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八十年代在国内上大学吃馒头喝稀粥时,我想象中的现代化饮食就是顿顿牛奶面包加黄油,牛肉鸡肉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后来为了让自己先现代化起来到了美国,发现人家美国人已经不吃这些了。比如早餐,时髦的是燕麦粥以及CEREAL泡牛奶。这着实让我郁闷了一阵子。这燕麦粥说来说去不也就是类似当初大学食堂里棒子面粥;而CEREAL泡牛奶不就是碎排叉泡奶吗?再看看午餐,时髦的是沙拉。这沙拉不就是生菜叶子加点醋,再来点辣椒酱一类的调料。跟大食堂的素炒白菜有一比,都是当初最不爱吃的。
但不管怎么说,咱在美国吃的,就叫现代化的饮食!所以跟同事朋友们吃饭时,也人模狗样的在沙拉巴里一坐,鬼头鬼脑的说些英语 - 全方位接轨嘛!对饮食的内容也就不重视了。
直到有一次去国内出差在五星级饭店用早餐时,发现有中西两种选择。我毫不思索的选择了油条豆浆馒头咸菜小窝头,还有小笼包加馄饨。待我香喷喷地吃到一半时,有一个念头出现在脑海,我不由停止咀嚼:我怎么吃得还和十几年前出国前一样呀?是不是我人贱,放着现代化的西方饮食不去享用;还是我肚子里的下水贱,就是想消化那些落后的饮食?
有首八十年代的歌穿越时空冲进了我的脑壳:“竹篱笆,孤苦的竹篱笆,你有口也说不出,那句心里话,自己捆住了自己,死守着那个家。。。”
这顿饭吃不下去了。
接下来一上午与客户开会,我魂不守舍心不在焉。加拿大来的工程师借方便的时候问我是不是还想着昨晚的小姐或是老婆来电话被训了。我默然相望不知所云。突然说:“下次还是要住现代化的旅馆。” 加拿大勃然大怒说我走遍五大洲六大洋去的都是发达国家,象这样现代化的设施和条件在世界上也是数的上的;再说,这里还有地道的中餐。这个旅馆不现代化那这个世界上就没有现代化了;我到想找有我们老家土耳其饭的旅馆可找不着。。。
“慢着慢着。你是说吃中餐或者吃土耳其餐都可以是现代化?”
“废话。现代化只是设施。不管怎么现代,人该怎么过日子还怎么过日子,都得吃喝拉撒睡。”
劳动人民手里有真理。看来当初不是生活土,而是思想土。那么容易就被忽悠了这么多年。在吃饭问题上,“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永远是TMD硬道理。老子的肚子一点都没错,老子就当那竹篱笆了,老子就死守这个家了;从此以后,老子还就顿顿吃中餐了!
放下这个思想包袱,便在北京城闲逛起来。什么土、什么俗、什么上不了台面就吃什么。于是驴肉狗肉骆驼肉,外加蟋蟀蝎子炸臭豆腐都吃个遍。
这天在翻新的前门大街看到了“都一处”,这可是乾隆老题名的著名烧麦店。门脸小,进门就得上楼。因为是知名品牌所以至今未改制还是国企。在服务员吆呼着自己找地儿坐的声音中,我享受了原汁原味的时光倒流二十年服务怀旧之旅:在寸土寸金的前门大街,一人二三十元能吃个肚歪,还算是经济实惠;另外,钱依旧是先付的。我点了三鲜烧麦,炒肝,及乾隆喜吃的银丝菜(就是拌白菜)。说老实话,以前没吃过“都一处”,这回第一次竟一点感觉也没有。烧麦有些美国唐人街早茶店的烧麦味,味道平平。看来迷信名牌是要吃亏的。。。
我想起了以前在东四十字路口东南角吃过的烧麦。记得小时每次去那里,都是食客如云。很多顾客喜欢买点小菜就啤酒,然后以热腾腾的烧麦收尾。店里光线不太好弥散着烧麦笼发出的蒸汽,窗子透过的阳光一绺一绺的打在食客蓝灰色调的衣上,间或照在哪个正在收尾的顾客脸上透着脑门倍儿亮。那烧麦,先咬皮时黏黏的,感觉似有些生;待咬到馅时一股鲜汁入口,顿时引起胃肠的呼应蠕动。回味这一串口感、牙感乃到肠感,我便迷上着烧麦了。
八十年代末肯德鸡进入中国。一时间把中式餐饮打的七零八落阵法大乱。连百年老店“全聚德”烤鸭店也一度借鉴美式快餐的普世理念开了快餐部,把鸭片用薄荷饼包好搭饮料按套卖。东四烧麦店也没脱俗。九十年代中我去那里就餐,黄、绿、白色调装饰的门面内外很是阳光、整洁、惊艳。里面年轻女服务员英姿焕发穿戴着黄绿相间的服务衣帽给我的视觉冲击就像是第一次去“麦当劳”。里面的烧麦是按套卖的,就像“BIG MAC”套餐。记得我要的那份是鹿肉烧麦,配豆粥加泡菜。烧麦的馅虽然变了,但口感依旧。我至今认为中餐西化现代化数这家烧麦店最成功。我一度甚至幻想着这家西化成功的店能开成全市、全国乃至全球连锁。我也曾磨拳擦掌在美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十几年过去了。当我最终在东四的建筑工地边找到“明华烧麦馆”时,我为它的破落而失望。它已经和“馄饨侯”合为一家。店里当初的英姿少女变成了今天的世故大妈。明快的工作服也全无踪迹。至于烧麦嘛,那皮还有些当年的滋味,而馅嘛,就TN是馄饨味。邻桌的食客也有同感。烧麦已经不按套卖了(我现在想老顾客是不喜欢搭卖的),与“全聚德”快餐一样,轰轰烈烈热火朝天的西 化 改 革 失 败 了。
看来国内的东东光我这个吃过西餐的人喜欢没用。当地市场接受才是硬道理。
说来也怪,国内最近的“杭州小笼包”象雨后春笋般遍地发芽。北京、河南乃至新疆乌鲁木齐都能见到同名的铺面,都是小小的、卫生比较差、低端消费的夫妻档。这“杭州小笼包”铺虽不是连锁,不是统一品牌,但食谱、口感味道乃至价格在大江南北都是一样的。包子皮萱萱的,馅嫩嫩的,香香的,是我目前的最爱。有天馋虫上来硬是把朋友的大闸蟹宴辞了坐进包子铺,可见其魅力。
看来国内快餐业的发展还是大有空间的。这个发展将会是自发的,而不是外来“普世”理念驱动的。这个发展不只是可能,而是实实在在的,它是全国可见的“杭州小笼包”,是郑州的“虢国羊肉汤”,是西安的肉夹馍,是各地可见的煎饼果子,是“上海城隍庙”小吃……总之,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对不起老人家,偷了您一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