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班后,骑车刚刚进了门,老婆就是当头一棒:
“你得瑟(东北话,大意是“逞能”)。”
“你说什么呢!”我有点晕。
“骑车来的吧。 也不带头盔!搞什么你!”
“带了。”
“头盔在车里,你带了。”头盔我是自己早晨拿走的,她大概没有注意。
到此总算明白了,自己得到的是中国式的关怀,我且叫它“恶狠狠”的爱。
记得许多年前,我也曾经从母亲那里得到“当头一棒”。那时,我在外读书,有点大龄困难户的味道,夏天的时候回家度假,有一天,从外进了家院的前门,母亲气冲冲地过来,“你还回来干什么!”话来的同时头上得到一掌。我心里有点的火。妈妈发火的原因是我晚了一个相亲的约会。先前给我说过,我可能是忘了,也可能是有意迟了,现在已经记不清。不知为什么,这事常常回到记忆中,体会到母亲殷切关心的同时,也还能看到她狠狠的样子。
爱是个无上美好的东西,把她“狠狠”地给出来,有点象送人一个精美的礼品,却用一块有了馊味的抹布包裹着。接的人要皱着眉头,捂着鼻子才能揭开那个包装,看到里面的东西时,想必它的精美已经减逊了许多。大多的时候,人们误会了,不接受那礼物的,要等到日日年年后,包装烂了,臭味消了,才知道里面是什么。
生活在这种爱与狠交织的矛盾中是一种很大的浪费,“爱”与“狠”相互消减。人们之间的友善难以积累,淡漠却会滋生。更为危险的是当人们以恨的方式取代爱的方式。谁没有听说过“打是亲,骂是爱”,“恨铁不成钢”。你有没有看到新闻说一个又一个的小孩子因为不能“成钢”而被打死、被骂得自杀。我不知道在这中情况下,爱还有几分。除了那个无限扩张的自我,那个借以达到自己目的或愿望的工具(可怜的小孩),我不能看到半点的爱恋。虽然当事人过后也会痛苦,也会流泪,但是他们仍然会说,“我实在是为他(她)好,要知道会···”如此大的悲剧反反复复地演,我们还不能悟道爱是什么,或者我们应该如何去爱人。
“恶狠狠”不是爱的正确的方式。其实每多一分“狠”,就多一点自我,就多一点对人的伤害,就少一分爱,少一分为对方的考量。爱的方式应该是以减少对方的负面情感(渴望,恐惧,悲痛)和增加正面的情感(意愿,谨慎,平安)为基础。圣经里对爱是这样描述的: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林前13:4-8)”
这样讲是容易,作起来真难,尤其以个人的意志来做难,以外在的约束来做就更难。在几大宗教中,佛教企图以个人身心的修炼成善,近似前者;而伊斯兰教,犹太教则主要以律法来约束人的行为,近似后者。其效果皆甚微。而基督教则以“换心”的方式,用而去年的时间,使西方社会脱胎换骨。《新约》中几处的教导可见一斑。
“(弗 4:21-24) 如果你们听过他的道,领了他的教,学了他的真理,就要脱去你们从前行为上的旧人,这旧人是因私欲的迷惑渐渐变坏的。又要将你们的心志改换一新,并且穿上新人,这新人是照着 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
“(西 3:10) 穿上了新人。这新人在知识上渐渐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
基督徒信了主当然也不是马上就成了“新人”,要有一个很长的成长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新人长大,旧人死去的过程。新人有基督的形象。基督最大的特征是爱─对人的无任何附加条件的爱。耶稣在最后的时刻在十字架上为伤害他的人的祷告: “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 对校园枪手的饶恕 (《中国青年报》4月27日) 就是这种爱的一点体现。这个新人长大的过程也是信心壮大的过程。对耶稣基督的信心是得到他的爱的唯一途径。当我们说:“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的时候,“信”就离我们也就奔驰而去了,秋风扫落叶样的冷酷就会到来。
所以,我们要让社会风气有点好转吗?你希望你的家里有真的爱吗?唯有以耶稣基督的爱为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