大清使团此行中途经钓鱼台(岛)的见闻,比日本宣称在1884年发现该岛的时间早了76年。

根据《海国记》佚文内容,沈复等经钓鱼台赴琉球途中,对钓鱼台周边情形及方位都有详细、确切的记载,其中,“十三日辰刻,见钓鱼台,形如笔架。遥祭黑水沟,遂叩祷于天后。忽见白燕大如鸥,绕樯而飞,是日即转风。十四日早,隐隐见姑米山,入琉球界矣。”手抄本上写的钓鱼台就是指中国人所称的钓鱼岛,日本人称为尖阁列岛。因此,琉球国西部领域是从姑米山(即现在冲绳的久米岛)开始,以黑水沟为中国(清廷)与琉球国的分界线符合历史事实,钓鱼台 (岛)明显在中国的领域内,不属于琉球。

《浮生六记》本是沈复当时作文自娱,却无意间记录了200年前的国家疆界。蔡根祥教授认为,这段文字出自有名有姓的大文人之手,不受任何政治因素影响,在不经意间显现出的结论,比正式的官方文献更可信,更有说服力。

日本人1000万元欲购此书

据台湾《旺报》报导,此佚文公布后,日本、台湾学界电询要求研读、收藏者络绎不绝。彭令说,日本有人愿开价1000万元人民币收购此书,遭到他的拒绝,“我是华夏子孙,日本人就算出1亿也别想拿走,《记事珠》手抄本必须留在中国。”

蔡根祥教授却非常担心佚文无法被完善保护,5月初他推荐《浮生六记》卷五手抄本申报大陆“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至今鉴定结果尚未公布,不过却提出了限制手抄本出境的法令。

日本冲绳大学教授刘刚也表示,此手抄本面世证明钓鱼岛不属日本的历史事实,“钓鱼台属于琉球,琉球属于日本,日本对钓鱼岛拥有 ‘主权’,是伪造的历史谎言。”他又指出,沈复《浮生六记》中所记的册封礼仪,“国王设香案,率其为官,行三跪九叩首接诏礼”、“王与众官各就拜位,行三 跪九叩首拜诏礼”等,实录的册封礼仪明显反映出,琉球国王视清廷(中国)皇帝为君父,意义上明示琉球是当时清朝的藩属国。

《浮生六记》是清代文学家沈复的自传作品,全书分《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等六卷,目前已知的仅有其中四卷,不包括《中 山记历》、《养生记道》两卷。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