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来,每年大概都会有十次左右的坐飞机专程因私旅行(今年已经超过10次)。走的地方多了后,就会有些思考:为什么要出去旅行,旅游对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
一般来说,人们的旅游观分三个阶段。旅游的最初阶段就是风光风景。这个人人都知道,不用多说。
旅行的第二个阶段,是风土人情,换句话说就是“文化”。山水自然美只是属于自然美范畴的美。美的自然必须与审美主体,即人类发生联系,才有其存在的价值。
江南风景秀丽,处处引人入胜,但是,并不是所有美丽的江山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秀美的江山中有了著名的历史人物,有了名作佳构,有了名人逸事,甚至有了民间故事,平常之景也就成了声闻遐迩的名胜之地。
古人李觏,有一首著名的诗:“境入东南处处情,不因词客不传名。屈平岂要东山助,却是江山遇屈平。”不是屈原靠着江山之助才写出了“楚辞”,而是秀美的山川依靠屈原的楚辞才名震天下。这首诗讲出了文化在旅游中的巨大作用。
再比如,杭州西湖申遗已经进入倒计时,但是西湖申遗却一路坎坷,西方人由于文化差异却认为这样的自然山水全世界不下千处。所以,西湖申遗,还是要在文化上多做文章。要向世界展示西湖的东方之美,使西人不仅仅认识到西湖只是一山一水,而是在这山水之间有历代众多文人的话语钟情,有书家画师的美妙水墨,有西子白乐天苏东坡的佳话,有百姓的生活幸福希冀。要让他们知道,西湖是有魂的。
旅行的第三个阶段就是体验,这是旅行的更高境界。生命,在旅行中得到了完美和延伸。一部反映一个旅游爱好者旅行足迹的好莱坞电影“In to The Wild”,2007年一面世,便成了全球旅游爱好者争相目睹的大片。电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讲述的,正是所有旅游爱好者“个个心中有,人人足下无”的“体验旅行”的感人故事。电影描述了一个美国乔治亚州大学22岁的应届毕业生Cris,选择了一边旅行,一边体验各地不同生活的故事。现在,电影中主人公生命最后一段时间居住的,那个在阿拉斯加的trailer,也成了许多旅行爱好者心中的圣地。
这次,在加拿大北极巴芬岛的Iqaluit,我们住的旅馆的前台接待员麦克,也是一个旅行发烧友。听说我们不久前刚去了上海世博会,麦克说,他也刚刚去了上海世博会,话题就这么在轻松的气氛中打开了。他喜欢到一个地方找份工作,同时旅行,体验人生。麦克曾在日本居住5年,一边工作,一边在日本旅行。现在,麦克在这个旅馆工作一年了,说起明年,他说很可能就会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去继续另外一段旅行。
机场去旅馆的车上拍的
旅馆前台放的当地天气情况
两天的行程,在当地没有看到一颗树
白色的建筑,是位于镇中心的小学
冬天拉雪橇的狗,享受夏日悠闲
为防止冬天大雪把消防栓掩埋,而设置的指示杆
虽然只是9月初,纬度高的缘故,影子很长,奇怪的感觉
在镇中学附近的小山丘拍到的当地难得一见的灌木丛
这是当地的因纽特土著人在钓鱼
土著孩子
路旁的大木桩,是为指引冬天雪后道路的边缘
退潮时的北极海滩
当地机场这个航空公司的飞机,主要的航线是飞到更北的地方
Iqaluit周末行,虽然只呆了一天,却因为有了与当地土著人一起赶夏日鱼洵的经历,突然变得很珍贵,是一个难忘的体验。
让我们再回到本文的开头提到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出去旅行,旅游对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其实,每次旅行,只要有了乐子,就不虚此行,不论是所谓的是什么旅行观的哪个什么阶段。正如“论语”中曾皙和孔丘所追崇的“风乎舞雩,咏而归”,只要你能在一次旅行中“咏而归”,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