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城堡浪漫之旅6-- 慕尼黑

善待自己,善待他人,享受生活,享受人生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慕尼黑(Munich) 巴伐利亚州的首府,德国的第三大城市。它位于阿尔卑斯山北麓,不仅依山傍水,景色秀丽,同时也是德国最瑰丽的宫廷文化中心,  世界著名的啤酒之都。作为拥有130万居民的大城市,慕尼黑一直保持着由众多宫殿,  教堂等古建筑组成的城市风貌,是德国乃至欧洲最美丽迷人的城市之一。



慕尼黑是联邦德国的著名古城。12世纪中叶,巴伐利亚国王狮子亨利在这里建起了小镇,因为当时一些修道士居住在这里,所以起名为慕尼黑,德语意思为“僧侣之地”。该市的市徽就是一位身穿黑袍的修道士,称为“慕尼黑之子”(Münchner Kindl)。慕尼黑的市徽几经革新,周边曾填加过雄狮,皇冠等,希特勒当政时期,还出现过纳粹的标志,唯一不变的是修道者,只不过修道者的性别从男性到中性,后来变为女性。下图为1957年至今的市徽,是一个身穿黑色道袍,手拿“红宝书”的小女孩,看上去怪怪的,感觉上与慕尼黑的辉煌历史,灿烂文化不太相符。

慕尼黑的市徽



12世纪到1918年,慕尼黑一直是巴伐利亚的统治者,维特巴赫王朝的都城之地。历代君主在慕尼黑,大兴土木,建起了豪华的宫殿群,尤其在16世纪, 文艺复兴, 巴洛克, 洛可可风格的各类文化建筑发达到极点,留下无数的名胜古迹和稀有艺术珍品。现在慕尼黑市德国最著名的旅游城市,每年9-10月的啤酒节期间,更是吸进数百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到此狂欢。

从我们住的旅店直走下去不远就是慕尼黑老城,但我们还是听从了前台小姐的建议,先横着走到火车站前,然后再拐下去进城,这样可以看到更多的景点,领略更多的慕尼黑风情。

慕尼黑的老城曾有城墙围绕, 但古城墙已经被毁坏的无影无踪, 只剩下东, 西, 南三个城门兀自独立。这是西城门(Karlstor) 和Karlsplatz广场上的孩童喷水池。Karlstor 城门始建于14世纪,塔楼于18世纪完成,但它看上去即不沧桑,也不古典,像一个十足的现代赝品。



走进城门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街,古老的教堂和现代的商店相依相邻,古朴典雅的慕尼黑充满了浓浓的时尚之风。一个商店的橱窗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各种颜色的T恤衫摆成了一条美丽的彩虹,如同一件高雅的艺术作品。生活就是这样,只要用心,寻常之物照样可以给人以情趣和惊喜。

不远处就是慕尼黑的心脏玛丽亚广场(Marienplatz)。这里曾经是一个热闹的农贸市场,是慕尼黑城市历史, 人文和商业和的中心。广场的中央树立着建于1638年圣母玛利亚雕像,玛丽亚被视为巴伐利亚保护神,几百年来她默默地站在高高地石柱上,俯看者臣民的悲欢离合,慕尼黑的荣辱兴衰。

后面的两个洋葱顶样建筑是圣母大教堂(Frauenkirche),是慕尼黑的标志性建筑。



广场最具特色的建筑是拥有新哥特式风格的新市政大楼(Rathaus),这个工程历时42年(1867-1909),中间的塔楼高85米,修建的时候曾不少争议,怕它的高大华丽会挡住圣母大教堂的雄伟和庄严。
 

新市政府的塔楼里保存着被称为巴伐利亚瑰宝的编钟(Glockenspiel)。这套编钟由43个钟和32个真人大小的铜制玩偶所组成,每天中午11点和2点,夏天的下午5点,编钟音乐会准时敲响,玩偶会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是慕尼黑旅游的重点项目之一。

上方那组编钟是为庆祝威廉五世公爵1568年的大型豪华婚礼而奏响,下面的铜匠舞蹈则是纪念1515-1517年的瘟疫给城市带来的灾难。当时慕尼黑发生大鼠疫,几千人丧生,其余的纷纷逃避他乡,慕尼黑成了一座死城。第一批大胆返回城内的是几位铜匠,他们一边走,一边夸张的跳舞,以告诉城外观望的民众这里平安无事。当时的公爵非常高兴,下令每隔7年举行一次跳舞进城的仪式,此风俗一直延续至今。
 
又有一说,威廉五世公爵是为了重振慕尼黑的人口兴旺和繁荣,才举行了这个旷世大型婚礼。但两个事件间隔50年,曾试图在网找到确切资料,没有成功。但愿这是真的,这样这个奢侈的婚礼就有了振邦兴国的华丽外衣。


