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一小女生的作文--国旗的联想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国旗的联想:「记得吗?你的国家-中华民国。」

    当我嗟叹那沉寂的历史,当我仰望那飘扬的旗帜,当我细想百年来的沧桑,总会有一股辛酸涌上喉头,总会有一句话徘徊心中:「记得吗?你的国家-中华民国。」

  我听别人说,百年前的一位青年,脱下了洁白的医袍,大声呼唤。他要叫醒的是那条沉睡的巨龙,他要救治的那叶瘦瘪的海棠。他的热血燃烧成明亮的太阳,为苦难的中国人指引了方向。

  那时候,这位青年的同乡,在广州被押进了牢房,他笞痕累累的身躯依然紧握着一张铅笔绘制的草图,而那二十九岁年轻灵魂的悠蓝浩气却长存于白日之傍。

  暮春的明媚在一张泪书下变了色调,林觉民在赴义前留下了千古绝唱。那七十二烈士的碧血丹心浇灌了革命的花朵,结出了民国的果实。如今,红花已成黄花,不变的却是那「意映卿卿如晤」的低语倾诉。

  辛亥双十,朽烂的高墙一夕崩倒,未想黑暗中的明烛尚未茁壮,却已在专制的反扑中倾倒摇晃。此时黄埔岛上的一支劲旅高举起红底的青天白日旗。他们北伐平乱,直把重担一肩挑起。

  当松花绿水岸的青天白日满地红迎风竖起,宣告统一的同时,一丝血腥悄然的飘入沈阳。积弱的老人在剑拔弩张的嚣焰前忍辱负重,只为留下一口反抗的力量。

  然而,百年的积怨和四万万的愤怒终爆发在卢沟桥的一声枪响。十里洋场不见歌舞升平,一寸河山一寸血,在那里,三月亡华已成梦呓。

  在枪林弹雨中,一位女孩从租界游向战场,她为战士带来朝阳、带来希望。不久,国旗就在四行仓库上飞扬,她的光芒掩盖了太阳旗的骄焰,却招来了飞蝗。八百壮士用鲜血填补了弹痕,使他们的精神永远在青史中飘扬。

  然而,在一个凄冷的冬日,六朝古都一夕沦为人间炼狱。三十万哀号的冤灵染红了江水、震动了天地。我强忍泪眼,痛心看着那血淋淋的照片,遥想着那时代的无处控诉的悲怨。

  孤军奋战的无助、独木难支的艰苦,在重庆声声惨叫中冀着上苍的垂顾。残酷的杀戮、如山的尸骨,却不能打垮中华这个民族。

  珍珠港的炮响让中国国旗和英美一同飘扬。原子弹的震慑,终尝了八年抗战的胜果。宛平、淞沪至独山的两条巨龙护持了中华民族的存续,却挽不回暗夜的到临。

  蓝天转阴,黑夜降临,镰刀划破天际,星星伴血迸出。赤色铁幕,骨肉分离。

  南京的国旗飘海渡洋,至今仍在秋海棠前静置安放。如同那悬着的两具大理石棺,思念着海峡的那一方。

  或问上苍,奈何中国如此多舛?那鲜红血泪的历史,何时才能平反?那民主自由的蓝天,何时才能再现?那三民主义的光辉,何时才能普照?百年来的迂折究竟是历史的考验抑或命运的玩笑?我痴望着云聚云散,却没有得到一个答案。

  我曾极目西望,只见一片湮波渺茫;风沙吹散了血痕,却吹不尽我的怀想。梦驼铃在我耳际回荡,多少开国先贤、革命烈士的豪情在我胸间激昂。他们用鲜血写下了历史,为国旗添上了悲壮。世代交替轮转,我知道,薪传的责任我们要一肩膀挑扛,我们要让青天白日熠熠发光,我们要让先人的奋斗得到赞扬。

  我又在泪眼的睡梦中依稀听到那遥远的呼唤:「记得吗?那位历尽艰辛劫难的慈母-中华民国。记得吗?那面负载着血泪历史的美丽图形-青天白日满地红。」


读后感:
这是一个台湾17岁的高中女生写下的文章,写的真是凄美动人,荡气回肠.虽是小女生,可却有春秋之笔.感受有二:国文底学丰厚,这得归功于一个致力于以民族传统教育为基础的环境.二是对本民族历史的把握,了了数语,几乎囊括了上半个世纪所有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而这段时期确实是我华族开天劈地以来所未曾有过的一段艰辛曲折的历史,基本是公正客观的以春秋笔法勾勒出来了,令人刮目相看!反观海峡另一头的教育,别说近代史,即使现代史都充满墨写的谎言!即使当事人尚在,当局都有胆量肆意歪曲更改.这种教育方式,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就可想而知.历史和文化一样,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没有历史真相的民族除了造就奴才之外,再就是造就一帮没有理性,只会以污言秽语来攻击不同声音的素质低下的愤青和五毛.想起了龚自珍的话,愿做为读后感的结语: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