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位西方伟大的作曲家(6)- “音乐界的米开朗基罗”Josquin Desprez 若斯坎·德·普雷
Josquin Desprez - Missa L'homme armé - Laeta Dies
Why is great : He was the first of the great cosmopolitan composers.
What's his story : Josquin could seemingly turn his hand to any style and mood, from Mass movements of profond austerity to secular chansons of uncontainable exuberance and vitality. Like beethoven, he tended to treat each new work as a seperate challenge, finding fresh solutions to musical problems rather than falling back on estblished formulas .
Defining works: Missa di dadi; Virgo serena; Ave Maria; Inter natos mulierum.
(From classic fm)
/>
Josquin des Prez - Ave Maria (Virgo serena)
“音符的主人”若斯坎·德·普雷
“音符的主人”在整个西方音乐史中,有几个时代的创作活动格外旺盛,这时音乐创作的曲线上升到显著的高峰。16世纪初便是这样一个时代。在1500年前后出现的为数极多的第一流作曲家中有一个人可算是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之一,这就是若斯坎·德·普雷。
很少有人能像若斯坎那样在活着的时候享有如此声誉,或者对后继者具有如此深刻持久的影响。他在那个时代被赞誉为“当代最优秀的作曲家”,“音乐之父”马丁·路德说他是“音符的主人”;音符必须按他的意志行事,而其他作曲家则必须按音符的意志行事;16世纪的佛罗伦萨文人科西莫·尔托利曾写到,若斯坎在音乐上是盖世无双的,犹如米开朗基罗之于建筑、绘画与雕刻:他们二人打开了所有对这两门艺术发生兴趣并肯定会在将来得到欢乐的人的眼界。
若斯坎约生于1440年,可能在法国与埃诺相峙而立的边境上(埃诺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博勒瓦。1459年~1472年为米兰大教堂歌手,后成为加莱亚佐·玛利亚·斯伏尔札公爵声乐团的一员。1476年公爵被刺后若斯坎转而为其弟阿斯卡尼奥·斯伏尔札红衣主教工作,直至后者于1505年去世为止。从现有的残存史料看,1486~1494年间,他不时出现在罗马的教皇圣堂;1501~1503年他显然是在法国,有可能是供职于路易十二宫廷。1503年应聘担任费拉拉宫廷教堂乐正,所得薪俸是该堂有史以来最高的,但次年即离开意大利而赴法国,这也许是为了逃避后来夺去了奥布雷赫特生命的那场大瘟疫。从1504年起,直至1521年去世为止,若斯坎寓居于故乡埃斯考河畔的的贡德,任圣母院院长。他的作品收于16世纪印刷出版的许多曲集中,也见之于当时许多手抄本中,共计弥撒曲3卷(约18首),经文歌100余首,及70首尚松和其他世俗声乐作品。
若斯坎的早期作品属于对位风格,当时老一辈的音乐家一直专心于解决对位法的技术问题,这些问题适应了正在衰落的中世纪的知识风气。然而随着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传遍欧洲,若斯坎的创作也发生转向,他能够使从奥克吉姆那里继承来的精巧对位法用于更高的目的——情感表现。如果说若斯坎事业的前几年是在获取完善的卡农技巧中度过的,那么以后他发展了一种自由的、连续不断的主题模仿手法,使乐思作富有想象力的发展。他的音乐情感丰富,旋律安静优美,和声有表现力。他的音乐的明晰结构及表现出来的人文主义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的精神。
若斯坎的复调圣乐对16世纪音乐影响甚大,虽然他的作品很少能确定其创作时间,但他的音乐显然是既包含传统又包含时代的因素。他是一位比任何人都更明显地处于中世纪和现代世界交接处的作曲家。可以估计得到,他的创作的保守特征在弥撒曲中最为明显。这些弥撒曲大多以一个世俗曲调为定旋律,作曲者在其中大肆发挥炫技的妙笔。在弥撒曲《各音级上的〈武装的人〉》中,若斯坎将这首家喻户晓的15世纪曲调依次移调到六声调的各个音级上。在《慈悲经》中它始于C音,在《荣耀经》中始于D音,依次类推。这首弥撒曲也采用了大量卡农的手法。
若斯坎的弥撒曲显示出16世纪通用的许多技巧和手法。弥撒曲《费拉拉的赫尔克里斯》的主题提供了一个“由一个词或一句子中的元音组成主题”的例子,亦即让每一元音表示六声音阶中一个响应的音节。
若斯坎的弥撒曲《不幸向我袭来》则例示出一种在16世纪晚期更为常用的程序。它取材于奥克冈的一首尚松,但不只是把尚松的一个声部,而是所有声部都付之自由幻想和任意扩展。如果一首弥撒曲从早已存在的尚松、弥撒曲或经文歌中借用的不只是一个声部,而是好几个——包括特征性的动机、赋格的陈述和答句,甚至包括它的结构及其音乐实质,那么它就是一首模仿弥撒曲。
在模仿弥撒曲中,借用的程度可以大相径庭;更重要的是,处理所借用的素材的独创性也可以是天差地远的。若斯坎等16世纪的作曲家会在弥撒曲的庄严词句中搀杂一些世俗曲调,从他们的观点看,世俗曲调的好处在于它们提供了组织长的复调进行的框架,这样它们的音乐轮廓要比素歌的更为显著,和声蕴涵也更为明确。同时,引用世俗曲调的弥撒不与某一特定的常规弥撒由任何联系,也不和教会年历中的某一节期有关,因而就使弥撒曲更适合于普遍应用。
此外,若斯坎作品中经文歌的高比例也值得注意。当时,弥撒曲被公认为作曲家表现熟练技巧的传统工具,但由于相对固定的程式,能够提供进行实验的幅度不大。经文歌就自由了一些,它可以采用范围极广的歌词,相对地说是人们所不熟悉的,因而为词曲关系提供了一些新的有趣的可能性。在若斯坎等16世纪的作曲家手中,经文歌成为圣乐创作中极吸引人的形式。
若斯坎还创作有一些效果非常迷人的小歌曲,如被称为“胡闹歌曲”的《胆小鬼》,它显示出意大利流行歌曲对若斯坎的影响。这些扎根于民间舞曲节奏的风格使若斯坎脱离了中世纪后期音乐的波浪式的旋律线,在歌曲中,这位卡农手法的大师非常轻松自如地运用他的知识,声部之间也作了大量模仿,但绝没有影响歌曲的风味和快乐情绪。Gimell出品的本张唱片收录的若斯坎的弥撒曲,其中富有创意的《拉、索、发、来、米弥撒》是第一次录音,不容错失。演绎此曲的泰利斯学者合唱团和指挥菲力普与Gimell这个唱片品牌关系密切。实际上,Gimell就是由合唱团指挥菲力普和制作人史蒂夫·斯密特于1981年创立的。创立之后,该公司不仅把录音曲目定位在早期音乐,更精确地说,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音乐之上,因此对演绎若斯坎的作品非常拿手。其中《马其顿语弥撒“张口吧!”》曾被评为《留声机》杂志1987年度唱片大奖。泰利斯学者合唱团演唱的声音混合得非常完美,每个线条都稳固、清晰,并且优美地溶入整个声音的背景中。他们的很多录音是在牛津默顿学院教堂录制的,具有一流水准,是若斯坎《弥撒曲》中最好的。
若斯坎为音乐艺术带来的新的想象力,他的时代已经给予了他正当的评价。虽然他被人们遗忘了几个世纪,但在以上那些优秀音乐家的努力下,我们的时代恢复了他应有的地位,他是音乐大师中的一个。
http://www.verycd.com/topics/55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