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文化之瑰宝——奥古斯特公爵图书馆
奥古斯特公爵图书馆主楼
在德国这个公民受教育程度很高的国家中,图书馆的作用不容忽视。德意志国家图书馆、各州立图书馆、各大学图书馆以及各市立图书馆均有丰富的藏书、多媒体出版物和一流的管理。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通过自己的电脑在以上一些图书馆中借书或续借,也能使用远程借书的功能从非自己住地图书馆借用自己需要的书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德国北部下萨克森州的沃尔分比特尔( Wolfenbüttel )还有一座别具特色的奥古斯特公爵图书馆, 300 年前它一度是阿尔卑斯山以北最大的图书馆并曾被人们称作世界第八奇迹。 1989 年起这座图书馆直属下萨克森州科学与文化部管辖,它拥有约上百万各种媒体的出版物,其中包括 12000 多种各类古代手抄本和近 3000 部古版书,还有 1830 年前出版的老书约 350000 册,如今该馆已成为研究欧洲中世纪文化及近代史学者们的大本营。
奥古斯特公爵图书馆( Herzog August Bibliothek , Bibliotheca Augusta )创建于 1572 年。这一年不伦瑞克 - 吕内堡的朱利叶斯公爵( Julius , 1528-1589 )在其官邸所在地沃尔分比特尔整理其藏书并颁布了图书管理条例,这标志着这座图书馆的诞生。公爵年轻时就是个书迷,他最早的收藏可上溯到 1550 年。他的儿子海因里希·朱利叶斯公爵和英国喜剧演员一起在沃尔分比特尔创建了德国第一座固定剧院,同时他自己还从事写作并为图书馆收集了更多的珍本。尽管 1618 年朱利叶斯公爵的孙子弗里德里希·乌尔里希将书籍赠送给了自己爷爷于 1576 年创办的黑尔姆施塔特大学,但 1810 年大学解散后大部分图书和手抄本又回到沃尔分比特尔,而且大学的藏书也一并来到这里,进一步丰富了原来的馆藏。
然而真正让奥古斯特公爵图书馆获得世界声誉的则是小奥古斯特公爵 (图二)( August d. J. , 1579-1666 )。这位儒雅博学、云游四方的公爵从小就酷爱收集图书。他出身于韦尔夫家族旁支,本无缘摄政。但三十年战争令韦尔夫家族沃尔分比特尔这一支后继无人,这样奥古斯特公爵就于 1635 年来到沃尔分比特尔走马上任。大器晚成的公爵一方面把自己规模庞大的藏书从希茨阿克带到沃尔分比特尔,另一方面拨出大笔经费开始让人系统地为图书馆采购图书。在整个欧洲都有他安排的采买书籍的代理商,他追求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那时每周都有满载着书籍而归的马车驶入沃尔分比特尔,到他去世时藏书量已达到约 35000 套,共计 135000 本,其中包括许多珍贵的基督教早期手抄经卷。从此这座图书馆成为欧洲中世纪与近代文化的“珍宝馆”。
例如开普勒就曾亲笔题词,把其著作《鲁道夫星表》( 1627 )赠送给奥古斯特公爵图书馆。其他学者也纷纷题词捐书,以便自己的著作能被收藏进这家享有盛誉的图书馆。许多人在自己的遗嘱中写明将自己的私人藏书馈赠给这家图书馆,仅以这种方式先后就有约 60000 部著作进入这座图书馆,多数为贵族家族捐献的历史书籍和法文版小说。奥古斯特公爵去世后,大规模采买越来越少,但由于图书馆的声望,争相捐赠者则依旧络绎不绝。
这家图书馆不仅以其珍贵的藏书闻名世界,而且还有几位大名鼎鼎的德国文化精英出任过图书管理员和馆长。例如著名的德国哲学家和科学家莱布尼茨( 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 1646 - 1716 )(图三) 曾于 1691 至 1761 年在这家图书馆做过兼职图书管理员。因为这家图书馆对莱布尼茨来说就代表着科学、同时它也是整个学术界的一面镜子。莱布尼茨是第一位用科学方法管理图书馆的管理员,他督导制作了第一套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图书目录。在持之以恒地为图书馆补充手抄本和印刷珍本的同时,他还主持了图书馆新馆的修建工作。
图书馆旧址
1706 至 1710 年,建筑师赫尔曼·科布在安东·乌尔里希公爵治下建成了欧洲第一座独立的非宗教图书馆。后来因静力学原因不得不拆除的图书馆顶部的天球仪象征着无处不在的科学。当时拜访过这家图书馆的学者和名流包括伏尔泰、卡桑诺瓦、米拉博和门德尔松。在此借阅过书籍,留下过签名的名人则有格奥尔格·福斯特、洪堡兄弟、阿希姆· 冯·阿尼姆和霍夫曼· 冯·法勒斯雷本。
