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的人注定还要摔跟头。这个道理尤其适用于当前这场席卷整个世界的巨大危机。那么危机背后的教训是什么?答案是由信贷推动的房地产周期。美国、英国、西班牙和爱尔兰的民众全都成为了土地投机者。这种行为的不良影响毒害了世界经济。
我在1984年买下了伦敦的这幢房子。我估计,以今天的价格衡量,当时那幢房子所在的土地价值10万英镑。如今,其价值大概是这个数字的10倍。而如此大幅的增值,完全不是我个人努力的结果。这是拥有一块土地的回报,是他人的努力使这块土地变得更加值钱,限制重重的规划机制和慷慨的税收规定(房地产税率很低,而增值税则免于征收)又放大了这种效应。我成为一个土地投机者——一个小小的贵族,在这个国家,私人占用他人努力的果实,一向是通向财富的主要途径。这种将土地增值部分据为己有的做法,不仅有失公平:我何德何能,可以坐拥这些额外的财富?而且将造成可怕的后果。
首先,这使得政府必须对努力、独创性和远见卓识征税,以获取资金。对劳动力和资本征税,必然会减少其供给。但土地税只会减少土地所有者不劳而获的收益。
第二,这套体系会催生灾难性的的政治动机。如今,人们要大举借债才能拥有一处居所,所以他们迫切希望享受到价格攀升带来的好处,更会努力避免土地价格下滑。因此,报纸才会为房价攀升欢呼喝彩——而居者有其屋本应是一切福祉之根本。房价上涨的受益者不仅仅是土地投机者;他们还是操纵市场行为的狂热支持者。特别是在英国,他们欢迎通过规划控制,来人为造成土地稀缺的做法。这是财富从年轻无产者向年老有产者转移最重要的方式。在英国政府大臣大卫•维莱茨(David Willetts)的新书中,强调了代际间财富分配的不平等性*。土地市场受到操纵是一个重要原因。
长久以来,一直有人试图让我相信,资源租金应该社会化,而不应成为个人所有者的收益。然而,正如哈里森所言,“在这个社会里,我们将私人所得收入(工资与薪酬)社会化,而将社会化收入(来自土地的收入)私有化。”无论人们如何看待这种安排的公平性,其后果已变得令人畏惧。难道我们真的希望,当前这场危机的残垣断壁刚刚清理干净,就再次开启由信贷驱动的新一轮房地产周期吗?
如果说“危机不能白白浪费”,这里有一个紧迫的理由,表明政府应立刻采取行动。将土地的全部租金价值社会化,会摧毁整个金融体系和很大一部分公共财富。但如果将从土地租金中获得的收益社会化,破坏性就会小得多。这或许能浇灭土地投机行为的狂热。同时也能转移税务负担。或许同样重要的是,随着不劳而获的前景不复存在,英国或许能够重新审视其在发展规划方面的立法。有人担心此举会给农村地区造成可怕的后果。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们需要的很少:仅将伦敦城区半径增加3英里,就能使首都面积扩大50%。难道英国翠绿怡人的土地真的只有这么多吗?
我不指望哪届政府敢于让英国人放弃对土地投机的依赖。但我可以心怀希望。现在是时候进行重大改革了。
*《困顿》(The Pinch),大西洋书局(Atlantic Books)出版。
**《审讯》(The Inquest),Discovered Authors出版。
译者/管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