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教练谈太极拳之四:
松身和固腰
学习太极拳要领会的第一个要领就是“松”,这个松首先是全身放松,到掌握了基本动作和熟悉了套路之后,进一步实现思想和精神上的松。有些朋友认为太极拳难学,其实太极拳学会套路和动作并不难,难就难在意识上和全身的放松,难就难在放松中还要含有内劲,难就难在一辈子坚持不懈演练和揣摩。
一,松腰松胯: 太极拳的身体位置极为重要,整个动作要求以躯干为轴,首先必须松腰松胯,在所有的站立或身体垂直的运动练习中,腰部都承受上半身的体重,加上运动时的负荷,所以腰部就很辛苦的。通常的人进入中年之后,首先来干扰你,提醒你已步入中年的就是腰部的不适甚至疼痛,所以腰椎的医生遍及每个角落,并且生意兴隆,可惜他们的疗效极差,动不动就开刀,术后,但效果也不见得好。练习太极拳的人就很少出现这类苦恼,因为太极拳练习过程不仅松腰,身体重心沉到双脚,腰部就不承担负荷,而且很多动作如云手,海底针等对提高腰部的柔韧性和肌肉力量都有促进作用。要实现胯部和腰部的放松,还要将小腹部和臀部内收,提臀收肛,整个臀部有似坐非坐的下垂之感,保持锻炼的人,腰疼病和痔疮一类的病痛会得到改善或康复。
二,含胸拔背:为使松腰松胯得以实现,还必须含胸拔背,任何挺胸动作,挺小腹,翘臀动作都会加重腰部的负担,并使督脉上重要的穴位命门关闭。拔背这一概念似乎有点难以理解,但只要你能够自然地含胸,收腹使下腹部内籨,你的腰部基本上就会挺直,身体的重心就会下沉。含胸拔背的意义在于使经常处于劳累的腰椎得到放松,更重要的是腰椎背部的中心既穴位命门得以打开,命门穴与腹部的丹田穴犹如人体中正的前门和后门,这两个重要穴位的打开会使演练者不仅气沉丹田,而且在锻炼时气血畅通,阴阳调和,促进微循环的运行。
三,虚领顶劲:太极拳还要求上虚下实,身体上半部处于轻松自然状态,但头颈则不偏不倚中正自然,并有向上顶的意味,这种头颈上顶,身体下沉的姿势和意念,是将脊柱尽可能地拉长伸直,使脊柱生理弯曲度达到最小的程度。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十分重视身体正中线的独特的解剖位置,在太极拳和气功中,舌抵上腭加以上正确的站立姿势,就会使任脉和督脉连接相通,小周天的气血得以运行,这条气血通道上都是至关重要的穴位,如丹田,关元,命门,会阴,百会等等,可见正确的身体位置在体能锻炼中是何等重要,这也正是太极拳与其它练习项目的不同之处。
四,尾闾正中:以上三个动作要领都是要达到一个目的,就是使整个躯干既放松,垂直而又有控制,达到尾闾正中的意境。也就是头顶的百会穴与尾椎骨下的会阴穴形成垂直线,在太极拳整个慢条斯理的运行中,躯干主宰着四肢的动作,太极拳起势前要放松入静,静极生动,意动促气动,气动推进四肢的运动,所以太极拳又称为内家拳,她的磨练并不会让人获得肌肉发达,粗壮强硬外形,而是获得气血顺畅,上下协调,内外平衡,脏健体柔的内在和顺安详,特别能补益肾脏,固腰蓄力。
在现代体能锻炼的各种项目,方法,手段对人体健康的机理大多数是超量恢复(是激烈的和强度的刺激,如煎中药的猛火和武火),也就是先通过练习消耗大量的能量,练完后觉得挺累,然后经过休息达到超量恢复从而提高机能水平。但太极拳不是,(它是一种柔和适中但含有内劲的刺激,如煎中药的文火和闷燉),她在练习的时候就具有调节和提高身体全面素质的功效,特别对人体免疫水平的提高有着特殊的意义,练习太极拳之后会感到浑身松柔和舒坦。这两类练习对人体健康都是必需的,西方的健身方式主要是肌肉体格,可称为外练胫骨皮,而太极拳则重内脏气血的运行和平衡,真正地是内练精气神,都具有良好的健身保健作用。所有的体能锻炼项目都有其优势特长,不足和弱点,但太极拳似乎是一种仅可能完美的人体锻炼艺术,很难挑出她的弊病。对于现行的所有健身保健方法,我们读可学习尝试,正如中西医那样不仅都能治病,而且可以互补和综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