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土抗战?长沙文夕大火焚毁全长沙城


1938年11月12日夜,长沙突然燃起一场全城大火。因12日的电报代号为“文”,大火发生在夜间,故为“夕”,因此称这次大火为“文夕大火”。这场大火烧了五天五夜,使数千年的长沙古城毁于一旦。全城63%的街巷、房屋被烧。粗略估计约有3000多人丧生。


 


国民政府调查大火原因,追究起火责任,结果枪毙了湖南警备司令文重孚等3人。

1938年10月,日军占领了上海、南京,下旬又占了武汉,接着又逼近岳阳。由于情报不准,蒋介石误认为日军会立即进攻长沙。蒋介石惊惶失措,11月上旬在长沙召开了高级军事会议,决定放火焚烧长沙以阻击日军。参加会议的有何应钦、白崇禧、陈诚、唐生智、张治中等高级将领30余人。会上,蒋介石说:“我们面临日寇进犯,我们国弱,难以抗击强敌的进攻。以弱抗强,只有坚壁清野,才能以空间换时间,保存实力,取得最后胜利。”接着他对湖南省主席张治中说:“敌人来了,你们长沙怎么办?”不等张开口,他就直接道:“这还有什么可思索的?用火烧掉!我军不能住,敌人也住不成。粮食、器材,凡带不走的全烧掉。”并叮嘱说:“这是中央常委定的,谁也不能抗命!”于是,在长沙实行“焦土抗战”便成了定论。11月12日,蒋介石还不放心,又从南岳发来密电:“长沙如失陷,务将全城焚毁,勿误。”军事会议后,文重孚即按蒋介石的旨意部署。军警在各主要街道均放置汽油及各种易燃物,并决定在日军逼近长沙50公里时举火。最高指挥中心设在最高点的天心阁,只要此处火起,四面即刻响应。但奉命放火的官兵,却早成惊弓之鸟,怕自己无路可逃,日寇未犯,便盲目点火。天心阁一起火,顿时四处火起,长沙就成了火的海洋。

国民党政府的“焦土抗战”导致的“文夕大火”,不仅给长沙古城造成了一场空前的火劫。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日军继续南犯,湖南由抗战的大后方转变为抗日的前线。11月9日日军攻陷岳阳,继续向南推进至新墙河北岸,湖北门户洞开。

在此严峻形势下,10月下旬和11月上旬,蒋介石在长沙两次召集军政会议,讨论战局问题。因对确保长沙缺乏信心,蒋介石指示实行“坚壁清野”和“焦土抗战”的方针,在长沙沦陷前将全城焚毁。省政府主席张治中据此于11月10日召开省府会议议决,由长沙警备司令部第二团团长徐昆任放火总指挥,组织放火队伍,准备放火工具。放火时,以城南天心阁处举火为号,全城统一行动。按此计划,徐昆将警备第二团以 3人为一组,编成100个放火小组,分发放火器材,调集大量消防车,灌入汽油,作为放火车,并在主要街道堆放了大量易燃物。有些墙壁上用石灰写着“焦” 字,或画了其他纵火暗号,或用日文写着对敌宣传标语。

12日深夜,南门外伤兵医院不慎失火。守候各处的放火队员误以为是放火信号,便一齐点火,一时间城中浓烟滚滚,火光冲天,热浪灼人,人嘶马叫,一片火海。大火延烧两天两夜,造成空前浩劫。被大火直接烧死的市民3000余人,焚毁房屋5 . 6万余栋,占全城房屋的95 . 6%。原来繁华的街道成了断壁残垣,学校、银行、工厂、商店毁于一旦,造成商业损失达5541亿元(法币),为全市财产的43%,成为 “二战”期间世界上损失最为惨重的四城市之一。












登录后才可评论.