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浪漫曲》和 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

看四季变幻, 听乐音回荡, 赋古今悲喜, 尽人生沉浮
打印 被阅读次数

/>

罗伯特 · 舒曼 (Robert Schumann 1810.6.8~1856.7.29), 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自小学习钢琴, 7 岁开始作曲。 16 岁遵母意进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 19 岁起师从维克学钢琴 ,当听到帕格尼尼的演奏,他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放弃了法律的学习,专攻音乐。后因手指受伤,遂转向作曲和音乐评论。 1835-1844 年,独自编辑《新音乐杂志》,开始创作大量钢琴作品 , 刊发了大量评论文章,成为当时德国音乐艺术生活中革新与进步艺术倾向的喉舌。 1840 年与维克之女德国钢琴家克拉拉结婚 , 同 年获耶拿大学哲学博士, 1843 年赴莱比锡音乐学院任教。 1844~1850 年,移居德雷斯顿继续从事作曲和指挥。因精神疾病日趋严重 1854 年投河被救,两年后逝世于精神病院。

舒曼的作品,以钢琴曲和歌曲居多,他的钢琴作品有很强的文学功底,常表达人和事在心中激起的反响,他继舒伯特之后发展了浪漫主义的钢琴音乐风格。他惯以数首歌曲组成套曲,以浪漫主义诗人的诗作为歌词,注重诗的内在意境。作为音乐评论家,他热情推崇巴赫、贝多芬,赞誉肖邦、勃拉姆斯的天才;他的积极评论,对浪漫主义音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代表作有钢琴曲《蝴蝶》,《狂欢节》,《童年情景》等,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和生活》,《诗人之恋》;艺术歌曲《月夜》,《奉献》,《核桃树》等。 他的论著有《论音乐与音乐家》等。 舒曼继承发展了舒伯特歌曲创作传统,进一步丰富了钢琴伴奏的表现方法,注重选择富有诗意的歌词,故享有诗人音乐家的称号。

约翰奈斯 · 勃拉姆斯 ( Johannes Brahms / 德语: Yuehannaisi Brahms, 1833.5.7 - 1897.4.3 ),德国作曲家 。 1833 年 5 月 7 日出生于德国汉堡的一个职业乐师的家庭里。童年生活十分贫困,父亲是低音提琴手, 7 岁随父亲学钢琴, 10 岁便在水滨酒吧里演出,十五岁时举办了一场独奏音乐会,开始作曲,写了不少沙龙音乐作品,包括多种舞曲、进行曲和管弦乐曲改编曲等。二十岁时用半低音钢琴演奏贝多芬的协奏曲,并当场把每个音都提高了半音,移调试验引起了年仅 21 岁的哈诺瓦管弦乐团首席乐手约阿希姆( Joseph Joachim) 的兴趣,勃拉姆斯为约阿希姆写了毕生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约阿希姆感叹勃拉姆斯的才华像 “ 宝石一样纯净,雪一般柔润 ” 。 勃拉姆斯 在约阿希姆推荐下,投奔至魏玛的李斯特,然而勃拉姆斯对李斯特花哨的音乐风格及其反感。后来他怀揣推荐信找到杜塞尔多夫舒曼夫妇,得到赏识与支持 , 被推向乐坛。 1862 年到维也纳,在充分准备后才开始写交响曲, 1876 年完成 C 小调第 1 交响曲 , 1877 年完成 D 大调第 2 交响曲 , 1883 年完成 F 大调第 3 交响曲 , 1885 年完成 E 小调第 4 交响曲。除了四部不朽的交响曲,还有许多非交响作品,都有浓厚的勃拉姆斯特质。 19 世纪 60 年代,他定居维也纳,把当时欧洲的这个音乐中心作为他的第二故乡。 1897 年 4 月 3 日逝世于维也纳,汉堡港的所有船只都为之鸣笛并下了半旗 。

勃拉姆斯是德国音乐史上最后一个有重大影响的古典作曲家,被视为 19 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 “ 复古 ” 者。他是创作与演奏并重的作曲家。但他没有进过音乐学校,靠他自己的勤奋好学、他的卓越才能和对自己所献身的事业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觉悟。他的成熟的作品证明了他掌握着登峰造极的艺术技巧和才华。他的作品兼有古典手法和浪漫精神,极少采用标题,交响作品中模仿贝多芬的气势宏大,然而笔法工细,情绪变化多端,时有牧歌气息的流露,仍带有自己特点。勃拉姆斯的音乐既反映出他德国北部故乡的朴实无华,又反映出维也纳的妩媚动人。在他的最大型作品《德意志安魂曲》中表现出了这两个方面。他出自对人类善良的信念和对德国人民的爱,紧紧依靠德国古典音乐大师 —— 自巴赫、莫扎特、贝多芬到舒伯特和舒曼的传统,创作出足以同十九世纪末德国音乐中开始出现的一些颓废现象相对抗的包罗万象的作品来。在德国音乐中,人们常把勃拉姆斯同巴赫、贝多芬姓名的第一个字母总称为 “ 三 B” , 其作品成为贝多芬之后西欧交响音乐的杰出典范 , 次人们把他的《第一交响曲》誉为 “ 贝多芬第十交响曲 ” 。勃拉姆斯自己也曾记叙说: “ 在我背后不断地听到巨人(指贝多芬)的脚步声。 ” 重要作品还有《 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匈牙利舞曲》第五、第六,管弦乐《学院典礼序曲》及乐作品《摇篮曲》等优秀曲目。

switchover 发表评论于
音乐大师的爱情:舒曼 , 克拉拉 , 布拉姆斯 三人的情感

爱能使伟大的灵魂变得更伟大。

   —— 席勒




  勃拉姆斯第一次敲开舒曼家大门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他这一生会与这扇门里的女人结下不解之缘。