慕尼黑的游客明显比前几个城市多了很多。临近11点的时候,广场上已经是人山人海,大家都准备好相机,摄像头等翘首以待。时间一到,简洁悦耳的音乐钟声在天空中响起,塔阁里上层彩色玩偶立刻开始动作,有的手持斧剑,有的骑着骏马,还有的提着花灯,吹着洋号,排着队簇拥而出,并随着音乐节奏,手舞足蹈,载歌载舞,惟妙惟肖地再现了当年大婚庆典的热闹场面。接着下层的铜匠开始行动,每个玩偶以不同的姿态沿着中轴缓缓旋转起舞,滑稽有趣,笑态可掬。音乐持续约十分钟,演出结束后,在场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好像在鼓励这些玩偶再接再厉,将这动人的历史故事永世流传。

玛丽亚广场东面的老市政厅,是落成于十五世纪的哥特式建筑,二战期间遭到严重毁害,后得以重新修复。现在的老市政厅色彩斑斓,清新靓丽,看上去比新市政厅年轻漂亮许多,像是一座童话世界中的宫殿。

圣母教堂(Frauenkirche)建于15世纪,但教堂的尖顶却一直没有竣工,直到50年后,人们才决定完成塔顶的建筑。当时哥特式的建筑已经过时,文艺复兴的风格正在兴起,所以这座哥特式教堂就被安上了当时时髦的洋葱圆顶,人们将其称为"罗曼国家的"帽子,意思就是意大利风味的帽子。正是这种圆顶风格使她成为德国最杰出的哥特式教堂,成为了以后巴伐利亚教堂建筑的典范,效仿的榜样。

圣母大教堂的两个塔楼高98.57米和98.45米,是老城最高的建筑,在城市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她们的倩影,是慕尼黑的不二标志。

圣母大教堂实在太高太宏伟了,在狭窄的地面上根本照不到她的全貌,这是在网上找到的标准照。
 

绕过圣母大教堂的前门,我来到古城北边的奥登广场(Odeonsplatz)。广场的正面是落成于1844年的功勋堂(Feldherrnhalle),是巴伐利亚帝王路易一世为对他的军队表示敬意而建。大厅的正面由三个拱形门廊组成,两个威风凛凛的巴伐利亚雄狮镇守在通往大厅的台阶两边。

功勋堂的西边是皇家专用的特阿蒂那教堂(Theatinerkirche),是十七世纪两位意大利建筑师按照意大利巴洛克的标准而建,内部却采用了科洛洛风格。和其他教堂相比,它外貌平平,没有太吸引人的地方,但看到网友介绍,这个教堂值得一游。

拉着百般不情愿的Wei走了进来,一迈进教堂的大门,我们就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呀,白墙, 白柱, 白顶, 白色精美的科洛洛雕刻,除了神龛圣画外,一片洁白。我不信神,但在我心目中,这才是上帝应该居住的地方,圣洁高雅,纯净无瑕。这是我目前见到的最美丽,最迷人的教堂。

参观过梵蒂冈的圣彼得教堂,与其说是教堂,更像一座宏伟壮观的艺术殿堂,到处的雕塑,满墙的壁画,还有米开朗基罗及贝尔尼尼的大作。但他过于豪华奢侈,披金戴银,穿红挂绿,显得世俗味太浓,铜臭味太重,难道远在天堂的上帝也和凡人俗子一样,需要用这些来显示自己的地位?

再上一张正面的特写。


太喜欢这个教堂了,想拍一张雄狮和教堂在一起的外景照。踏上功勋厅的台阶,看到几位女士半蹲半坐在功勋厅的狮子后面吃东西,心里正嘀咕是否有点不雅的时候,眼睛突然一亮,她们吃的是烤猪腿!有网友说,在老市政厅旁边的店里可买到烤猪腿,味道绝好价格又便宜,我们正发愁怎么去找呢。这几位中年女士来自台湾,其中一位现居住在德国,对这里的情况非常熟悉,她热情的告诉我们在哪里买烤肉,什么样的比较好,一定要刚出炉带芝麻的小面包,哪家店可以买到。非常感谢她们提供的信息,我们今天的烤猪腿是有着落了。

奥登广场的东侧是著名的皇宫(Residenz),14世纪到19世纪,巴伐利亚的统治者维特巴赫家族就住居住的地方。在几个世纪的漫长历史长河中,皇宫不断扩建,所以皇宫内呈现出不同时期的建筑风貌。这个皇宫是巴洛克思想财富与洛可可式的华丽风格完美结合的典范,是欧洲文艺复兴艺术的一刻耀眼明珠。
 

建于十七世纪的皇家公园(Hofgarten),是一个充满意大利艺术风格的园林,虽然历经岁月,但她仍保持着原来的设计风格。花园的中间是一座精美优雅的戴安纳神殿。



从戴安纳神殿遥看特阿蒂那皇家教堂。
 

位于皇家公园东侧的巴伐利亚外交部,是一个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的杰作。

外交部旁边一座大楼门前的装饰,一块石头,一分两半,设计新颖,创意十足。



为了找到皇家歌剧院,我们在皇宫的院子里转了两圈。皇宫由几座相互连接的大楼组成,中间形成大小不同的十个院落,一些院落可以随意出入。这是其中之一,院子里搭起了台子,摆了许多椅子,好像要有什么活动似的。
 

