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怎么教小朋友学中文(3):也说“听说读写”(孩子四岁)

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一般情况下,听懂比会说容易,读懂比会写容易。这是因为听和读属于接收,说和写属于产出,对脑力资源的要求,产出要大大多余接收。从另一个角度看,听说只是口头语言技能,读写才跟文字打交道,是literacy skills。所谓的‘文盲’,就是只会听说,不会读写的人。看清楚了这四种语言技能的特点,再回来看看我们的孩子,是不是大部分听得比说得好,说得比读得好,读得又比写得好呢。这其实是非常符合孩子语言习得的规律的。孩子不会说话,甚至还没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在听父母讲中文了,会说话以后才开始讲中文,基本上是听到什么话,自然就会说什么话。只要有足够的输入(input),孩子的听说是无师自通的。孩子大一点了,才慢慢开始认字,抓得住笔了,就开始“画 ”字。而这些读写的过程,都有记忆的要求,因此显得不那么自然,需要一个习得的过程。好在对记忆力超强的孩子来说,只要方法得当,保持兴趣,学习读写也并不是难事。

有的父母认为读写,尤其是写字太难了,孩子不愿意学,就算了。现在我给妈妈们讲一个故事,说说为什么让孩子学会读写(能用电脑大字也可以)是一件值得我们努力的事情。

我认识的一个妈妈有一个非常好的女儿,女儿谈恋爱的时候,遇到了困惑,从大学发来邮件跟妈妈倾诉。妈妈受宠若惊,非常欣喜女儿这么大了还愿意跟自己有这样的交流,于是怀着暖暖的爱意,非常投入地给女儿回了一封信。大家可能已经猜到了,女儿回信说,信太难了,看不懂......可怜那位妈妈呀,欲哭无泪。

相信现在的年轻妈妈们英文都好得不得了,将来孩子大了,跟他们用英文交流没有什么问题。这位妈妈的英文也是near-native的,但是某些时候,在某些境况下,我们还是渴望用母语交流吧。没有那种隔靴搔痒的感觉。所以还是希望我们的孩子能一直把汉语当母语,能跟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充分地交流,这应该是天伦之乐的基本吧。我们的孩子在异国出生长大,是天生的bilingual,如果把汉语丢了,岂不是太可惜。

有的父母觉得在美国没有环境,学得太辛苦,(尤其是孩子抵触的时候),将来他们自己想学了,扔到中国去也就会了。环境当然很关键。扔到中国生活一两年,听说可能真的很快就会了,那读写呢?读写的习得跟听说不同呀。不是那么容易泡出来的。前面说过,读写的习得依靠很多的记忆,而孩子小时候是记忆力最强的,这时候不学,越大可就越难了。

上面讲到,对于母语学习者,只要你提供足量的input, 孩子掌握听说是无师自通的。那现在说说教读写有什么有趣有效的办法。这些办法是我教美美(四岁)用的,遇到不一样的孩子,父母老师也要懂得变通。

一、符合常理的办法:循序渐进
大家凭直觉就知道,学习应该循序渐进,没有学会走,当然不能学跑。美国的语言习得理论中一个影响很大的理论就是“i+1。i 指的是input。是说你要求学生学习的材料应该是比他已经会的东西难一点儿,且只难一点儿的东西。如果没有难一点儿,就没有挑战性,学不到新东西。如果一下子太难,给的太多,那就是i+3, i+10,这样会让学生没有成就感,破坏学习效果。就好像拔苗助长。所以,我们教孩子的时候,要控制好input这个环节。不要贪多,要稳扎稳打,环环相扣(interlocking progressing。也就是说,要介绍,学习新字的时候,一定要以旧字为语境,为垫脚石,铺好了路,筑好了台阶,孩子自然走得远,走得高。下面几个具体的办法,都是以这个总体的原则为依据的。

1、广泛联想
孩子学“口”,可能你跟本不用教,孩子自己就会写,一边写一边会说,是个“square。孩子对square的认知,就是她已经具备的知识,你告诉她,这个字念“口”,就是嘴巴,是那“+1”的部分。联想是人脑自然的一种学习和记忆机制,学习的过程就是把新东西跟已经在脑子里的就东西联系到一起的过程。如果你给孩子一个字,让他无法,或者很难跟他自己已经知道的东西联系起来就会让孩子感到吃力。

我们教汉字从笔画简单的独体字开始,一是因为这些字同时大多是象形字,指示字,非常容易跟实物联系。比如,人、羊、田、日、月、一、二、上、下什么的。二是因为这些字会用来组成很多别的字。学会了日月,学“明”就不难,学“朋”也不难。在日月的基础上学“明”,学 “朋”,学“明月”就是循序渐进,就是“i+1。那么在这个基础上,就可以学“朋友”。有了朋,孩子会一下子记住“友”。你若给孩子念“床前明月光”,你把“明月”留给孩子念,他会很有成就感,也会很高兴你教他“光”。

有时候你也可以帮助孩子联想。联想是记忆的法宝。比如你想教孩子认“ 哭”,如果孩子没有自己联想到一滴眼泪从两个眼睛里流出来,你当然可以告诉她。美美学会这个字以后,马上就愿意写,一边写一边说:两个口,下面一个“大 ”,还有一滴眼泪。可以看出,这样的学习过程是愉快自然,不费力的。妈妈需要做的是给孩子input,孩子是天生的好学生。

2、及时重复
除了联想以外,我们知道记忆的另一个法宝是“重复”。但是关键在于,我们要给孩子提供“及时”的重复,形式多样(因此有趣)的重复。比如今天用卡片学了五个字,一定不要学完就了事,一定想办法在今天结束之前,在不同的语境下,(比如读故事书,或者做游戏)让孩子见到这几个字,并等他读出来(你千万不要着急自己念出来“你看,这是不是那个“树”字呀)。一般情况下,孩子都会读得出来,这说明他已经记住这个字了。可是,如果你等到三天以后,读故事的时候遇到这个字,孩子忘了,读不出来,你可不要怪孩子,不是孩子的错,是父母的错,因为,你已经错过了重复的时机,也就是说你的重复做得不够及时。这时,你可千万别指责孩子,“你怎么回事儿,不是前天刚教过你吗?!”

对于那些孩子早就牢牢记住的字,比如人口手,上中下,天地人,日月星,是,有,的,和,我,爸爸,妈妈,等等,在阅读中不断重复也是好的。

3、亲子阅读
我给美美读中文图画故事书时,一般在合适的时候采用指读的方式,让孩子有机会把字音,字形和字意结合起来。那么什么时候是合适的时候?如果孩子选了一本文字太难的书,我一般会放弃指读,让她欣赏图画和故事就好了。因为文字太难,绝大部分是生字的话,input太overwhelming,孩子不可能记得住。但是如果文字难度适合,我会等她看完图画以后给她指读,这时孩子往往会跟我一起读。如果遇到孩子认识的字,词,甚至句子,我就光指不读,等着让孩子来读。这是非常好的复习,也常常能达到及时重复当天新字的作用。孩子读对了,我会发自内心(当然夸张的时候也很多,所谓“溢美之词”嘛)地赞赏鼓励。孩子非常有成就感,也就接受甚至喜欢这种阅读的方式。我们读完了书,如果不太晚,也会讨论讨论故事的内容。这时候,就不只是学中文了,也是孩子想像力和心灵成长的时候。

二、看似有悖常理的方法:诵读经典
这个要感谢“家有春秋”妈妈的介绍。我这两天学习了很多这方面的东西。下篇写写我这两天的学习心得。现在要去接孩子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