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


好久没去电影院看电影了,不知怎么回事,现在对看电影没了兴趣。平时有空就喜欢躲在家里看看光碟,去电影院,感觉太吵。我的活跃细胞,已不那么容易被激活,而安静细胞,则更安静了。

上周朋友打来电话,邀我周末去看电影,但终究阴差阳错,没有看成。真正的电影没看成,可以前看电影的那些陈年旧事,却在我脑中像放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地闪过。

我还是个小学生的时候,我们镇上没有电影院,一年到头难得有几次露天电影,地点是在我们小学操场上。每当放电影的日子,我总是放了学就在学校排凳子,占好位置,那时看一场电影是件能让我兴奋好几天的大事件。

大家都想占好地点,就会发生摩擦,有摩擦,就会有吵架甚至打架。我,就和一位比我高一届的男生差点打起来,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次和人打架。 其实说打架,有点夸张,是我先动脚踢了那男,他回踢我,来回三次,一次比一次重,我先停住。

但事情没有就此了结,我抛出一句“我哥哥会来教训你的”重话后,便满心委屈坐在那里等待。哥来了,我就掉眼泪,最后,那男在我哥严厉的目光中,向我道了谦。说到底,我那踢人的力量,全来自于哥。

后来镇上有了影剧院,还是不经常看电影。那时可看的电影很少,每一部都觉得很好看。“英雄儿女”看过6遍,依然想看。“地道战”和“地雷战”也看过多遍,以至插曲“地道战,嗨,地道战,----”歌声响起时,看电影的孩子们都会群情激昂地跟着唱。

陪伴我们成长的,在我们记忆中无法磨灭的另一组电影,就是革命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和“智取威虎山”是最早出来的,后来又有几部。“红灯记”中的赴宴斗鸠山,“沙家浜”中的阿庆嫂,刁德一,胡传奎的斗志,和“智取威虎山”中最后一场百鸡宴的台词几乎都背的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那时的课文就有某场戏的台词,或是某段唱词。因为老听唱段,我们不会读课文,读着读着就要唱起来。记得在三年级时,老师让一女同学读“听奶奶讲故事”,她一开始还能一句一句读,到后来就唱起来,拖着调子收不住。“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全班人大笑,连老师都熬不住笑了起来。

看电影最多的,是大学时代,几乎每周一部。有文革刚结束拍的新片,有解禁的文革前的老片,还有很多进口的外国片。尽管坐不到好位置,有时还饿着肚子,但看电影,真真切切是一种精神享受。

有一次,我们几个女同学去外面电影院看印度电影“流浪者”,去晚了,买到的是最后一排的票。电影还没完全结束,屏幕上还在放演员表的时候,电影院内的灯就亮了,这时我们才发现前面不远处有几个认识的男生。我们迅速移至出口,装着马上要走出电影院的样子,坐最后一排,有些丢面子。

有时我们几个女孩一高兴也会跑去玄武湖公园看露天电影,虽然学校离玄武湖很近,但走过去单程也要近1个小时。我们一边走,一边上天入地的狂聊,大有“天高任鸟飞”之感。“狐狸的故事”就是在玄武湖看的,至今那“Good morning world, Good morning world”的旋律还在耳边回响。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很少进电影院看电影了,一直至今。但电影并没少看,还会专心致志的看,还会边看边流泪。我依然很容易被感动,心还没有很老。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