踏破铁鞋,终于找到了大名鼎鼎的皇家歌剧院(Cuvilliés Theater),它的入口十分隐蔽,难怪这里门厅冷落,游人稀少。这个剧院落成于1753年,非常豪华奢侈,紫红和金色是这里的主调,大厅的每个廊柱上,也就是着灯的地方,都有一个精美的人物雕塑,她被评为世界上现存的最完美的洛可可式歌剧院。莫扎特受慕尼黑宫廷剧院之托完成歌剧伊多梅诺(Idomeneo)于1781年曾在此隆重首演。
 

位于Max-Joseph广场上的皇宫正门正在修理,外边的遮挡物非常人性化,瞧,皇帝和皇后正在向游人微笑致意。

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Nationaltheater)是一座具有希腊古典主义风格的宏伟建筑,是德国声名最显赫的歌剧院之一。
 

慕尼黑老城的东门(Isartor),始建于14世纪,二战后按原样重修。但它看上去不伦不类,像是一个现代的水泥堡垒。我不明白,城内那么多优美典雅的古建筑,作为城市的门面的城门却为何这般粗俗不堪?
 


慕尼黑最吸引游客的地方无疑是这座全球最著名的啤酒屋了(Hofbräuhaus),简称HB。HB于1589年由威廉五世创建(豪华婚礼那位),起初是只为皇室服务的皇家啤酒屋,直到19世纪初才对民众开放。

几百年来,HB啤酒屋一直是政客名媛们最理想的聚会场所。茜茜公主, 歌德, 列宁等都曾是这里的座上宾。1780年,莫扎特在此饮酒作乐,并专门谱写出歌剧《伊多梅尼奥》作为留念。不过,最让HB啤酒屋垂名青史的却是希特勒。纳粹党曾把这里当作他们集会的场所,希特勒经常在这里发表演说,包括他的第一次百人以上的大型讲演,以及著名的《二十五点纲领》的发表都是在这里举行的。
 

HB啤酒屋的规模很大,单一楼的大厅就能容纳1000多人同时畅饮。一些游客只是从中穿堂而过,照几张照片到此一游而已。既然来此,何不坐下来,品尝一下皇家的美酒,装一回文人雅士?我们不是饮酒的行家,真品不出HB与其它啤酒有何不同。这里也有许多美味佳肴,各种烤肉,香肠,甜面圈等,我们没有为之所动,因为已经心有所系(烤猪腿)。和其他的酒吧一样,这里有震耳欲聋的音乐声,几个身着民族服装的乐手一曲接一曲的演奏者各种曲目。听说由于中国游客越来越多,《义勇军进行曲》已经成了每天的保留曲目,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听到。

网上的照片



为买烤猪腿,我们再次来到Viktualienmarkt 农贸市场,这里是慕尼黑的另一个中心,市场的四周是众多的特色食品店,以及其他琳琅满目、丰富多彩的小商店,购物之余,可坐在广场中间的桌椅上,品尝最具特色的慕尼黑美食。

在旁边的一家小店里,买到了我们想要的烤猪腿,我记不清是5.5欧,还是5.9欧两只了,反正非常便宜,只是没有找到那种带有芝麻的小面包,只好用其他的面包代替。

农贸市场的标志,好像德国所有城市的集贸市场都是这种标志,高高的,花花的,非常醒目不会错过。


拎着热气腾腾的烤猪腿在慕尼黑的大街小巷转悠,一路上诱人的香味让我馋涎欲坠。

走出西城门,来到司法大楼后面的公园里,在一个僻静角落的椅子上坐了下来,迫不及待地开始享受我们的猪腿大餐。这个店烤猪腿的味道真的很不错,外脆内软,咬一口香气四溢,就连我这个平时不喜欢吃肉的人,也进去了多半个猪腿。

今天我们也做了一次慕尼黑人,大杯大杯地喝酒,大口大口地吃肉,走着千年的古道,听着百世的传说,情趣盎然,其乐融融。

公园内的雕塑喷泉。

 

慕尼黑还有许多有名的景点,像英国花园,Konigplatz广场,以及郊区著名的宁芬堡皇宫等,因时间关系,未能前去参观。

虽然我们在慕尼黑只有短短一天的游程,但对慕尼黑留下了美好的影响。她既古朴又现代,既温婉又奔放,既时尚又典雅。虽然没有巴黎的富丽堂皇,也没有罗马的古老灿烂,但她以自己特有的融文艺复兴式、巴罗克式和洛可可式建筑为一体的艺术风格,以瑰丽的巴伐利亚宫廷文化,独树一帜。德国最美大城市的桂冠她当之无愧。

告别慕尼黑,乘6:51的火车前往小镇菲森。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