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政委”:随军牧师 美国大兵的精神支柱(组图)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美军“政委”:随军牧师 美国大兵的精神支柱
2010年07月   来源:环球网-环球时报

 

美军随军牧师,美国大兵的精神支柱。 [图片来源:环球网]

    现代随军牧师制度实际植根于中世纪的天主教。公元742年,德国雷根斯堡(德国东南部古城)宗教会议首次正式规定,在军队中设立随军牧师一职,但是禁止这些“上帝的仆人”携带武器或直接参战。公元4世纪的一个传说称,一位名叫图尔斯·马丁的异教罗马士兵碰到了一个冻得发抖的乞丐,就把自己的军用斗篷的一部分分给了他。那天晚上,他梦见了身披斗篷的耶稣。于是,他转信了基督教,并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基督教会。他死后被封为圣徒。图尔斯·马丁后来成了法兰西的神圣保护人,他的斗篷也成为一件圣物,被历代法兰西国王带上战场。这件斗篷在拉丁文中被称为披肩(cappa)。其便携式神龛被称为capella。看护它的牧师叫作cappellanus。最终,所有的随军神职人员都被称为capellani,法语称为chapelains,从此便有了随军牧师一词。

 

美军随军牧师,美国大兵的精神支柱。 [图片来源:环球网]

    斯通教士是英属美国殖民地上第一位随军牧师。贯穿美国独立战争的随军牧师史是一部牺牲和奉献的历史。殖民地牧师们常常从他们自己的教区和传教地征集士兵,并率领这些士兵走上战场。他们承受着个人的痛苦,并整天和饥饿、孤独、拘禁、挫折、伤病及死亡打交道,直到最终的胜利。1775年7月29日,大陆议会对随军牧师的身份给予了官方认可,还表决了有关大陆军中各级军官和招募人员的薪酬支付问题。备忘录上注明的是“随军牧师20美元”,每月以现金支付。这是与指挥官和军法官们相同数额的报酬,这也是美国政府首次对随军牧师的官方认可。于是,那一天被认为是美国随军牧师制度的诞生日。

 

美军随军牧师,美国大兵的精神支柱。 [图片来源:环球网]

    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工作过的随军牧师约有222~238名。牧师们的职责范围相当广泛,除了和士兵们一起战斗、行军之外,在战争的考验面前,人们还看见他们在营地传道,访问和关心伤病员,照料临终者等。1777年1月2日,约翰·罗斯布鲁赫牧师在第二次特伦顿会战中不幸身亡,这是在独立战争期间阵亡的第一位美军随军牧师。

 

美军随军牧师,美国大兵的精神支柱。 [图片来源:环球网]

    1838年7月5日是一个告别过去历史的时刻。军队在这一天正式建立并形成了一套随军牧师职位体系。这段时期除了通常的职务之外,随军牧师在军营中干着既是子弟学校校长又是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如在美国西点陆军军官学校任职的牧师就被指派为传道者、保护人和历史、地理及德育教授。从1813年至1896年,他们为军官学校的每个毕业班学员讲授美国和欧洲的历史、地理、德育、政治哲学、宪法、国际法和英语语法等课程。罗伯特·E· 李、“石墙”托马斯·J·杰克逊和威廉姆·T·谢尔曼当时都在军校学员行列之中。他们后来写道,随军牧师的课程把他们引入到重要的知识概念之中。在西点军校担任早期教育专家的沃尔特·L·弗莱明甚至认为:从南北战争以后的历史眼光来看,随军牧师讲授的课程是西点军校开设的最为重要的课程之一。

 

美军随军牧师,美国大兵的精神支柱。 [图片来源:环球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共有8896名牧师在美军中服役。到1945年日本投降的那天,仍有8191名牧师在服现役(其中,天主教牧师2278名,犹太教牧师243名,新教牧师5620名)。《陆军条令》规定了正规军牧师的委任条件:年龄在23-34岁之间,受到正规牧师任命,得到某教派或宗教组织的委派和推荐,四年制学院及三年制神学学院毕业,是现职牧师并以此为主业。

美军随军牧师,美国大兵的精神支柱。 [图片来源:环球网]

    当日本人偷袭珍珠港时,许多牧师和他们的助手亲眼目睹了猛攻的开始。特伦斯·P·费南冈牧师在前去做弥撒的路上,眼见袭击开始,便立即驱车赶往高炮阵地,向集合在那里做礼拜的人报信。尽管他的车被打坏,他还是让多数人得到及时疏散,但仍有一枚炸弹当场炸死了6个人。费南冈为死者做了最后的祈祷,随后就赶去医院照料其他死者和濒危的人。在那儿,他得到了其他教牧师的协助。在黑肯战场,一位牧师的高级助手在改作小教堂的飞机库的祭坛处被炸死。另一名牧师助手也在架设机枪时被敌人炸死。

 

美军随军牧师,美国大兵的精神支柱。 [图片来源:环球网]

