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残片赏帅哥-------《上将高尔察克》

半部残片赏帅哥-------《上将高尔察克》
我们这个民族没有尚武的传统,东洋武士们带着武士刀,在大街上昂首走过,掌握着 社会的上层地位和实际的统治权,我们在喝茶,清谈,赏花赏月赏秋香。说着,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欧洲的王子们纷纷要去军队里,特别是海军里滚上一滚,给自己贴贴金,我们娇弱的阿哥们块连骑马都不会了。
搞到了今天,不仅连海军比强国差不只一星半点,连个像样的描写将军的传记片都没有。
我们的特产是《三大战役》,蚂蚁一样的人群自相残杀。有的是混要、似是而非的历史事实,中流砥柱?,领导权?究竟谁的是?配合着东洋国的翻案逆流,既然侵略是真,为什么这么多捏造的必须?
再就是造神。动不动,档中央的英明决定,看不出实际在地图前画圈圈的人有多高的水平。给人感觉自己站那,听听档的决定,也能差不理。所谓的人性化的表现,感人的瞬间就是摸摸小战士的头,来句小鬼, 今年多大了。人家还是未成年人呢,把手缩回去。既没有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也没有对优秀将士的赞扬和溢美,连袍泽之情都没有什么深刻、像样的体现。
要么蚁,要么神。
神也不是战神,更像阴谋家。缺乏昂扬的阳刚之美,更欠危难之际敢于担当的勇猛气概,没有哪一个小男孩看了会梦想成为他们,也没有那个女孩子看了会砰然心动。都说好莱无产烂片,但《壮志凌云》当空军募兵广告绰绰有余,而我们的战争片传记片一个兵也募不到。

在这种背景下看《上将高尔察克》,就更能体现文化的差异和距离。我是从中间开始看的。一开始沙皇时代的白色水兵服和豪华舞厅里的裙裾飞扬,美一个字,很赏心悦目。
大帅哥高尔察克,意气风发,年纪轻轻,已是少将。冰冷的海水里成就着他的战争传奇,敌人的炮火轰不掉他的冷静和果断,只会带来有力的反击。
战场的胜利带来了春风得意,也有桃色的飞吻。高尔察克爱上了下属的妻子---安娜。道德是不允许的,感情是真实的。两个人在众目睽睽之下打个灯谜---“沉船了”,递点秋天的菠菜,借着完全合法合理的外壳调着不合道德的情,留给观众费劲的思索----这是不是在说那个,以及很想把他们赶快拉一块的性急冲动。
俄国人一夫一妻,似比我们天朝文明先进。但流行找情妇,又暴露了他们人性的弱点。沙皇也不例外, 更何况战场上下来的军人们。但有道德责任感的人怕的不是婚外的鬼混,反而特别介意”认真”,哪怕只是YY。这一回是逢场做戏了,还是真的。逢场做戏,好像怎么零距离都能睁之眼闭只眼,如果来真的,那怕心里只是想想,妻子坐不住了,丈夫也坐不住了。
高尔察克挥剑斩情丝,仅仅“因为我爱你。”
留给安娜一个决绝但异常潇洒的雨中背影。
看到这里,以为是一段安娜卡列尼娜。

高尔察克晋升了中将,成为黑海舰队司令。黑海舰队司令,如果高大帅哥多活80年,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是他麾下无数条舰船中的一条,航母战斗群,要听他招呼。半壁江山都是他的了。有的观众不明白高尔察克一个海军将领怎么有那么大的号召力,可以当临时政府首脑。那是我们弱海军的传统思维在作怪。欧洲老牌强国,都是靠海军的坚船利炮开疆拓土,掠夺殖民地,带回大把的黄金和白银。海军是真男人的代名词,身份的象征,荣誉的桂冠,军人精神的体现。黑海舰队司令这样高位,就是军人界的风向标。
当高尔察克走到军人生涯的顶峰的时候,他的厄运也快要来了。

一个幽灵在欧洲徘徊,徘徊,终于来到了俄罗斯大地。
一夜之间,所有的东西都变了样。兵不像兵, 官不像官。更可怕的是,下层人开始大规模的犯上。成批的军官陈尸荒野,沉入冰海,无需任何理由。大时代的混乱中,体现都是人性中的丑恶、犯罪的欲望。高尔察克希望改变军队这种混乱无序,得到是拒绝和驱逐。
高尔察克掉过头来,利用自己的威望,拉起队伍,向他认为的不合理开战。
命运并不总青睐帅哥。高尔察克失败了,安娜来到他的身边,也只是徒留思念。最后,高尔察克沉入了无边的冰海,一代英雄,就这样死的不明不白。
电影的情感线,个人感觉弱了一点。前面不够热烈,后面虽然凄凉,但没有大时代动荡下个人情感不堪一击的脆弱感,无力感,悲剧感,不够动人心弦。片中的战争场面,因为是一战,也不够火爆。感觉就是海军好危险,火炮很重要。

高尔察克的才干,曾让俄国海军扬威北冰洋,还对北极的海洋探险做到了开拓的工作。这样的人才,本可以有更大的作为,就算马革裹尸,死在对外战争的战场上,也算死得其所。但他就这样沉入了冰海。堡垒还是要从内部攻破。
看完电影,我把电影的主题曲搜来反复的听,里面对战斗的渴望,对胜利的赞颂,澎湃的野心,让人砰然心动。也许高尔察克是个“坏”人,但这样能开疆拓土的坏人,中国什么时候能出一个?那怕只有一个。
我们的文化, 什么时候能为这样的人,鼓掌欢呼?
官方预告片,比正片好看。


推荐lube乐队,高尔察克主题曲。千万忽略主唱的相貌。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