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专家谈朝鲜战争:仁川登陆是个不幸 苏联成输家
2010年07月 《瞭望》新闻周刊
朝鲜战争在美国又被称为“被遗忘的战争”,原因之一是,这场战争发生在取得辉煌胜利的二战和不得人心的噩梦般的越战之间,以停火告终
6月25日,流行音乐巨星迈克尔·杰克逊逝世周年忌日,全球歌迷追思绵绵,美国媒体报道连篇累牍。这一天,也是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朝鲜战争爆发60周年纪念日,美国媒体的报道却是轻描淡写。
这让美国普通读者斯科特·雷迪克斯大为不满。他说:“媒体对这样的历史事件的重视程度让我无法理解,在这场造成美国官兵伤亡128650人的战争爆发60周年之际,谷歌新闻网却只字未提,而迈克尔·杰克逊去世一周年及其豪宅能卖多少钱这种消息却刊登在显著位置。”
朝鲜战争在美国又被称为“被遗忘的战争”,原因之一是,这场战争发生在取得辉煌胜利的二战和不得人心的噩梦般的越战之间,以停火告终。有一个事实或许表明美国人希望忘记这场战争:那就是,直到1995年,美国首都华盛顿才搞了个朝鲜战争纪念园。
在6月25日前后,美国国防部在五角大楼举行追悼阵亡将士、向朝鲜战争老兵致敬的仪式,杜鲁门总统图书馆暨博物馆举行了几场朝鲜战争研讨会,美国陆军网站开辟朝鲜战争60周年专栏,等等,但这些活动规模不大,没有引起媒体的太多关注。
“克里姆林宫中心论”误导中情局
6月16日,美国中央情报局解密了1300份相关文件,其中有些文件显示中央情报局在情报方面一再出现失误,其中之一就是在中国是否会参战问题上出现了严重的错误判断。
其实,战争一爆发,中央情报局就一直在监控中国的一举一动。这个成立刚刚三年的情报机关在1950年9月8日的一份文件说:“没有直接证据显示中国参与了这场战争。”9月15日,美国麦克阿瑟将军指挥联合国军在仁川成功登陆,对北朝鲜发起反攻,这时形势开始对南朝鲜有利,但中央情报局也没有发现中国出兵的迹象,排除了中国参战的可能性。到了10月12日,中央情报局还认为中国军队不会参战。它给白宫的一份秘密报告说,从军事角度看,中国参战的最佳时机已经过去,“没有具有说服力的迹象”证明中国将干预这场战争。
根据这些情报,麦克阿瑟10月15日与美国总统杜鲁门会面时表示,圣诞节前就可以结束战争。然而4天后,大约3万中国军人跨过鸭绿江,几天后又有15万人参战。到了11月28日,麦克阿瑟承认他面临着一场“全新的战争。”
研究中央情报局历史的马里兰大学教授克莱顿·劳里说,中央情报局提供的是战略指导,非具体的“战术性”警告。“他们当时知道有一些中国军人在朝鲜,与联合国军交战,但是他们不能因此发出警告说,这就是中国在参战。”
对于中央情报局没有做出正确判断,有一个解释是,中央情报局乃至整个美国政府太过于关注莫斯科的动向。
1951年4月,杜鲁门总统向全国发表电台电视讲话时强调,这场战争是莫斯科煽动的。他说:“克里姆林宫的共产党正在大搞阴谋活动,要在全世界铲除自由。如果他们得逞,美国将成为他们最大的受害者之一。”
从那时起,中央情报局所提供的报告就打上了“克里姆林宫中心论”的烙印。有一个标题为《北朝鲜政权当前能力》的报告就称,北朝鲜政权“是被牢牢控制的苏联卫星国,无法独立自主,其存在完全依赖苏联”。
中央情报局情报研究中心的一位分析人员2001年曾就朝鲜战争爆发前的情报进行了梳理总结,他的结论是,当年认定苏联控制着北朝鲜决策的思维定式,是造成中央情报局错判的的原因所在。
中央情报局1950年10月12日的报告《中国共产党全面干预朝鲜的威胁》在结论中有这么一段话:“中国共产党全面干预朝鲜必定被认为是一种持续存在的可能,但是鉴于所有已知的因素,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除非苏联决定发动全球战争,否则1950年就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中央情报局历史专家劳里教授指出,这一结论是说苏联控制着庞大的共产主义阵营,没有苏联的点头允许,亚洲或非洲就什么都不会发生。
“联合国军的悲剧”
由此看来,美国似乎很少从朝鲜自身的特点来考虑朝鲜的局势。
1950年1月,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宣布了美国承诺保护的“防御范围”。朝鲜不在其范围之内。而在此几个月前,美国作出了有争议的决定,就是从南朝鲜撤军。