    1941年,罗斯福总统签署了国会法案HR—36U号,批准军队在6个月内建造604座小教堂。在此之前,全军只有17个军营有小教堂,礼拜活动就在有空地的地方举行。这一大规模的建造计划使得牧师们能够进行全套宗教活动。如士兵们可以到那儿寻求咨询和进行单独祈祷,也可以在教堂里排遣孤独。在海外,许多士兵用废旧材料建造些临时小教堂。在英国,爱德华·R·菲茨杰拉德牧师用滑翔机上运送货物的板条箱造了一个小教堂。牧师们常常在一些不平常的地方组织宗教活动。城堡的地下室、粮仓、牛棚、葡萄酒地窖、阁楼、火车站、宫殿、山洞和露天都可能作为做礼拜的地方。

 

美军随军牧师,美国大兵的精神支柱。 [图片来源:环球网]

    当时的情势制约了战时服务的形式。大多数牧师把自己看作是穿军装的牧师。他们组织布道,举行洗礼,主持婚礼和葬礼,祷告,咨询和访问病弱的军人。每天为那些远离他们的家庭和生长环境的军人效劳,使随军牧师的礼拜与平民神父的工作有着截然的不同。在基础训练时,他们鼓舞那些老百姓尽快转变为军人。尽管牧师也开设每个军人必须参加的个性引导讲座和性病预防讲座,但咨询活动才是最有价值的。牧师们不仅出现在训练场地、来复枪射击场和食堂,也加入行军行列、参加防毒面具演练。“跟牧师说说去。”这句话成了战争中一句习惯性的回答。在每个可能的环境条件下,官兵都愿意寻找牧师作牧师咨询。1942年,每位牧师平均每天都要作53次咨询。咨询最多的是个人和家庭问题,包括想家、想自杀、婚姻、酗酒和家人生病等问题。军事问题,大多是适应部队生活时遇到的问题,在比例上仅次于宗教问题。

 

美军随军牧师,美国大兵的精神支柱。 [图片来源:环球网]

    在欧洲和太平洋的战斗前线,牧师在各个方面照料作战士兵。他们与那些面对死亡威胁因而对信仰问题思考得更加深入的人一起战斗。牧师们照料伤者、关照死者和协助进行墓穴登记。像通常情况一样,他们进行宗教关怀,常常没有防护或设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478名牧师伤亡。在伤亡比例中该部门位列第3,在步兵和空军部队之后。天主教牧师们感到他们应该与濒危的士兵在一起,许多人在做最后的告别仪式时牺牲了。其他的牧师感到他们应当与他们的士兵一起上前线。前线牧师常常要面对超负荷的工作、战争的血腥和危险。

 

美军随军牧师,美国大兵的精神支柱。 [图片来源:环球网]

    在战争中涉及到牧师的最有名的事件发生在运兵船上。在1943年2月3日,从德国U456潜艇发射的一枚鱼雷击中了“多切斯特”号。该船正载着904名军人穿越北大西洋到英国。678名“在行动中失踪”的人中有4名是随军牧师。他们英勇地把救生衣给了其他人,为其他人提供祈祷和帮助,备好了救生筏,然后,面对死亡。他们紧握着手相互祈祷,随船一起沉入海里。他们的行为获得了公众的敬仰,体现了牧师的精神。

 

美军随军牧师,美国大兵的精神支柱。 [图片来源:环球网]

    在菲律宾的牧师是第一批经历战斗的牧师。他们之中有几个人因为英勇地带信穿越敌人的封锁线或在战火中抢救伤员而功勋卓著。随着在1942年早些时候巴丹半岛和克力加多的沦陷,21名牧师成了战俘。在数个星期中,数目达到了32人。牧师在战俘营生活十分艰辛。起初,日本人不准他们进行宗教礼拜,把牧师看作是搞宣传鼓动的人。经常是牧师将布道讲稿捆在石头上,扔过铁丝网以使别人在不同的时间可以阅读。后来,他们可以自己组织宗教活动了,便开设唱诗班、进行洗礼活动和学习圣经。

 

美军随军牧师,美国大兵的精神支柱。 [图片来源:环球网]

    牧师并不只是在战斗环境中服役,他们也在战线的后方照料部队。他们帮助难民,为3000名爱尔兰孩子组织圣诞晚会。他们有的与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战俘打交道,有的照料那些从集中营释放出来的人。一个幸存者——亚伯拉罕·菲佛就是从达乔被一个美国犹太太牧师解救出来的。在到美国并完成他的学业之后,菲佛做了一名美军随军牧师,藉此“偿还我生命的债”。

    在整个战争期间作为首席牧师领导牧师体制的人是阿诺德牧师。在他的领导下,这个部门的规模从几百人成长为战争结束时的8000多人。在1942年,他被提升为陆军准将,在1944年,升为少将。他的副手——乔治·T·里刻赛牧师在1944年接受了一颗星,因而确立了副首席牧师准将的军衔。

