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外旅行,出了吃和住以外,上厕所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大问题,尤其是在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他乡。对于跨越几个时区的大范围转移,不仅得注意调整饮食起居的时差,还得考虑调整大小解的时差。不过,外出旅行的次数多了,时间长了,就慢慢摸索出了一些找厕所的实战攻略,也对各国的厕所文化有了一点点领悟。
我在欧洲国家出差旅游的机会最多。欧洲发达国家的公共厕所都是收费的,但无一例外,都非常干净整洁,没有难闻的异味,而且都供应手纸,洗手液,冷热水和干手机。有些地方甚至有淋浴设备。
在闹市区,内急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找麦当劳,肯德鸡之类的连锁店,它们的标识最显眼广告指示牌最多,最容易找到,不会走弯路,能节省宝贵的时间。
以前,麦当劳的厕所都是免费使用的,没有栏杆,也没有人看守。这几年忽然发现各地的麦当劳都不再无条件地对外开放厕所了。在瑞士,只有输入消费收据上一个四位数的密码后,才能推开厕所门。其他国家的麦当劳,大都在厕所入口设了投币机,费用0.50欧元,有带防伪标记的收据,可以在店内当现金用。所以提醒想去欧洲旅游的朋友,一定要准备一些0.10,0.20,0.50欧元的钢蹦,免得关键时刻干着急。
在高速公路旁的休息区内,加油站的厕所免费的几率比较高,但那些快餐店小超市的厕所都是要收费的。法国给我的感觉最爽快,虽然上高速公路是要交费的。厕所的收据可以用来抵扣购物用餐的费用,不附加任何条件,甚至可以拿收据直接换回现金。德国人考虑得更严谨,算计得更仔细,如厕的费用为0.70欧元,购物只能抵扣0.50欧元。最小气最抠门的要数比利时人,收据可以抵扣,但有一大堆条件,譬如说只能买咖啡啦,或者只能买冷饮啦,而且一次只能抵扣一张收据。
欧洲各地的宾馆都很不情愿过路人借用厕所,这可能是为了给住宿的客人一个更清静更安全的环境。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欧洲毕竟是一个很人性化的地方。在布鲁塞尔看小于连撒尿时,我的两个小孩也情由景生,接连喊尿急。我夫人赶紧带他们找厕所,就近钻进了一家大宾馆。我在外面看见他们被值班员拦住,解释了几句,就放行了。
在旅游景点,到生意较好的饭店或咖啡厅解决内急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我从来没有遇到过阻拦,甚至还有主人或是侍应生热情地帮着指点具体位置。只是这些地方的厕所都很小巧,有的甚至没有足够的地方分男女。所以,不是万不得已,是不好意思去打扰人家的。
在比利时还见过一种投币厕所,是按时间收费的,里面还可以洗淋浴。好像是一欧元五分钟。如果有人贪小便宜,想享受超时服务,那可得小心大泄春光哦,因为厕所门到时是会自动弹开的。
汉堡的一些公厕里有服务生,他们殷勤利索地为每位如厕者用消毒湿巾把马桶坐垫拭搽一遍,让人怪难为情的。
维也纳不愧为“音乐之都”,公厕里有音乐播放器,投入一个50欧分的硬币,就会有美妙的音乐飘进来。
十几年前在欧洲旅行,可以欣赏到五花八门的厕所标识,有的幽默风趣,有的极富想象力和艺术色彩,也有带恶搞性质的,甚至粗俗不堪的。可能是因为最近几年欧盟大大加速了一体化进程,原来各具特色的厕所文化也逐渐被一体化了。我这次见到的最有特色的标识是在萨尔茨堡,女厕所门口立着小型的维纳斯雕塑,而男厕所则由战神把守。波兰还是一如既往,采用圆圈和三角两个几何图形,留给初来乍到者一个“性”趣盎然的想象空间。
在欧洲的一些前社会主义国家,如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收费厕所还真不多见,商业设施内的厕所都是开放式的,可以免费使用。十多年前,这些国家公路旁的服务设施非常不健全,长途旅行时很难找到厕所。记得有一次我随旅游团坐大巴到罗马尼亚,傍晚时分,大巴停在了喀尔巴千山深处一个荒凉的停车场,司机站起来对大家说:男士去马路左侧的树林,女士去右侧的树林,大家自行方便!全车人哄然大笑,但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不过,现在的情况已大为改观,正在快速向西欧国家看齐。
我最喜欢的还是加拿大的公共厕所,既宽敞整洁,各种设施一应俱全,又全部免费。正是因为加拿大在公厕问题上近似人民公社式的豪爽大方,使得加拿大人的脑子里完全没有上厕所还要付费的概念。今年我在法国香波堡碰到了几个来自加拿大的游客,他们在入厕后被管理员追着提醒应该付费,场面有点儿尴尬。
去年在加拿大旅游时,也有过两次不怎么爽的如厕经历,不过都和咱们华人同胞有关。一次是在温哥华机场。我进厕所,刚好几位同胞叽叽喳喳地出来。我拉开门,只见满地狼藉,马桶坐垫上一圈一圈厚厚地铺了好几层手纸,一直耷拉到地面。对同胞们高度的警惕性和自我防范意识,近乎洁癖的卫生习惯,我不敢有任何非议,甚至还因为自己经常大大咧咧而有点儿自惭形秽,但我不得不多一句嘴的是,咱们总得把自己制造的垃圾和混乱收拾一下吧,怎么好意思把这么个烂摊子留给下一位如厕者呢!完全相似的局面,我在参观大瀑布时又遇到了一次。
我到过二十多个国家,发现所有麦当劳的厕所都安装的是座式马桶,唯独中国例外。透过在加拿大的这两次经历,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在其他国家,麦当劳的客人可以四平八稳地享受座式马桶,而到了咱们中国,就活该蹲茅坑了。
我在欧洲结识的朋友,没有一个不盼望来中国一游的,而所有到过中国的朋友,只要谈起中国的公厕,没有一个不摇头的。
一进一出,皆是文化。我们和西方文化的差距,可能更多地体现在一些不怎么为我们所在乎的细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