(图五)从 1770 年直至 1781 年,另一位德国大文豪莱辛( Gotthold Ephraim Lessing , 1729 - 1781 )在奥古斯特公爵图书馆出任专职图书管理员。尽管由于资金紧缺,莱辛未能为图书馆购进很多书籍,但他作为启蒙运动的重要思想家却独具慧眼,在馆藏中发掘出不少重要作品并将它们公诸于众。例如 18 世纪发生在德国的那场神学辩论就与他在自己所主持的杂志《沃尔分比特尔公爵图书馆历史与文学宝藏》上发表的莱马鲁斯( Hermann Samuel Reimarus, 1694 - 1768 )的《护教书》片段有直接关系。为了使莱马鲁斯的后人免受牵连,莱辛千方百计地隐瞒真实作者的名字, 1774 至 1778 年,他在杂志上以《沃尔分比特尔匿名者残书》为题分期发表了《护教书》的七个片断。 莱辛自己的著作 《 爱米丽雅 · 迦洛蒂》( 1772 )和《智者纳旦》( 1778 )也是在沃尔分比特尔完成的。今天人们还可以在这里的莱辛故居博物馆参观他曾经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
自从 1753 年公爵府迁往 不伦瑞克后,曾经一度繁荣的 沃尔分比特尔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附近的后起之秀哥廷根大学渐渐比公爵图书馆吸引了更多文人学者的眼球。在拿破仑弟弟热罗姆统治时期图书馆曾险些被关闭, 1848 年革命时人们曾一度憧憬这座图书馆能够升格为国立图书馆,但这一梦想也未能成为现实。 1884-1887 年兴建了新图书馆(见首页照片),圆顶老图书馆被拆。当时人们希冀新楼能给图书馆带来新的繁荣,然而新设计的中心大厅体现得更多的是当时典型的对辉煌与排场的追求,而不再是往日所致力的对科学与文化传播的促进以及对文化遗产的保存。 1918 年图书馆改制为州立图书馆也未能给它带来什么新的起色。在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新的现代化图书馆面前,这座古老的图书馆显得有些落伍了。但也正是由于沃尔分比特尔既非交通要道,也无军火工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奥古斯特公爵图书馆 才没有遭到任何破坏。
战后为 奥古斯特公爵图书馆做出巨大贡献的馆长分别是埃哈特·克斯特纳( Erhart Kästner , 1904-1974 )(图六)和保尔·拉伯( Paul Raabe , 1927 - )(图七)。克斯特纳在其任期内( 1950–1968 )领导了上世纪 60 年代图书馆的改建工作,并将画册形式的画家画作拓展为图书馆的收藏内容,现在图书馆已拥有包括毕加索直至米罗等众多画家的珍品画册。拉伯在 1968 年接任馆长后引进了一系列新措施(奖学金、 研究项目等),使这座历史悠久的图书馆成为欧洲中世纪和近代历史文化研究的基地。图书馆作为大学以外的专门研究机构每年都有专门拨款为国内外博士后学者提供奖学金,以便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地住在图书馆的招待所并能近水楼台地利用图书馆藏书进行相关研究。
1993 年起,被誉为当代欧洲三大著名汉学家之一的施寒微教授博士
( Helwig Schmidt-Glintzer )出任奥古斯特公爵图书馆馆长。身为学者,掌管着欧洲这家庞大而古老的图书馆的施寒微先生坚持图书馆与科研相结合的方针,在迄今为止的 17 年任期内,他大幅度提升了科研质量、大刀阔斧地改组了图书馆原建制,与国内外众多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例如作为《思想史杂志》出版人之一,他鼎力促进了德国最大的三家档案馆马尔巴赫德国文学档案馆、魏玛古典基金会和奥古斯特公爵图书馆之间的紧密合作。在他的领导下,近代史的研究也实现了国际化,世界各地研究欧洲中世纪和近代史的专家学者们时常聚会在这里举办各种研讨会,不定期在这里举行的品质上乘的各类展览则吸引着远近的众多来访者,图书馆甚至为中学生举办为期三天的学习班,从小培养他们对科学与文化的兴趣。图书馆还专门成立了出版部,扩建了现代化的目录中心、古籍修缮以及照相部,近几年来在馆长的亲自督促下,该馆更是顺应世界潮流,逐步将馆藏的古籍典藏推出数码化电子版,让更多读者能够利用现代化技术分享该馆的珍藏。施寒微先生还成功地为图书馆购进了许多珍品,例如舒伦堡图书馆、小奥古斯特公爵家谱和希尔德斯海姆主教伯恩瓦尔德手抄本礼拜仪式用书等等。
在奥古斯特公爵图书馆所藏的众多珍品中首屈一指的当推狮子王亨利与其夫人玛蒂尔达捐赠给不伦瑞克大教堂的彩绘福音书。这本手抄本福音书配有美轮美奂的彩色插图并饰以昂贵的金银装饰,估计成书年代在 1188 年左右。 1983 年年底苏斯比拍卖行拍卖此书,在许多私人出资帮助下,德国政府、巴伐利亚州、下萨克森州、普鲁士文化遗产基金会联手花 3250 万马克的天价买回这一珍贵文物。现在这本福音书就保存在奥古斯特公爵图书馆,每两年拿出展览短短数周,下一次展出日期为 2010 年 12 月 7 日至 2011 年 1 月 16 日。有机会一定要去大饱眼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