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英雄多磨砺 农家子弟出乡关

谈谈文学城文化走廊里的新鲜事儿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俗话说:玉,不磨不成器。而人呢,同样是不磨不成才。

真正的成功者,是在磨砺中前行,又在磨砺中脱颖而出。

有些人的磨难来的早一些,有些人的磨难来的晚一些。与绝大多数农民的后代一样,王耀武一出生,就要面对种种磨难。

1904年,王耀武出生在泰安县一个王姓农民家庭,父亲给他取名哲让。哲让兄妹4人,他排老二。他父亲靠着4亩山田,养活着一家6口,生活可想而知。坊间有传言,哲让常见到母亲为生活发愁,就说:“我长大当大官咱们就不住这小草屋了,您两位老人可跟我去大城市住洋楼”,母亲稍感宽慰,说“骡啊,娘可盼着那一天哩”。儿子长大后真的当了大官,可父亲却没有见到那一天。

没过几年,父亲去世了。养家的担子,着落在母亲一个人身上。在如此境况下,母亲仍把哲让送进了本村私塾,跟随张宝亭先生读四书五经。这期间,长兄哲坚又过世了,家里实在供不起他上学了,只得中断学业。

尽管如此,他对母亲的恩情,终生不忘。后来哲让当了军长,把旧屋翻修成了四合院,捐给村里做学堂用,另建一宅安置家人。坊间传言,哲让被俘后,解放军查抄其家发现并无余财,只有两台美国产拖拉机,问其为何家里要留两台拖拉机,王答曰:退役后准备回泰安老家开几亩地种,侍养老母。陈毅听后感叹不已。

故乡,故土,故人;难舍,难分,难离。

尽管如此,哲让还是迈出了他人生的第二步,离开故土,外出谋生。

哲让先到天津投亲,在一家公司谋得一职,做杂活。而后,哲让又到上海讨生活,在一家饼干公司做店员。哲让并不甘心做一辈子店员。他白天看店,晚上读书。学物理,习算学,日复一日。

当年的上海,是中国的金融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有人说,上海就是一个大熔炉,在大上海滚爬过的人,都不是一般的人。山东少爷张宗可,经过上海熔炉的砺炼,变成了康生。山东姑娘李云鹤,经过上海熔炉的砺炼,变成了江青。山东农家少年王哲让,经过上海熔炉的砺炼,变成了王耀武。

哲让在上海所受到的磨难,不必细说。据说三十年后,在北京功德林战犯看守所,王耀武曾对沈醉谈起了他人生的几大得意之事,其中一件就是发达之后,去上海,把那家饼干店买了过来。

现在回过头来继续说哲让。哲让有个族兄,叫哲玉,告诉他说广州有个黄埔军校在招生,并建议他前去投考。哲让得此消息,马上筹集车马费,动身南下,直奔黄埔而去。

黄埔入学有一定的要求。
首先要文凭。哲让就托朋友弄了张高小毕业证书,上面的名字已经变成了耀武。
其次是文化考试。王耀武在上海的夜读发挥了作用,顺利过关。
最后是体检。王耀武被刷了出来,原因是身高不够。

体检不合格的王耀武,独自一人,站在学校空旷的操场上。
此时的王耀武,只有伤心,只有伤心的泪水,如注。

王耀武此时的心情,不难理解。身体是父母给的,以后还会长高。但现在有什么办法呢?

记得当年我参加高考时,考试完后就进行体检。我拿着体检单查完后,到审查处交单。审查的是一个年轻女老师,似乎见过面。她说:身高一米五四,不能当兵,这怎么行?我说:反正我也不想报军校,多高无所谓。她说:不行!将来报不报军校,再说;但现在不能自己把路堵死。她拿了一张新的体检表,领着我重新体检。当量身高时,她笑着说:你可真会量。一米五五当兵,你咋就能量出一米五四呢?那位大夫也乐呵呵地,用尺一比划,“一米五六”。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记得她,常常想找个时间去见见她,说声谢谢。

常言道:人的一生,就那么关键的几步路。走对了,成就辉煌的一生;走错了,也是一生,是另外的一生。在人生的岔路口上,往往都有那么一个人,对自己的选择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或对自己推了一把助力,或拉了一下引导。这个人可能已经忘记了这件事,但自己却终身不忘此人的恩德。正是这几步路,串起了自己的人生;正是这几个人,成就了自己的人生。

王耀武此时就遇到了这样一个人。这人叫刘峙,当时是学校教官,国军营长。别小看营长,那时可是个大官。当时,国军初创,只有两个团,营长自然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刘峙碰巧路过操场,见到王耀武一个人在哭,就向前询问究竟,就生出恻隐之心,就主动与校方沟通,并且沟通成功,王耀武被录取了,黄埔三期。

至此,王耀武迈出了他人生的第三步,进入黄埔军校。

是年,王耀武20岁。

(下一回的标题:自古英雄出少年 林彪粟裕王耀武)

本文首发在 有文化的军事家——王耀武 ੍自古英雄多磨砺
无中生有 发表评论于
文化走廊的回帖:
* 谢谢介绍。 -项舞剑志在沛公- ♂ (0 bytes) (18 reads) 04/06/2010 13:02:33
* 鼎:) -有言- ♂ (0 bytes) (34 reads) 04/06/2010 18:51:05
* 王乃国军名将,和许世友有一拼, -au600- ♂ (26 bytes) (91 reads) 04/07/2010 07:37:02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