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人们特别喜欢为事物分类。我本来也很喜欢,从中学开始,就开始学习为寰宇的各种人和事分类:有机物,无机物;卵生动物,胎生动物;草食动物,肉食动物;草本植物,木本植物;藻类,菌类 ;海洋气候,沙漠气候……当时很高兴,觉得自己是在长知识,学科学,认识这个世界,也认识作为人的自己。
到了大学,分类更往精密细腻处去,学习起来态度也更严肃,孜孜不倦,战战兢兢,生怕一个不留意,划错了类,世界就会成为哈哈镜那样在自己的眼里变形。
我真正对分类感到厌倦是从信仰开始;也是从信仰开始,我心仪于寰宇的浑然一体,难切难割。教会还好,我去过的教会都是一团和气。我去过的宗教网路可就完全不和谐了,这种不和谐甚至深入到同信耶稣的人们中间。因为为数不少的人,喜欢把信耶稣的人分为真基督徒和假基督徒,好基督徒和坏基督徒。标准呢?论断者自己当然是又真又好,其他的就都得扔到烈火里去试真金。
文学也是。要知道,人们洋洋得意于分类的同时,往往忘了自己的脑袋有限,事物的发展常常会使自己的分类沦为不伦不类。“网路文学”现在就是个糊涂类。本来,它是网路勃发期间发表在网路上的小说、散文、诗歌等等的统称。由于报刊出版社投稿千难万难,许多作者借着网路的恩典,自行发表自己的作品。这些作品由于网路短平快等属性和其他原因,也很难得到报刊和出版社等有关部门,权威个人和团体的承认。于是,网路文学颇成为了边沿文学或者山寨文学的代名词。
哪知,网路进一步蓬勃,纸路进一步萎缩,现在大的报刊杂志出版社等都在网上建立起自己的空间,刊载文学作品。那些文学作品,算不算网路文学呢?现在还有几家文学机构是不在网上刊登作品的呢?
网路文学这个词随着日新月异的网路载体的一统天下将会失去它原来的含义和意义,因为中心也好,边沿也好,都一样上网,一样通过大小各式电子屏幕传遍千家万户。网路不仅仅属于文学,网路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环境之一,许多的生活事项,都可以更加便利和精确地在网上完成。
看来还是得回到正统文学和边沿文学这个分类中来。
这个分类很庸俗,是不是?不仅庸俗,也充满了势利。归根到底,正统/中心的不一定就好,边沿的不一定就不好。令我感触甚深的是我周围这个所谓的边沿文学世界的汪洋大海。许多作品是至真至情的好作品,语言风格也超凡脱俗,文彩灵气斐然。可有谁知道这些作者呢?有谁正眼看他们一眼呢?有谁称他们作家文学家呢?当然,这些人中的许多人,他们本人并无意当什么家,他们只是认真写出了自己想要写的。而这,本身就是文学的平凡和伟大之处。文学,在属于人类集体文明馆的一部分之前,首先必须属于自己。
当然,文学的美好伟大处,还在于她语言艺术的精湛,这一点,文学和音乐、绘画、雕塑等是一个道理;粗制烂造的东西绝不是文学艺术。
对于我自己来说,我热爱文学,我在文学中经历梦境和现实,我在文学中成长和完善。不久前我转载的dueprocess 的散文《普天下风流天子 盖世界浪子班头 【叁 完结篇】》对我有许多的启发和撼动,其中有一段作者写道:“他(马烨)是我所认识的人中真正意义上的‘君子’…… 从不去狂妄地想能赐予别人什么,启发别人什么,而是自己缺失什么,却在追求自性完满的过程中最无目的性而又最不可抗拒地撼动了他人。”
各人有各人的文学观、人生观;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上也会有不同的认知。现在我的认识和这一段话相吻合。通过我特殊的角度、视野和笔触,将我认为真善美的东西以及我的和这个世界的喜怒哀乐和七情六欲描绘出来、抒写出来。什么网路文学,什么正统文学,什么奖什么名,什么册数什么点击......是文学之外的物,就像钱是身外之物一样。 执着和虔诚于文学,本性上当如执着和虔诚于真善美那样。那样,也只有那样了以后,我才领略到了以前没有领略到的,只有文学才能够给予一个人的自由和欢愉。
放手,不放手
我的灵魂,在我的字里
中篇小说 黑婚白婚 三
淫女 (短篇小说)十 (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