 

美军随军牧师,美国大兵的精神支柱。 [图片来源:环球网]

    1950年7月5日,一位被分派到第21步兵团第1营的名叫卡尔·R·哈德逊的随军牧师随他所在的部队抵抗朝鲜的军队,成为该场战争中第一位战斗的牧师。哈德逊帮助伤者并为他们祷告,安抚垂死的人,而且和医生一起,努力为他们注入勇气和希望。7月16日,赫尔曼·G·费尔豪特牧师和100名其他的人在大田市附近经过一场战斗后,要抬着差不多30名受伤士兵撤退,躲开步步紧逼的朝鲜军队。显然,这样逃是不可能的,伤员都被撂在后面。费尔豪特说服一名军区与其他的人先撤,自己留在后面与伤员在一起…在他37岁生日前夜,费尔豪特成了第一个在朝鲜战争中阵亡的随军牧师。

 

美军随军牧师,美国大兵的精神支柱。 [图片来源:环球网]

在朝鲜冲突中进行宗教服务是一种挑战,部队快速的移动和不断地变换前沿阵地迫使牧师在朝鲜的乡村频繁地穿行,一个月中跨越大约3200公里提供咨询和宗教服务是家常便饭。士兵的士气和作战态度与以往的战争大不相同。战争在美国变得不受欢迎,特别是在1951年以后,当冲突陷于对峙僵持状态,士兵和牧师的士气都受到这个僵局的影响。到1953年7月27日停战签字的时候,13名牧师阵亡,其中6名是在战争的第一个月牺牲的。牧师们受到了高度表彰。在1953年岁末冬天,共有175名随军牧师受到了218项表彰,其中包括22枚银星勋章。后来,他们又被授予了更多的奖章。

  在1962年2月 26日,约翰·A·林福成了第一个到达越南的随军牧师。他被分派到南越西贡市的驻越军事援助司令部,但相关设备一无所有。林福不得不要求配备些必需品,如赞美诗集、牧师战场工具包以备不时之需。在头几天,指派到越南的8名牧师遍访了该国南北足足970公里的国土,利用汽车和飞机(特别是直升机)行进。他们在每一处前哨基地花上几天时间,在战舰上举行礼拜活动、咨询、举办个性指导讲座并与部队相互交流。随着战事恶化,更多的武装部队牧师到来。林福组织了MACV牧师部,制定方针路线,建立教徒组织和宗教静修所。牧师要遍访所辖地区而不是限定为特定的部队服务就是这样在越南战争早期形成的。武装部牧师不仅要照料他们自己的战士,而且也要照料所有在他们辖区的美国军事人员。

    当冲突扩大后,在越南的美国军事人员数量也相应增加,到1963年底,共有1.65万人在越南服役。1964年,第一批美国战斗部队抵达,伤亡开始增加。在这些人中间,随军牧师拉比·梅耳·恩格斯由于在1964年突发心脏病成为第一个死在越南的随军牧师。1966年,在越南的随军牧师出现了第一起战斗死亡。该牧师的名字叫威廉·J· 巴罗杰。他并不是最后一个。迈克尔·J·奎利在为一名士兵做完最后的祈祷、刚屈身跪到另一名受伤的士兵身边时,被击身亡。同年,首位牧师助理小雷蒙德·L·鲍恩阵亡。另外,还有7名牧师在越南阵亡。在1967年,有超过300名牧师在服役。在战场上,牧师常常把圣坛就设在吉普车的前面或在空地上。乘上直升机,他们就可以去偏远的前哨基地访问。在军营或营地里,有他们建造的做礼拜用的小教堂。

  越南战争以后,空地作战的理念已经变成美国军事行动的基石。它是建立在获得或保持主动性并大胆运用主动性来打败敌人的基础上的。胜利是靠打破敌人的平衡态势并继而不让敌人有喘息的机会而获得的。这一观点后又添加了前线突击的军事学说。根据该学说,宗教支持被推到战场上。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便有了部队宗教服务队(UMT)的理念。

营级的UMT由一名牧师和一名牧师助理组成。它通过照料生者、关心伤者和尊敬死者给战斗中的士兵提供宗教支持。1983年,UMT的概念在格林纳达接受了首次检验。该行动被称为“紧急狂怒”,主要是把美国公民从格林纳达岛上撤离,进而使格林纳达军队保持中立,稳定岛内局势并维持和平。17名牧师和16名牧师助理参加了这次派遣行动。在那里的5天,大多是小冲突,其间UMT走访了每个部队或连队,有时只停留几个小时,有时停留一天,安抚部队情绪。因为部队在格林纳达连续机动,士兵们压力很大。UMT为部队在飞离或派遣之前提供了快速的服务,在投入行动之前举行简短的祈祷服务。在格林纳达,有几名美军士兵阵亡。所以,5天里UMT还举行了一次悼念仪式。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