  舒曼听说来了客人,从书房里走出来,他穿着便服和拖鞋,文静而忧郁,声音低得简直难以听辨,目光亲切柔和,使羞怯的勃拉姆斯顿时摆脱了窘境。

  勃拉姆斯取出他最早创作的一首 C 大调钢琴奏鸣曲的草稿,请舒曼指教。

  舒曼打开琴盖,让勃拉姆斯坐下来弹奏。他还没弹完一页,站在他背后的舒曼就轻轻按了下他的肩头,亲切地说: “ 请停一停,我希望克拉拉也能听到 ……”

  克拉拉是他的爱妻和著名钢琴家。

  当克拉拉走进客厅的时候,勃拉姆斯眼前一亮。

  这时的克拉拉虽然已经过了如花似玉的少女时代而步入中年,但正是一个女人的知性、情感和美貌最成熟最有光彩的时期。克拉拉高贵的气质和风度有一种超凡脱俗的魅力。

  勃拉姆斯愣了片刻。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情感油然而生。

  他的手指无比灵巧地在琴键上滑动。当他弹完一曲站起来时,舒曼热情地张开双臂抓住他,兴奋地喊道: “ 天才呵!年轻人,天才! ……”

  这天晚上,克拉拉在她日记里写道:

   “ 今天从汉堡来了一位了不起的人 —— 勃拉姆斯 …… 他只有 20 岁,是由神直接差遣而来的。罗伯特说,除了向上苍祈求他的健康外,不必有别的盼望。 ”

舒曼情不自禁地提起 10 年前就中断的评论之笔,为《新音乐杂志》写了著名的音乐评论《新的道路》,热情地向音乐界推荐这位新的天才。 这是他一生最后一篇音乐评论。 他还运用自己的影响,使出版商出版了勃拉姆斯的早期作品。舒曼邀请勃拉姆斯住在自己家里,这对大师夫妇深深地被这个年轻人迷住了。

  勃拉姆斯也完全被这对音乐大师夫妇征服了。他不仅出于感激和知遇之恩,更是钦慕他们的智慧和人格。 这个年轻人出生于汉堡的贫民窟,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有着很多农民的习性。但是,他在舒曼和克拉拉面前,却像换了一个人。 尤其是对于克拉拉,这个女人无论在知性、教养和气质上都要比他优越。即使在他成熟和成名以后,只要他站在克拉拉面前,就处处感觉到她比自己优越。

他崇拜她。

…………………….

……………………

……………………



1853年,20岁的勃拉姆斯初次见到大他14岁,并且已是几个孩子母亲的克拉拉。 勃拉姆斯对克拉拉一见钟情。在此后几年内,勃拉姆斯一直同克拉拉一起照顾生病的舒曼以及他和克拉拉的孩子,直到1856年,舒曼在精神病医院里死去。 几年的朝夕相处加深了勃拉姆斯对克拉拉的爱意。但是,克拉拉是自己的师母,是他始终尊重如同父兄的老师舒曼的妻子。理智压制住了勃拉姆斯的感情,他用空间隔绝的方式把自己的爱也隔绝在绝望的思念里。所以,他选择离开,永远不相见。 那一年,1856年。勃拉姆斯身体离开了克拉拉,但他的心是不是也离开了,无人知道。离开克拉拉的勃拉姆斯,曾经资助克拉拉全国巡回演奏舒曼的所有作品;他曾经无数次写给克拉拉情书,却始终没有寄出去;他一直和克拉拉保持联系,时刻关心着对方的生活;1875年,他完成献给克拉拉的《C小调钢琴四重奏》,前后用了20年;他一生所创作的每一份乐谱手稿,都寄给克拉拉;他一生未婚。 爱情爆发时如同洪水猛兽,势不可挡。但是,勃拉姆斯始终没有让自己爱欲浪涛漫过理智的大坝。他把这种思念全部用音乐表现。他说:“我最美好的旋律都来自克拉拉。”



克拉拉 (Clara ,1819 -1896) ,德国女钢琴家。生于莱比锡,罗伯特 · 舒曼之妻。五岁随父亲学钢琴,1831-1832 年随父首次旅行演出,李斯特等人对其演奏赞叹不已。 1840 年结婚后,曾与丈夫一起去俄罗斯和意大利旅行演出,后定居柏林 , 并在法兰克福高等音乐学院教授钢琴。早期以演奏贝多芬的作品闻名,后期以演奏肖邦和舒曼的作品著称,据传演奏内在而格调高雅。作有钢琴协奏曲,特性曲,艺术歌曲,曾编辑《罗伯特 · 舒曼全集》。

1828年 (9岁)10月20日在布商大厦首次举行演奏会

1829年 (10岁) 在帕格尼尼面前演奏自己的作品波兰舞曲

1830年 (11岁) 和父亲前往德勒斯登展开巡回演奏

1831年 (12岁) 9月25日前往德国各地及巴黎进行巡回演出,并在威麦尔为哥德演奏而获赠青铜牌

1832年 (13岁) 4月在巴黎举办演奏会,却因霍乱流行而影响演出,7 月在度于布商大厦举行两次演奏会,秋天前往兹维克演奏

1835年 (16 岁) 在孟德尔颂和肖邦面前弹奏舒曼的曲子

1836年 (17岁) 在德勒斯登攻读音乐理论和声乐

1841年 (22岁) 3月,舒曼的「第一号交响曲一 — 春」首次公开演奏

1844年 (25岁) 与舒曼前往俄国圣彼得堡巡回演奏

1857年 (38岁) 1 月,舒曼死后首次在布商大厦举行演奏

1878年 (59岁) 开始在法兰克福音乐学院教授钢琴,10 月举行音乐生涯的50 周年纪念演奏会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