佐治亚大学的朝鲜问题历史学家威廉·W·施托伊克说,这反映了中央情报局乃至整个华盛顿的想法,即莫斯科重要,汉城或平壤不重要。
施托伊克教授研究冷战问题三十多年,多次到朝鲜半岛寻访考察,撰写了《朝鲜战争反思》和《朝鲜战争:一段国际历史》等书,是美国当今朝鲜战争研究权威之一。他对朝鲜战争的基本观点包括:朝鲜战争对于西方改进军事装备以及扩大美国的全球军事义务起到了重要作用;朝鲜战争有多次机会可能演变为更大范围的冲突,由于多方的秘密政治压力才没有扩大化;朝鲜战争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望;从长期来看,朝鲜战争增大了中苏分裂的可能性;在参与朝鲜战争的大国中,苏联是最大的输家,它在国际共产主义阵营中无可争辩的领导地位受到削弱。
不过,他说:“经过研究之后,我对麦克阿瑟产生了强烈的反感。他在仁川登陆确实应给予大力肯定,尽管当时没有遭遇强有力的抵抗。但是作为一个外交史家,我认为从某些方面来说仁川登陆是个不幸。成功登陆导致军事态势迅速发生逆转,没有给双方开展有效外交斡旋的时间。仁川登陆后,联合国军必然向北挺进,这是个悲剧。”
施托伊克教授指出,二战和越战结果都是明确无疑的,但朝鲜战争不然。他说:“实际上,美国赢得了这场战争,实现了最初的目标,就是将北朝鲜军队赶回到“三八线”以北。不幸的是,我们后来改变了这个目标。”
1953年,朝鲜战争双方签署了停战协定,但是没有签署和平协议。美国早就与中国和俄罗斯握手言和,但是朝鲜半岛问题至今仍未解决。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主任申起旭说:“朝鲜战争常被称为‘被遗忘的战争’,其实并非如此。韩国‘天安号’军舰沉没后,朝鲜半岛局势急转直下,可见朝鲜战争实际上是 ‘未终结的战争’。”
“美国不能再制造假想敌”
虽然朝鲜战争爆发60周年的消息不及歌星杰克逊去世一周年的消息吸引眼球,但是一些美国网民对朝鲜战争的评判解读却是言辞激烈,有偏执之词,有极端之语,也有理智之言。
对于因战争失利而又不按照白宫意图行事而遭撤换的麦克阿瑟,一位名叫埃普西尔逊·埃普西尔逊的网民深表同情,他说:“杜鲁门拿掉麦克阿瑟实在是愚蠢之极,美国还在为此付出代价。本来麦克阿瑟可以彻底解决朝鲜问题。也可以说,如果麦克阿瑟结束了朝鲜战役,越战就不会发生。要怪就怪杜鲁门。”
丹·菲利普表示赞同,他说:“杜鲁门的确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臭包袱,他让我们夹着尾巴‘结束’战争。”
托马斯·R则认为,麦克阿瑟想动用核武器轰炸中国军队,这会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撤换麦克阿瑟明确了美国文官仍然高于武官的原则,从而将这场冲突局限在朝鲜半岛上。
戴维·科尔德则认为,仁川登陆是英明之举,无人可以质疑麦克阿瑟的勇敢,但是他误读了中国,而在1950年10月局势发生变化后,他却不知道如何应对。
针对“克里姆林宫中心论”,克里斯特尔·帕里克说,美国领导人很少顾及朝鲜人的民族主义情绪,这一点值得思考。美国人似乎也无法想象,刚摆脱殖民统治的民族绝非只是冷战中的马前卒。他指出,从“克里姆林宫中心论”看问题,就无法理解北朝鲜或中国的行动。
苏珊·赫尔姆斯则反对美国制造一个强大的假想敌。她说:“或许当我们怀有的‘他们都要攻击我们’的恐惧被扫进历史垃圾箱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文明的国家。”
戴维·麦克科尔德说,我们从朝鲜战争应该汲取的教训是,囿于一种思维定式而不顾及其他是很危险的。不管是在政治、经济、投资领域,还是涉及人际关系及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我们需要广泛阅读与学习,同时考虑其他的可能性及思考方式。尤其是经理人员或政府官员,他们的态度和行动影响到很多人的生活,应该将他人的观点与自己的进行比较,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文/《瞭望》新闻周刊驻纽约记者刘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